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北京師範大學隆重舉行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建校118周年表彰大會,大會的主題為「勇擔立德樹人使命,堅守教育報國初心,助力教育脫貧攻堅」。校黨委書記程建平、校長董奇等全體在京校領導出席大會,受表彰人員代表、學校中層幹部、各學部院系師生代表等120餘人在主會場參會,珠海園區的師生代表在視頻分會場參會。會議由董奇主持。
表彰大會現場
大會對獲得第二屆「四有」好老師終身成就獎、第二屆「四有」好老師金質獎章榮譽稱號、第十六屆北京師範大學教學名師獎等獎項的獲獎教師,以及年滿30年教齡的教職工進行了表彰。
頒發第二屆「四有」好老師終身成就獎
頒發第二屆「四有」好老師金質獎章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有」好老師重要講話精神,樹立尊師重教的標杆,大力表彰在教育教學領域做出突出成就的教師,北京師範大學於2018年設立「四有」好老師終身成就獎和金質獎章榮譽稱號。
「四有」好老師終身成就獎是為獎勵立德樹人業績卓著、長期投身教育教學一線工作、教齡30年以上、教育教學水平在校內外擁有極高聲譽、在教育教學改革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全職在崗教師。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王寧先生、劉家和先生當選第二屆「四有」好老師終身成就獎。
「四有」好老師金質獎章榮譽稱號主要獎勵師德高尚、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風端正、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全職在崗專任教師。文學院萬建中教授、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王善邁教授、地理科學學部王靜愛教授、化學學院王磊教授、化學學院盧忠林教授、哲學學院劉成紀教授、地理科學學部江源教授、數學科學學院楊大春教授、歷史學院楊共樂教授、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辛濤教授、統計學院張淑梅教授、心理學部陳英和教授、藝術與傳媒學院周星教授、環境學院趙燁教授、生命科學學院婁安如教授、人工智慧學院姚力教授、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程曉堂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熊曉琳教授共18人獲評第二屆「四有」好老師金質獎章榮譽稱號。
頒發第十六屆北京師範大學教學名師獎
頒發滿30年教齡教職工代表榮譽證書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程建平發表講話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董奇主持大會
大會上,程建平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教師節寄語,向全校教師和在教育戰線工作的廣大校友致以節日問候,並提出三點希望與各位教師共勉。
一是牢記立德樹人使命,做育天下英才的「四有」好老師。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持續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是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安身立命之本,更是北師大建校118年來「為民族復興辦教育,為國家富強育英才」的辦學初心。希望每一位教師都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引導青年學子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矢志砥礪奮鬥,最終成長為德才兼備、堪當重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是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做頂天立地的大學問。在「四有」好老師培養方面,北師大今年推出兩個紮實舉措:一是志遠計劃,面向未摘帽的52個國家級貧困縣所在省份擇優招收本科定向就業師範生;二是啟航計劃,多措並舉鼓勵引導更多優秀畢業生赴中西部地區基礎教育一線從教。這些都是北師大服務國家教育強國事業的生動實踐,希望老師們同學校一道,紮根中國大地,勇攀創新高峰,做頂天立地的研究,無愧於北師大人的使命與擔當。
三是融入學校改革發展大局,做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主人翁。當前學校處於「十四五」規劃的關鍵時期,更加需要老師們弘揚主人翁意識,將小我融入大我,參與到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中,切實把立德樹人、教育教學改革、「雙一流」建設的重任抗在肩上,視承擔為使命、以奉獻為價值,匯聚起磅礴的北師大力量,將學校教書育人整體事業推向新的境界。
在大會交流環節, 第二屆「四有」好老師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資深教授王寧先生,第二屆「四有」好老師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資深教授劉家和先生,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獲得者、滿30年教齡教師代表李增滬老師,2018級公費師範生田雨欣純同學先後發言,分享了自己的從教心得和求學感受。
王寧先生
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裡被授予「四有」好老師終身成就獎,王寧先生感受到作為教育第一線老師的榮耀,也有說不盡的感恩。
84歲的王寧先生在教師崗位上工作了62年,在弘揚中國傳統語言學的道路上行進了57年。對她而言,榮譽不只屬於個人,更屬於引領自己走入這個事業的前輩師長,還有一起全心全意努力工作的團隊。她說:「教育是融入普通人群的普通生活的最平凡的事業,又是與生命和發展不可分離的崇高事業,北京師範大學是一所與教育不可分割的大學。」不只有精英人才在這裡成長,更有各級的教師從這裡走向社會,成為讓弱勢群體提高素養從內心強大起來的扶助者。面對「終身」兩個字,她許諾:有生之年,做不了的事,支持和協助後來者去完成;尚能做得了的事,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劉家和先生
劉家和先生已在北師大工作了68年,年逾九旬依然筆耕不輟,是學貫中西的史學大家。他認為這個獎項的意義在於:不是面對過去,而是面向未來;不是我已經終身做了什麼,而是我終身以後還要做什麼、怎麼做。作為歷史學科的一位老教師,劉家和先生將自己的使命概括為:繼承和發揚師大光榮的優秀學術傳統。這種繼承和發揚不是靠一人之力,而是群體的力量。
「我們要繼承老輩的優良傳統與學術成果,在歷史比較的視野下,貫通古今,貫通中西,跨學科,把我們的史學做得有聲有色……為中國歷史文化的優秀成果正名,要能夠爭回我們應有的歷史話語權。」劉家和先生認為,要以創新迎接挑戰,「雖然我年紀大了,不能領跑了,但還可以跟著跑,還可以再跑一段,還可以吶喊助威。」
李增滬教授
李增滬老師向老師們送上了節日的祝福。「銘記是最好的感恩」,在教育崗位上堅守30年的他以學生的身份,回憶了自己成長過程中恩師王梓坤先生的引領和幫助,生動展現了北師大「師道」光芒的薪火相傳。「在我的人生中,最美好的是校園時光,最難忘的是師生情懷。老師的教誨,雖時隔多年,仍記憶猶新,而老師還是我最尊敬的人。」
田雨欣純同學
田雨欣純同學來自湖北,作為一名公費師範生,她在北師大學到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還有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情懷。「北師大的老師們不僅以『四有』的標準培養我們,更以『四有』的標準向我們示範著」,田雨欣純說,學校的鼓勵和支持使她有信心有能力在走上教師崗位後做一名師匠,而不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書匠。對她來講,教育的真諦,是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
「我有一位好老師」教師節特別直播
為慶祝第36個教師節,以「我有一位好老師」為主題,北京師範大學精心策劃了兩場特別直播活動。
9月9日、10日,每天上午10點-11點半,分別在海澱校園和輔仁校園,15位名師大咖,探討教育使命,共論師道傳承,講述他們與授業恩師的動人故事,分享自己對立德樹人的獨到理解。
本次教師節特別活動通過人民日報、人民視頻、新華社、新華網、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直播,北京師範大學官方微博、抖音、快手、B站、百度號以及BTV《老師請回答》欄目頭條號同步直播,共計228.6萬人次在線觀看,並在評論區留言互動。
由北京師範大學製作出品的紀錄片《良師》,於9月10日、11日晚在CCTV-9播出
-bnuweixin-
來源:黨委/校長辦公室、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教育基金會、120周年校慶辦公室、藝術與傳媒學院
攝影:齊松
責任編輯:姜思宇
投稿/加入我們:xwzx@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