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絕大多數商戶已恢復正常經營 新時報記者曹茜 攝
    卸貨、裝車、砍價、挑選……3月17日上午10點,當記者來到濟南七裡堡綜合批發市場時,這裡的人們早已忙碌起來。這個有著1600多家商戶的綜合市場,每天向濟南市民供應近2000噸蔬果糧油。城市裡最有煙火氣的地方,莫過於農貿市場。他們的戰疫經歷又何嘗不是這個城市戰疫的縮影。如今,這裡的商戶絕大多數已經恢復正常經營,熟悉的生活也正在回歸。
    水果店生意恢復八成運輸通行證解決了大難題
    17日上午10點多,七裡堡綜合批發市場商戶陳清林的一車水果剛剛到貨,砂糖橘、楊桃、櫻桃、哈密瓜……幾個小夥子正把一箱箱新鮮水果從貨車上搬到陳清林的小店裡。
    陳清林是福建人,在七裡堡綜合批發市場經營這家水果店已經有10多年了。今年春節前,他只回老家待了一天就回到了濟南,大年初二就繼續營業了。現在想想,他著實有些慶幸,如果不是提前回來,他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復工。
    疫情緊張的時候,陳清林的生意也受到了影響。「一方面走親訪友的少了,買水果的也少了;另一方面,因為交通管制,從外地進貨的水果進不來。」陳清林說。
    運輸受阻的不止陳清林一家,得知商戶們的需求後,歷城區市場監管局、七裡堡市場有限公司經過多方協調,分5批為商戶辦理了900多個通行證,解決了運輸難題。
    「最近生意好了很多。」陳清林給濟南不少超市供貨,銷售數據很能說明問題,「一車大概能拉七八噸水果,現在我們一天能賣一車多,銷售額可以到往常的八成。」從買完就走到精挑細選蔬菜攤一天能賣3000斤
    史志成在市場上有一個蔬菜攤,與陳清林不同,他做的是零售生意。今年大年初四,他就從泰安老家回來了。「我還有一個弟弟,在濟南經營一家餐飲店,年前採購了上萬元的食材,準備春節期間使用,沒想到因為疫情無法營業,我也只好提前開張,幫他把食材賣出去,儘量挽回一些損失。」史志成說。
    對於普通市民來說,蔬菜一直是「剛需」。不過市民購買方式的轉變,他一直看在眼裡。「春節期間,市民來買菜,都是一個人買一大堆,買了就趕快走,匆匆忙忙的。」史志成說,「最近能看出來,有些市民開始挑選了,不那麼匆忙了。」目前,史志成每天能賣出大約3000斤蔬菜。
    「農貿市場向市民供應蔬菜、水果、糧油,不能停業,所以我們在大年初二就開始組織商戶恢復營業了。到大年初五,80%的商戶就已經都回來了。」濟南七裡堡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郝鵬介紹,七裡堡市場有1600多戶,目前已經基本全部復工。疫情期間,市場6個大門關閉了3個,開放的3個當中,一個是進貨的專用入口,兩個是市民的入口,除了商戶和市民每天測溫登記,市場內每天上下午都要做一次消殺,保證安全。
    消除客人的擔憂茶葉店專門為客人定製茶杯
    相比於農貿市場的熱鬧,七裡堡茶城顯得有些冷清。不過,茶城的商戶天乙祥茶業的負責人閆春霞告訴記者,3月份,藉助「3·15」的促銷活動,他們的營業額已經與往年基本持平了。
    其實,閆春霞的茶葉店正式恢復營業也不過十幾天的時間。「2月份因為疫情的原因,沒有開門營業,但我們的工作人員是一直在工作的。」苦心經營12年,閆春霞的茶葉店在濟南小有名氣,積累的固定客戶超過2000人。店鋪雖然沒有營業,但各個工作人員的朋友圈卻是一片火熱。「我們通過微信群向客戶推介產品,效果同樣不錯。」閆春霞說。
    2月份正是春茶上市的時候,疫情期間不方便運輸,閆春霞的茶葉生意確實受到不小的影響。不過恢復營業後,銷售額也緊跟著提了上來。「今年是鼠年,我們為此定製了一批鼠年的茶禮,受到很多客戶的歡迎。」開業後,為了讓客人放心到店品茶,閆春霞還購置了一批小茶杯,高溫消毒後提供給客人使用,每位客人到店品茶後可以直接帶走,下次再到店裡來就有了專屬茶杯。
    「現在正是我們創品牌的時候,接下來我們計劃在濟南開直營店。」說到今後的計劃,閆春霞信心十足。
    原標題:記者探訪七裡堡綜合批發市場,商戶絕大多數已經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