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奇蹟!90萬公里海底光纜的故事

2021-01-10 快科技

全球海底光纜就像是分布在地球上的密密麻麻的血管,它是網際網路的血管,全長加起來可足足繞地球22圈。

沒有它,網際網路也就是個區域網,它才是這個時代的奇蹟。

這裡有個Business Insider做的全球海底光纜分布視頻,我是跪著看完的,看完瞬間明白,什麼才叫真正的網際網路的血管。

http://v.qq.com/boke/page/j/0/c/j0170f15rdc.html

全球90%以上的國際數據都是通過海底光纜傳輸。也就是說,基本上是海底光纜構建了今天的全球「寬帶」網際網路!

它是如何鋪設的?這裡有個動態圖赫然明了。

其鋪設原理就是,將光纜的一端固定在岸上,船會慢慢向外海開動,一邊把光纜沉入海底,一邊利用海底的挖掘機進行鋪設。


這個是鋪設用到的光纜船

鋪設時要把一大卷光纜放在船上。目前最先進的光纜鋪設船可以載重兩千公裡的光纜,並以兩百公裡/天的速度鋪設。


這個是海底的挖掘機

它的作用有點像耕田的犁,還是讓光纜沉入海底的配重物。它有三個功能:挖溝,鋪設和埋線。

人類今天可以運用各種先進的技術來鋪設海底光纜,但是,不要忘記,最早的海底光纜可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比網際網路還早100年。那個時候的科技並不發達,人類是怎麼做到的?

下面是一個勵志故事。

以下內容源自知乎作者:豬小寶

19世紀的第一條越洋電纜是怎麼鋪設的?畢竟那時候的科學技術還不像今天這麼發達。茨威格在他的歷史特寫集《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專門用《越過大洋的第一次通話》這一節講述了美國實業家塞勒斯·韋斯特·菲爾德(Cyrus West Field)是如何歷經千辛萬苦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越洋電纜的鋪設的。


Cyrus West Field

19世紀古塔膠的出現,使得電報電纜穿越海洋的構想具備了變為現實的條件。被古塔膠包裹的金屬電線可以布設在海底,電流在其中暢行無阻,而不會被海水耗散。

工程師布雷特(John Watkins Brett)在英吉利海峽鋪設了第一條海底電纜,但是一位漁民誤以為找到了大魚而把電纜從海底拽出。

1851年,布雷特進行了第二次鋪設,終於成功,英國和歐洲大陸成功的連接在了一起。

人們把目光轉向北美大陸,能不能把北美與歐洲連接起來呢?當時,人們不知道電的更多特性,對電的應用還處在童年階段;人們也不知道大西洋有多深,不知道海底地貌到底是什麼樣的;假設電纜能鋪好,人們也不知道電傳輸功率夠不夠傳播如此遠的距離。連電報的發明者莫爾斯本人,也認為跨大西洋的海底電報電纜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冒險。

1854年,英國工程師吉斯博恩納負責鋪設從紐約到紐芬蘭的海底電纜,但項目資金出現了問題,於是他到紐約尋求投資人的幫助。在那裡,他結識了美國富豪塞勒斯·韋斯特·菲爾德。菲爾德很年輕,但是很富有,事業順風順水,旺盛的冒險精神找不到寄託。

雖然他不懂什麼專業技術,但類似於今天的投資人,他敏銳的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未來。在給紐約-紐芬蘭海底電纜投資後,他立刻全身心的投入到跨大西洋海底電纜的宏偉工程中。


1958年跨大西洋海底光纜路由

菲爾德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熱情和精力推動這項事業,他迅速與業界專家、政府、金融界建立了聯繫,在技術、法律、投資等環節步步跟進。在英國,短短幾天就募集到了35萬英鎊的投資,其中還包括拜倫夫人這樣的文化界名流。

大家對未來充滿信心,堅信技術的發展會讓自己的投資得到回報。越洋電纜就是那個年代的微軟、谷歌和蘋果,菲爾德就是那個年代的蓋茨、佩奇和賈伯斯。

從技術上說,跨英吉利海峽電纜和跨大西洋電纜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鋪設英吉利海峽電纜,風平浪靜的一天就足夠了,而跨越大西洋,當時的輪船差不多要航行三個多星期。不算鋪設機械,單是整條跨洋電纜的重量就遠遠超過當時任何一條船舶的載重量。

英國政府為菲爾德提供了皇家海軍最大的戰艦之一「阿伽門農」號(HMS Agamemnon),而美國政府提供了排水量五千噸的戰艦「尼亞加拉」號(USS Niagara)。這兩艘當時最大噸位等級的艦船經過特殊改裝,才各自能裝下跨洋電纜的一半。

位於海底的越洋電纜,必須非常結實,不能斷裂,但同時,又必須非常柔軟,否則很難鋪設。另一方面,它的工藝必須十分精密,否則,一點點瑕疵就可能導致電信號的不穩定和中斷。好幾家工廠夜以繼日的生產著這種海底電纜。

