現代快報訊 如今網絡交友已成為一種普遍的交友方式,一些不法分子從中嗅到了「商機」,利用交友軟體以談朋友名義騙取對方信任後,實施詐騙。南京鐵路公安處歷時7個月,成功破獲了一起特大通訊詐騙案件,打掉了一個以「網絡交友」為幌子、瘋狂實施網絡詐騙的犯罪集團,共搗毀窩點10個,抓獲涉案嫌疑人56名,破獲相關案件40多起,涉案金額高達100多萬元。
△警方抓獲涉案嫌疑人
網上交友掉入「粉色陷阱」
今年5月17日,旅客李先生滿臉焦慮地來到南京南站派出所民警值班室報警,稱他與網戀女友約好在南京南站見面,當天陸續給女友微信轉帳了3000元後,卻再也聯繫不上對方,他感覺自己上當受騙了。
他告訴民警,去年9月他在網上認識一名女網友,得知對方年僅18歲,父母離異後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初中沒畢業就從貴州老家出來,四處漂泊,目前在廣東一家服裝廠打工。同為貴州老鄉的李先生與她有許多共同話題,兩人越聊越投緣。當看到對方發來的一張生活照時,李先生很心動,照片上的女孩眉清目秀,長發飄飄,正是李先生喜歡的類型,兩人很快確定了男女朋友關係。
有一天,李先生收到了女友發來的消息,女友稱自己不小心被狗咬了,需要打狂犬疫苗,但是錢不夠。李先生爽快地轉了1000元給女友,這是他借出的第一筆錢。接下來的日子,女友「狀況不斷」,先後以看病、交罰款、吃飯、交培訓費等各種理由向李先生借錢。李先生在浙江金華某工廠打工,除去日常開銷外,剩下來的錢基本上全都給了女友,有時他的錢不夠,還會找親戚朋友借錢。中途李先生也曾懷疑過,但女友承諾要和他結婚,他便沒有深究。
今年5月,女友主動提出要和李先生見面,商量結婚事宜,兩人相約在南京見面,順便旅遊。為了早點見到心上人,李先生陸續轉給女友車費、購置服裝費、禮物費約3000元。5月17日,李先生從浙江金華乘車趕到南京南站,特地買了鮮花在出站口,等待與女友見面。然而,下車的人群中始終沒有出現女友的身影,李先生多次與女友聯繫,發現自己被對方拉入了黑名單,此時李先生才恍然大悟,自己遇到了感情騙子。近8個月時間,李先生陸續通過微信和支付寶向女友轉帳62次,近2.8萬元。
順藤摸瓜,詐騙團夥浮出水面
接到李先生的報警後,南京南站派出所高度重視,立即匯報給南京鐵路公安處,公安處從刑偵、技偵、情報、網安等多部門迅速抽調精幹力量組成「5.17特大通訊詐騙案」專案組,對該案件進行全面偵查。
南京鐵路警方調取了嫌疑人作案使用的「糊塗的小笨蛋」微信和支付寶帳號信息,經過調查追蹤,發現這個微信號從去年5月以後,先後有嫌疑人周某、楊某和張某三人輪流充當李先生的女友,他們用花言巧語編造各種理由騙錢。隨著調查的深入,民警發現這是一個以傳銷式招募吸收人員實施的詐騙集團,涉及詐騙人員眾多,有好幾個窩點,長期盤踞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經過偵查,鐵路警方逐步掌握了其中兩名嫌疑人楊某和張某的窩點。
△警方搗毀詐騙集團窩點
隨後,民警迅速出動,兵分兩路前往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和長安區,對盤踞在這裡的兩個窩點進行搜查。當民警進入橋西區濱河街某小區居民樓裡的一間房屋時,一名20多歲的男子正在口若懸河地給10多名男女青年上培訓課,他們大聲喊著「為夢想加油」的口號。上課的男子正是警方要找的楊某,他正在對屋裡的「業務員」進行培訓,每人手上也都拿著一本「劇本」,上面全是用紅藍筆標註的「學習筆記」。看到警察突然到來,「業務員」們有的驚慌失措,有的低頭不語。80平米的房屋,擺放著七八張高低床,空間擁擠狹窄,房間裡有幾臺電腦,桌上放著鍋碗瓢盆,還有些沒吃完的剩菜。
在這兩個窩點,南京鐵路警方共抓獲包括楊某在內的嫌疑人8名,起獲作案手機10多部,電腦6臺,用於作案的「劇本」20多本。通過對8名嫌疑人的突擊審查,一個有組織、有分工、目標明確、作案特點鮮明的詐騙團夥逐漸浮出水面。
專門制定「劇本」,分工協作「劇情」不斷
警方了解到,這是一個巧借「水玲瓏」公司為外衣,以傳銷式拉人頭和談戀愛為名義實施詐騙的團夥,人數眾多,實行層級管理。該團夥以「身價」為誘餌,吸引人員加入,一個「身價」價值2900元,新人只有繳納了2900元後,才可以進入組織變成一名「業務員」,一個「身價」在不久的未來可以分到290萬元的分紅,想要漲「身價」只能通過繳納2900元的倍數,才可以成倍增長。拉10人進入就可以升為「主任」,拉64人進入可以升為「大主任」,拉65到392人進入就成為「經理」。主任以上的人擁有固定的工資,「公司」將業務員分批放到他們所租住的出租屋內,指定一個「主管」進行管理。
