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與生俱來有著良好的模仿能力,網絡發達,萬千世界盡在眼前,孩子模仿的素材越來越多,不僅限於身邊的家人、朋友、同學,也來自豐富的網絡世界。
君君今年5歲,是一個可愛、機靈的小鬼,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模仿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人的行為舉止,模仿得惟妙惟肖,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一天周末,媽媽沒空做午飯,所以一家三口就下館子去吃快餐,爸媽點餐完畢,問君君要吃什麼。這時,君君邪魅一笑對老闆說:「我要一碗魚丸粗面」。老闆靈光一現,會意地回說:「沒粗面」。君君又說:「那來碗魚丸河粉吧」。老闆回答說:「沒有魚丸」。
在老闆和君君的一問一答中,引來了不少顧客的圍觀,紛紛拿起相機記錄下這位模仿網絡熱門視頻的可愛小朋友,在旁邊的君君爸爸媽媽也一臉自豪的沾沾自喜。但卻沒有人告訴君君這家快餐店是不賣魚丸粗面的。
在日常生活中,想君君這樣模仿別人以及熱門視頻的小孩子很多,經常滑稽的模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作為旁觀者的人都會覺得模仿的小孩子真可愛、真機靈、真聰明,會鼓勵孩子取取模仿還會給獎勵,但現實生活中,既有好的模仿素材,也有不良的模仿素材,孩子一旦好壞兼收的模仿會不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以及價值觀。
那麼,既然孩子的模仿既有雙面性,作為孩子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麼引導孩子的模仿行為呢?
1、 選擇優質的模仿素材
積極、健康的模仿素材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模仿榜樣,在模仿過程中有利於孩子對模仿主體的認識,從而加深對正確、美好事物的理解,久而久之這些優質的內容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2、 培養孩子良好的三觀
教會孩子有辨別事物正確、是非、對錯、好壞的能力,能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選擇正確的事物,避免誤入歧途。
3、 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對父母有強烈的依賴,作為和孩子朝夕相處的人,父母的言行舉止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會成為孩子的模仿對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言語,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模仿榜樣,避免不良的言行舉止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但是,孩子還處於發育階段,心智尚未完全發育,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舉止,因此在一些情況下,會出現任性不講理的時候。
那麼,此時家長該怎麼辦呢?
1、 不能過度滿足孩子
一味地迎合和滿足孩子的需求,會讓孩子習慣這種「理所應當的給予」,會滋生孩子的任性行為。因此,當孩子出現不合理的要求時家長要跟孩子講道理,跟孩子說明什麼是應該做的和不應該做的,以及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不能一看孩子哭鬧為圖省事就答應孩子的無理要求。
2、 傳授孩子正確的教育思想
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成的,更多的是滴水穿石的積累,因此,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家長要給孩子傳達耐心、換位思考、體諒他人等正確的教育思想,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利於孩子在遇事遇人的時候,能夠選擇正確的處理方式。
簡而言之,善於模仿的孩子對於事物的分辨是非能力還比較弱,家長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避免不良的模仿對象對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對於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