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我市啟動「開學模式」。
熱熱鬧鬧的報到第一天,那些最有可能「不在狀態」的幼兒園「萌娃」們表現的還好嗎?記者走訪了市區幾所幼兒園,帶您一探究竟。
中班大班秩序平穩,小班「哇」聲一片
昨天早上7時20分,記者趕到市二幼時,已有十幾位家長領著孩子在門口排隊等候開園了。
當天,這家幼兒園的中班、大班開學。家長和孩子們自覺排隊,報到現場井然有序。
「孫女上大班了,在家總念叨老師和同學,盼著開學。她6點就起床了,我們7點趕到幼兒園,排在了隊伍最前面。」市民解永才說。
告別家人、檢測完體溫後,孩子們與等候在幼兒園門口的老師來個擁抱,再被一一引領至相應班級。
記者在市二幼多個班級門前看到,孩子們自行換好室內鞋,掛好書包,來到教室,和同學們聊天,玩玩具,等待上課。
記者走訪了多家幼兒園發現,中班、大班的總體秩序比較平穩。
在小班、中班、大班一同開學的運河區海納幼兒園,情況有些不同。站在樓道裡,耳邊不停地傳來「哇哇」的哭聲。
「嗚嗚嗚,我要找媽媽」「我想我奶奶」「我要回家」……小班的孩子們,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小聲啜泣,有的則躲在一邊緊鎖眉頭。老師們忙得團團轉,剛哄好這個,那個又鬧了。
還有一些孩子比較懵懂,正呆望著哭鬧、「作妖」的小夥伴。不過,也有一些孩子很快適應了環境,玩著玩具,結識新朋友。
家長們或淡定,或興奮,或動情
昨天一大早,市民林然帶著兒子趕到新華區七彩陽光幼兒園小班報到。為了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林然最近有意訓練他自己用餐、穿脫衣物、表達需求等,還不時在家模擬一些場景,讓孩子明白如何與老師、同學們和睦相處。
昨天上午,在運河區海納幼兒園門前,市民李辰一邊捏著兒子肉嘟嘟的小臉蛋,一邊開玩笑地提醒他在幼兒園別吃太多了。「『神獸歸籠,普天同慶』,我真有種解放的感覺。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我們家長不要顧慮太多。」李辰說。
「我女兒對海鮮過敏,請老師們多留意,謝謝了……」排在李辰後面的市民張明亮向老師囑咐了幾句。和女兒道別後,孩子沒哭,他轉身離開時卻紅了眼圈。
張明亮動情地說,女兒邁出了走向社會的第一步,他心情很複雜,既為孩子可能出現各種狀況而緊張、焦慮,又為孩子的成長感到欣慰、期待。
「萌娃」大鬧幼兒園,老師用上妙招
「我們允許孩子哭,並積極回應他們的感受。孩子鬧著找媽媽,我們通常這樣安撫:『寶貝,老師知道,和媽媽分開讓你感到難過。別擔心,老師陪著你。等你回到家,就又可以和媽媽在一起了』。」市二幼老師毛國芬說,接下來,老師會邀請哭鬧的孩子當小幫手,讓他們做一些擺碗、掛毛巾、擦玩具櫥等力所能及的事,並適時讚賞,幫助他們在新環境中收穫價值感、歸屬感。
市三幼老師王會娟介紹,9月1日,大班、中班小朋友開學後,幼兒園舉行了以「我升班了」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通過舉行升國旗儀式、集體教育活動等,讓孩子們了解自己「大哥哥、大姐姐」的新身份,喚醒他們的成長自豪感,衝淡他們與家人分開的焦慮感。
金思維幼兒園通翔分園園長和巧燕說,孩子哭鬧了,老師們會用擁抱、傾聽、轉移其注意力等方式安撫他們。如果不起作用,就讓他們靜一靜。等孩子的不安情緒過去,老師們會再去安慰他們。
幫孩子戰勝焦慮,家長要做好三點
如何幫助孩子們戰勝分離焦慮,儘快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記者為此諮詢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楊帆。
楊帆說,孩子突然離開家人懷抱,來到陌生環境,肯定會不適應,會有不安情緒。家長要有心理準備和承受能力,不應訓斥或不理睬他們,要積極引導他們適應環境變化。
有些孩子入園後,會通過哭鬧、拒絕吃飯、拒絕大小便等方式表現出自己焦慮的情緒。其主要原因有三點:一、離開熟悉的環境,擔心家人不要自己了;二、在陌生環境中,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學,對未知感到恐懼;三、父母焦慮的狀態讓孩子產生負面情緒。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一、可採取逐步分離的方式減緩孩子的焦慮情緒。比如,孩子入園前,暫時和孩子分離一段時間,訓練他們的獨立能力;二、提前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或老師,減少他們的不確定感;三、擅用積極語言,多關心孩子,消除孩子的負面感受。
來源:滄州晚報 記者 代苗苗 魏志廣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