△編寫「劇本」
這個傳銷組織不同於一般的傳銷組織,他們吸收的不僅是入會的人頭費,還靠網絡詐騙大量吸取錢財。「業務員」詐騙得來的錢財都要上交,只留很少的一部分給「主管」用於日常生活。他們均以「談朋友」為誘餌,通過網絡交友平臺的方式廣泛撒網,通常以無錢吃飯、買票見面、突發疾病為藉口,誘導受害人不斷轉帳。他們的作案目標通常會選擇西南地區的受害人。
據犯罪嫌疑人楊某交代,他們都是從雲貴地區走出來的,老鄉與老鄉比較好溝通,再加上那裡山區偏遠,文化水平偏低,不少單身男子往往會陷入詐騙團夥所編制的「粉色陷阱」。受害者郭某,來自貴州黔西南某鎮,當調查取證的民警找到他時,他仍然以為,手機裡甜言蜜語的「女朋友」不是騙子。當民警將證據擺在他面前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受騙。
據了解,這個詐騙團夥有一套獨特的「人物分析」方法和「詐騙劇本」,根據不同的人物性格特點,編寫出幾十種不同版本的「劇本」。每名新人入夥,團夥裡的「主任」都會對其進行業務培訓,為其「洗腦」。此外,團夥還經常定期召開培訓學習會。每名業務員匯報聊天進展情況,「主任」對聊天對象進行人物性格分析,找出其弱點,傳授下一步詐騙話術和套路。
為成功騙取對方信任,每個小團體成員一般由數名男性「業務員」搭配一名女性「業務員」組成,互相分工協作,在上演某一「劇情」時,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輪番給受害人打電話,聯合詐騙讓「劇情」演繹得合情合理,不露破綻。
警方逐漸摸清了該團夥的層級關係,並梳理出該團夥幾個主要犯罪頭目的身份信息和窩藏地點。南京鐵路警方連續11次前往石家莊市摸排蹲守,最終將該網絡詐騙團夥一網打盡,查明涉案數40多起,涉案金額達100餘萬元。
△警方抓獲涉案嫌疑人
誤入傳銷,無知少年走上歧途
胡某是雲南玉溪人,是這個詐騙集團的高層「經理」,年僅23歲。他從小父母離異,跟著父親和弟弟一起生活。由於家庭貧困,缺乏管教,13歲時他輟學跟隨父親來到貴州某建築工地做勤雜工,每天從早忙到晚。201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經老鄉介紹,胡某來到河北省滄州市一個名為水玲瓏的公司工作。剛入公司,他就參加了業務培訓,聽著「主任」上的培訓課,他熱血沸騰,暗自慶幸自己謀到了一份有前途的工作。胡某潛心學習研究,在網上冒充女孩找不同的男人「談戀愛」,只要動動嘴,就會有錢源源不斷轉入他的銀行帳戶,這使得他的「業績」斐然,成為了業務骨幹。由於表現出色,胡某一路升遷,很快就從眾多的業務員中升任職了主任、大主任,負責公司的管理和培訓工作。
2018年,胡某因詐騙罪曾被浙江警方刑事拘留。在2019年初被釋放後,他又回到了水玲瓏公司,並成為了人人羨慕的「經理」級頭目,回到家鄉貴陽遠程操控「公司」運營。通過胡某的朋友圈,警方發現豪車、洋房是他常常炫耀的資本,甚至去給「員工」講課時都是打「飛的」往返,這樣的生活與手下「員工」的拮据度日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王某是這個詐騙集團的「主任」之一,一頭披肩秀髮,白皙文靜的臉龐,明亮的大眼睛散發著青春的光芒,笑起來臉蛋有兩個酒窩,她雖然只有20歲,但已是詐騙團夥的中層頭目,除了自己做「業務」外,她還負責管理小組裡的20多名「業務員」,對他們進行定期培訓。有時業務好時,她同時和8個男人「談戀愛」,在網上與不同的男人聊天,清純的模樣讓不少男網友深信不疑。
在警方抓獲的這些違法犯罪嫌疑人中,都是20歲出頭的年輕人,有的人在加入組織時甚至還未滿18歲。他們身上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和共同點,均為雲貴山區走出來的山村少年,對財富的渴望、對法律意識的淡漠,讓這群年輕人容易受到各種誘惑誤入歧途,繼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通訊員莫靜張楠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顧元森陳子秋
(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