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社會原因和歷史意義;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韓非子思想的主要內容;
董仲舒新儒學思想主張,西漢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難點: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對新儒學思想主張的理解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古代文學特色:
①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處於變革的時代,思想領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孔子編訂整理《詩經》作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創作《離騷》抒發愛國情懷。
② 秦漢時期,大一統局面形成,漢賦以華麗的辭藻描繪恢宏氣勢的時代。
③ 唐朝的繁盛與科舉制度的最終形成,促成了唐詩的繁榮。
④ 唐宋以來,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市民階層的形成,使傳奇小說、詞、戲劇、風俗畫等世俗文學藝術得到發展。
⑤ 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衰落與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使得反封建的小說、戲劇走向繁盛。
四大發明在中國和西方發揮不一樣作用的原因和啟示。
原因:中國封建自然經濟長期佔統治地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日益強化。
西方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很快,日益瓦解封建經濟、封建制度。
啟示:科技發明能否發揮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往往取決於包括社會制度、經濟水平、思想觀念等多種社會條件的制約。
專題四、近代以來的科學發展歷程
生物學領域的牛頓:
①牛頓力學體系把天上、地上的物體運動概括在統一的理論中,同時,牛頓力學也得到驗證。從此科學擺脫了神學的束縛並不斷向前發展。
②達爾文進化論認為:一切生物都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
③可見,牛頓把神從無生命的研究領域驅逐出去,生物進化論則把神從有生命的研究領域驅逐出去,後者最終完成了驅逐上帝的使命。
宗教與科學在人類起源問題上的不同:宗教:神創論 科學:進化而來
產生這種不同的根源: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差異
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① 社會生產力大幅提高;
② 改變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
③ 加快了城市化進程,豐富了人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