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龍,今年81歲,曾任溫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退休後全身心投入黨的關心下一代事業,先後任溫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主任。他以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樂於奉獻的精神,致力於全縣關心下一代工作,敬業奉獻,成績顯著。溫縣關工委和他本人多次受到上級表彰,今年他獲得「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稱號。
抓好組織建設,是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王生龍擔任溫縣關工委主任以來,針對組織機構不健全、人財物不到位等問題,與關工委其他兩名老同志一起積極向縣委主管領導匯報情況,爭取支持。在有關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溫縣關工委組織機構進一步健全,辦公設備、工作經費得到保障,為全面開展關工委工作打下較好的物質基礎。同時,他還積極動員退下來的老同志參與關心下一代工作,鼓勵他們按照「就近就地、發揮特長、量力而行」的原則,加入「五老」隊伍。一大批老同志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紛紛加入各級關工委組織。目前,溫縣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有800餘人。
王生龍常說,關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項功濟於今、德垂於後、永久不衰的偉大事業。他經常深入基層,關心支持各鄉鎮(街道)關工委的工作,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招賢鄉安樂寨村的「兄弟書屋」,從建設到發揮功能作用,都傾注他的大量心血。「兄弟書屋」曾多次舉辦焦作市硬筆書法大賽、讀書徵文等活動,受教育青少年3000多人。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活動中,他組織編寫了《溫縣軍民的抗日鬥爭》《抗日烽火連天燃》《寧死不屈張祥雲》等教材,組織宣講團到溫縣一中、溫縣職教中心、溫縣實驗中學開展「繼承先烈遺志,傳承革命精神」等活動;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使廣大青少年受到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全縣受教育中小學生有3萬餘人。
溫縣籍維和戰士申亮亮於2016年6月1日赴馬裡執行維和任務時以身殉國,壯烈犧牲,年僅29歲。溫縣關工委緊跟市委和縣委部署,下發文件,及時編寫了《維和英雄申亮亮》,組織宣講團深入學校,宣講申亮亮烈士的英雄事跡。各學校組織召開小組討論會、主題班會,宣講烈士事跡,用實際行動學習英雄。全縣各學校共出板報1100餘塊,寫學習英雄事跡的作文4000餘篇。
在全國第三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中,溫縣關工委聯合教育、司法、綜治等部門開展法治宣講教育活動,邀請全國普法專家講課,參加普法活動師生1萬餘人。中國關工委、司法部、中央綜治辦聯合對溫縣城內中學等幾家單位進行了表彰,溫縣關工委獲得優秀組織獎,為溫縣乃至焦作爭得了榮譽。
為給青少年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他牽頭成立了「五老」網吧義務監督隊,參與「五老」有50餘人。貧困兒童、殘疾兒童、單親兒童、留守兒童是他心中放不下的牽掛。他安排各鄉鎮(街道)村關工委摸清貧困兒童、留守兒童底數,積極做好轄區內結對幫扶工作,從關愛兒童的學習和課餘生活入手,組織各種集體活動,關注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每逢六一兒童節,他和同事們一起走訪慰問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單親兒童及困難家庭兒童,為他們送上節日禮物。
對優秀寒門學子沒錢上學的,王生龍都積極奔波、救助貧困學子。在他的感召下,一些成功人士也加入愛心行列中來。多年來,溫縣關工委共資助貧困學生200餘人,資助金額10餘萬元。
以夕陽之力,託起祖國的朝陽。在關心下一代的崗位上,王生龍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