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我忙碌的一天,做了三臺手術子宮肌瘤手術,三個患者都是不一樣的,但又是非常典型的子宮肌瘤。
第一個患者是一名21歲的女大學生,平常的月經量很多,但一直沒有當回事,因為暈倒被同學送到醫院,是貧血導致的,而導致她貧血的原因是因為子宮腔中有一個肌瘤。
第二個患者是一位30多歲的年輕人,有尿頻的症狀,由於工作壓力比較大,一直沒有在意過,直到公司安排的一次體檢,發現了一個子宮肌瘤8cm,那麼該年輕人的尿頻原因也就找到了,是因為子宮肌瘤壓迫到子宮前邊的膀胱,造成尿頻的表現。
第三個患者是一位50歲的中年女性,十年前在醫院檢查出過子宮肌瘤,醫生曾叫她做手術,她覺得不是很嚴重,就一直存在僥倖心理沒有聽醫生的話。但最近幾個月月經量較多,與她同齡的女性在逐漸地越來越少,反而自己的越來越多,有時還莫名的頭昏,這才去醫院檢查。經檢查,她的子宮已經長大到像懷孕的女性有5個月這樣大了,貧血也非常嚴重,最後不得已做了子宮切除。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害怕自己檢查出子宮肌瘤,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接下來,我給大家講一講子宮肌瘤是怎麼一回事。
什麼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生長在女性的生殖器官—子宮上,年輕的女性最容易長,尤其是30-50歲的女性,大家不用感到害怕,大多數情況下是良性的,發生惡變的可能性非常低,大概只有千分之一。
子宮肌瘤是怎麼長出來的呢?
1、子宮肌瘤高發人群是30-50歲之間的女性,該年齡段正是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孕激素分泌最旺盛的階段。
2、懷孕期間,子宮肌瘤受體內雌激素的刺激有瘋長之勢,有的能比孕前大一倍,甚至很多倍。孕期瘋狂升高的還有雌孕激素,它比正常值高得可不止很多倍。
3、女性在絕經後,子宮肌瘤也會慢慢萎縮,甚至消失。
4、通過子宮肌瘤的組織和正常的子宮組織相對比,可以有效地發現,子宮肌瘤組織的雌孕激素受體,遠遠高於正常組織。
雌孕激素要與雌孕激素受體結合才能發揮作用,也就是說,子宮肌瘤組織對雌孕激素的敏感度,要遠遠高於正常組織。
很多人在得了子宮肌瘤後,並沒有什麼異常表現,都是在體檢的時候才發現,有一部分人會有月經量多、月經時間長,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貧血。還有一部分人會有明顯的腹部疼痛、尿頻、便秘等表現,這是由於子宮肌瘤過大,壓迫了子宮前邊的膀胱或者後邊的直腸導致。最後還有一部分人會因為子宮肌瘤出現流產或者不孕,這是因為子宮肌瘤長在了宮腔裡。
得了子宮肌瘤一定要切除治療嗎?
如果患有子宮肌瘤,主要的治療方法與子宮肌瘤體積的大小,是否引起臨床症狀,患者的年齡,是否有生育要求等綜合分析來決定的。如果子宮肌瘤體積相對比較小,比如直徑小於5cm,沒有任何的症狀,可以口服中成藥,比如桂枝茯苓膠囊或者宮瘤消膠囊抑制子宮肌瘤生長,定期做B超隨訪;如果子宮肌瘤生長在宮腔內,也就是黏膜下的子宮肌瘤,或者肌壁間子宮肌瘤體積比較大引起臨床症狀,比如導致不規則陰道流血,月經量增多,下腹部疼痛,可以採取手術的方式將子宮肌瘤切除,比如開腹手術或者腹腔鏡手術等。
如果不治療,子宮肌瘤會自愈嗎?
大部分情況下女性患有子宮肌瘤並不會自愈的,因為子宮肌瘤是一種激素依賴性的腫瘤,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分泌旺盛,就會刺激子宮肌瘤生長,每個人體質的不同,子宮肌瘤的生長速度有一定的差異。如果是子宮的小肌瘤,比如直徑小於2cm,女性年齡比較大,超過50歲,近絕經或者已經絕經,體內的雌激素分泌量相對比較少,不足以支持子宮肌瘤的生長,有可能子宮肌瘤會萎縮,甚至消失的,這樣就可以自愈,患有子宮肌瘤,需要定期做B超隨訪,比如半年做1次B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