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夢在小區閒逛時,偶遇了她的高中同學。由於和妻子離婚多年,高中同學獨自一人帶著女兒。如今他的女兒也已經十八歲了,出落成大姑娘的模樣了。小夢和同學邊散步邊聊天,剛好在路上遇到了同學的女兒逛街回來。同學的女兒打了招呼後就準備先回家了,但是她在離開時向同學索要擁抱,還輕輕地親了一下同學的嘴唇。霎時,小夢感到一陣詫異。待同學的女兒走遠後,小夢向同學詢問了這件事,同學笑了笑說:「這孩子,從小就這樣,我都習慣了。」
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我們在表達對孩子的愛和感情等方面的行為也越來越開放和主動。愈來愈多的年輕父母除了用言語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肢體上也會有很多親密的接觸,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親吻。但是,這種忽視了性別的親情,就真的合適嗎?
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還會和父母親密接觸?
1. 單親離異家庭。
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會缺乏安全感以及自信,由於心理落差比較大,所以孩子對單親的依賴程度也比較大。因此很多時候會出現「戀父情結」或者「戀母情結」。
2. 父母忽視對孩子的兩性教育
面對孩子對兩性關係的好奇,大多數父母會覺得尷尬和難為情。於是選擇忽視對孩子的性別教育。
3. 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永遠都還小
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有種種的顧慮。在這類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永遠都長不大,永遠都是溫室裡的花朵。父母的無法放手讓孩子對父母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
父母對孩子如何進行性別角色教育?
1. 要給孩子建立邊界意識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也曾說:愛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達愛也有尺度和分寸。
父母需要從小對孩子進行界限感教育。對於孩子來說,三歲時就大概有了初步的性別意識。所以,父母應該幫助孩子認識兩性關係。注意自己的行為,用合適的言行引導孩子,與孩子保持適當的身體間的距離。
2. 三歲以後,儘量不要親嘴。
加州UCLA的兒童心理學家Charlotte Reznick認為,父母親吻孩子的嘴是不恰當的。
孩子3歲就有性別意識了。他們會對身體好奇,會發現撫摸自己很舒服,而親吻嘴唇會刺激孩子,也會造成意識上的混亂。孩子邁入青少年階段,無論是母子還是父女之間,都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宜過分親暱。同時,父母也要對孩子進行教育: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親吻,要懂得拒絕。
3.父母言傳身教,要讓孩子知道男女有別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有模仿能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細節表現是孩子性別角色建構的基礎。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對的言行,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性與性界限。
菁媽寄語:愛自己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天性使然。但為人父母者,要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智慧的父母都應當懂得離孩子「遠一點」,讓孩子在陽光下健康活潑地成長。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