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每周一上門診,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部腫瘤中心主任江躍全教授大多時候都在臨床工作。他曾做過「膽大」的事,通過《新京報》「我們視頻」上演真實版「抗癌醫生的一天」,直播一天三臺高風險的手術,吸引了上百萬人觀看,評論達到30餘萬條。
從醫30年,江躍全一直深耕醫學技術領域。全球權威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國際外科學雜誌)收錄了他創新的食管癌吻合方式。這一手術方式,被命名為「江氏吻合術」。
江躍全(前)和同事們討論患者病情
和病人及家屬講大實話
每周一上午8點,胸部腫瘤中心診室外,總是擠滿了焦急等待的患者。診室裡,江躍全背窗而坐,頭髮有些花白。
這周一,一名51歲的女性食管癌病人,在兒子的攙扶下走進診室。兒子說,母親此前做過一次食管癌手術,沒想到4個月前脖子又起了一個腫塊,現在越腫越大。
江躍全仔細診療後,對患者和她的兒子坦言:病情惡化,手術已經無力回天。
「我們來一次不容易,想讓媽多活一陣,她還能活好久?」
「憑我的經驗,大約半年。當然,奇蹟發生也許能活五六年。」話音剛落,患者兒子的眼眶就溼了,他很感激江躍全毫無隱瞞的溝通,起身出診室時還對江躍全表示感謝。
不一會兒,68歲的陳先生在妻子的陪伴下走進診室。妻子說,丈夫每天要抽三包香菸,半夜起床必喝二三兩高度白酒,結果現在喝水都吞咽困難,睡覺常被口水嗆醒。
江躍全說,這種症狀須手術介入治療。妻子聞言,連連數落丈夫的不良嗜好,見丈夫低頭不語,江躍全連忙替他打圓場。這對夫妻離開診室時,一直默不作聲的陳先生向江躍全道謝。
診室外,等候的病人依序進入。離開時,幾乎所有病人都會向江躍全道謝。
從醫30年,面對病人,江躍全總是講「大實話」。「醫生也有生病那天,把自己當病人或病人家屬,對待他們像親人一樣講大實話,醫患關係就不會緊張。」江躍全說。
除了周一,每天早上8點的晨會,江躍全都會在科室拿過病人的最新報告一一查看。會後,他開始帶著醫生們查房。
走進病房,查看病人,觀察管床醫生詢問情況。這個過程中,江躍全很少插話,遇到不對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時候,他才會開口。
「江醫生有些嚴肅,話不多但是直接。「病人陳先生的這句感慨,是很多病人家屬對江躍全最深的印象,「他很真摯,也不會拐彎抹角,這樣我們反而心裡有底,不會瞎想。」
其實,很多手術,負責術前術後跟病人家屬溝通的都是護士。但江躍全不同,由他主刀的每臺手術,術前都會跟家屬溝通手術及術後相關事宜。
江躍全的辦公桌抽屜裡有一本微創手術專業書,這是一位美國專家送給他的。書的扉頁上,美國醫生用英語寫了一段話,翻譯過來就是:致一位紳士的醫生,你的善良和仁慈,不會被重慶人忘記。
同行的讚美,讓江躍全很高興,但他覺得,與其說善良和仁慈,不如說是醫生的「同理心」「能體會病人的痛苦」。
手術室中的江躍全
創新食管癌吻合方式
6月9日上午,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手術室,一場食管癌腫瘤切除手術正在進行。乾淨利落地切除了腫瘤附著的一段食管後,江躍全開始用一種特殊的手法幫助病人進行食管和胃的重新吻合。
2018年4月初,江躍全和他的團隊創新了食管癌吻合方式,將食管癌術後併發症發生概率由公認的30%下降至低於5%,並以「江氏吻合術」的名字出現在國際權威外科雜誌上,被全球胸外科專家熟知。
江躍全說,傳統食管癌手術的術後併發症出現概率在30%左右,最大的併發症是食管和胃的吻合口壁無法癒合或出現瘢痕。如果吻合口無法癒合,將發生手術後的吻合口瘻,會直接威脅病人生命,醫生處理相當困難。而吻合口狹窄,吞咽困難,嚴重的只能回到醫院,用物理方法再次擴大吻合口。
在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2015年以前,每年都會有數十位病人因為併發症回到醫院,再次擴大吻合口。「用一根長長的硬管子強制探進食管,擴大吻合口。」江躍全說,由於需要反覆擴張,這對病人來說很是痛苦。
怎麼能讓病人少受罪?多年來,江躍全和他的團隊一直在研究。直到2015年,江躍全總結國際上通用的幾個食管癌吻合手術手段,想到可以嘗試做個「加法」。
國際上通用的食管癌吻合手術有端端吻合(食管埠與胃埠)和側側吻合(食管側切口和胃的側切口),雖然側側吻合可以擴大吻合口防止狹窄,但胃的反流會更嚴重。經過反覆研究,江躍全最終創造出了一套新的方法,在「側側吻合」的基礎上,將一段食管重新套入另一端胃,保證了吻合部位無張力,減少了吻合口瘻發生的機率。
該項術式已經非常成熟地應用於臨床。截至目前,江躍全已經為超過600位病人進行了這種吻合手術。
手術時的江躍全
手術技巧向同行傾囊相授
臨近下午1點,這場手術才順利結束,江躍全和同事疲憊地換下手術服。因為已經過了飯點,醫院的食堂有些空曠,江躍全弄了些簡單的飯菜,慢慢吃了起來。這是從早上8點以後,江躍全第一次有一段稍長的休息時間。
吃完飯,江躍全休息了一刻鐘後,便又匆匆起身,準備下午的手術。在同事的記憶中,他大部分時間,都是這樣連軸轉著。每天平均兩到三臺手術,是江躍全工作的常態。
每天早上6點半不到,江躍全就已經開車出門,晚上返程則是在8、9點以後。20多年來,一直都是這樣。
2017年4月19日,一個名叫「抗癌醫生的一天」的直播節目登上網絡,直播長達15個小時,最高峰時吸引了94.7萬人同時在線,收到34萬次點讚。而直播內容就是江躍全問診和3臺手術連軸轉的過程,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
因為直播的高人氣,江躍全一下成了「網紅」,其在直播中用兩個半小時完成食管癌手術的高超技藝,受到了國內眾多同行的關注。不僅一些國內著名的醫科大學發函希望觀看手術錄像,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生希望前來現場觀摩。
為此,江躍全傾囊相授,組織了多屆培訓班,毫無保留地將這項手術教給同行。有人擔心這樣會導致江躍全的「獨門技藝」被學走。對此,江躍全說:「醫學不是商業秘密更不是軍事秘密,歡迎任何同行交流學習,我一定知無不言。因為只有更多的醫生掌握技術,才會有更多的患者受惠。」
江躍全
常常有人問江躍全,外科醫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
「外科醫生這個職業非常特殊,做事必須果斷,還要非常細心,手術中任何一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都必須提前考慮到。」江躍全說。
還有人問過江躍全,作為外科醫生的夢想是什麼?
江躍全的回答:「外科醫生不動手術刀,是我此生的夢想。」
江躍全說,每個外科醫生並不是想給病人做手術,而是病人的症狀需要做手術才能緩解或痊癒。他相信隨著醫療技術的持續發展,大約50年後,外科醫生做手術將僅限於創傷性縫合,而癌症等疾病服用一些科技含量高的藥物就能治療。
【來源:七一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