菲爾德的越洋電纜這項偉大工程,是當時全世界的報紙頭條。


當時發行了這張郵票紀念

1857年8月5日,菲爾德的鋪設船隊從愛爾蘭起航,包括莫爾斯在內的業界專家都在船上,實時監測鋪設情況。「尼亞加拉」號像蜘蛛吐線一樣,一邊小心翼翼的緩緩向前移動,一邊在後面用絞盤留下那根越洋電纜。電纜的一頭固定在愛爾蘭,船上的專家時刻與愛爾蘭的陸地保持聯繫,以確保電纜沒有斷裂。

8月11日晚上,在成功鋪設355海裡後,事故發生了。絞盤發生故障,已經鋪設的電纜像斷線的風箏一樣全掉進了海裡。當時還沒有合適的潛水技術,根本無法把掉進海底的線頭重新拉上來。第一次嘗試宣告失敗。

菲爾德損失了355海裡的電纜外加十萬英鎊的投資。由於大西洋的氣候原因,第二次嘗試只能等到第二年夏天風平浪靜的時候。


當時用於放纜的抓升鉤

1858年6月10日,菲爾德的船隊第二次出發。船隊計劃先航行到大西洋中央,將電纜的兩半接起來,然後兵分兩路,分別向歐洲和北美兩個方向鋪設。結果在到達大洋中間的預定接頭地點之前,船隊就遇上了暴風雨。

「阿伽門農」號上裝載著巨大的電纜,而且由於鋪設的需要,船體的重量分布很不均勻,在大洋深處的暴風雨中瀕臨覆滅。大家已經開始考慮要把電纜扔進海裡,以求保住性命,但是船長拒絕了。萬幸的是,「阿伽門農」逃過一劫,死裡逃生,順利到達預定地點。

可惜的是,經過這次風暴的顛簸,大量的電纜被碰撞、掛擦,受到了嚴重的損害。鋪設了200多海裡後,電纜兩端就再也不能互通信號了,這200多海裡的電纜變成了廢鐵,第二次嘗試又宣告失敗。

這次失敗動搖了絕大多數投資商的信心,很多人要求菲爾德變賣剩下的電纜,彌補他們的損失。當時的媒體也一片譁然,到處都是質疑的聲音。

但菲爾德不為所動,一定要再試一次。

1858年7月17日,船隊靜悄悄的再次起航,這一次,沒有媒體報導,也沒有名流到場。菲爾德和他的事業已經被全世界遺忘。

7月28日,「阿伽門農」和「尼亞加拉」在大西洋中部成功接頭,開始越洋電纜的鋪設。兩艘船上的各一半電纜對接在一起,然後「尼亞加拉」駛向美國,「阿伽門農」駛向英國,大家打出旗語互相道別,連接他們的只有這一根小小的電纜。

8月5日,「尼亞加拉」到達紐芬蘭海岸,「阿伽門農」也在同一天到達愛爾蘭海岸。海岸上沒有鮮花和人群,但這一偉大的事業已經完成。

幾個小時後,世界一片歡騰,全世界的人們都在興奮的等待著這一刻。1858年8月16日,維多利亞女王發給美國總統布坎南的賀電通過海底電纜傳到北美,此時此刻,「尼亞加拉」號還在從紐芬蘭趕回紐約的途中。布坎南向英國女王回電,同時,禮炮鳴放100響,慶祝人類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

8月18日,菲爾德和他的團隊乘坐「尼亞加拉」回到紐約,迎接他的是盛大的全城巡遊,菲爾德成為了和平時期的國家英雄。8月31日,又進行了總統和各界人士出席的更隆重的慶祝活動。

但命運是殘酷的,幾天之後,海底電纜就斷線了,北美再也接收不到歐洲傳來的清晰的信號。謠言不脛而走,菲爾德淪為千夫所指,歡呼的浪潮用同樣的力度反撲向無辜的菲爾德。菲爾德是騙子,英國女王的電報是他捏造的,一切都是他在為沽名釣譽而做戲,他的團隊都是他的託兒。

菲爾德千辛萬苦鋪設的海底電纜再次成為廢鐵,而他也名譽掃地,這一項目也被迫擱淺。

六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鋼鐵戰士一般的菲爾德沒有被命運擊倒。1865年,菲爾德再次出現在倫敦,帶著新的60萬英鎊的投資,重新啟動他的越洋電纜項目。此時,對於有線電報的研究已經非常成熟,而著名工程師伊桑巴德·布魯內爾(Isambard Kingdom Brunel)設計建造的世界第一巨輪「偉大的東方人」(Great Eastern)號也已經建成,並且恰好閒置。

擁有了新的電報技術和這艘排水量兩萬兩千噸的巨輪,之前無比困難的事情變得簡單了許多。7月23日,「偉大的東方人」號出航,開始了菲爾德的又一次嘗試。但在離北美還有兩天航程的時候電纜突然斷裂,這第四次嘗試再次失敗。


偉大的東方人巨輪

1866年7月13日,「偉大的東方人」號再次出發,終於成功。不久,又成功找到了上次失敗的那條電纜,並且繼續鋪設成功。兩條電纜把歐洲和北美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在網際網路、全球村的今天看來,這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但在當時,這就是時代的奇蹟。

菲爾德,讓我們記住這個名字,十年多的時間,失敗了四次,數十萬英鎊打了水漂,卻依然不放棄,鍥而不捨,終於金石可鏤。

正如我們今天的網際網路,菲爾德締造的這第一條越洋電纜是他送給全世界的禮物。人類對於同呼吸、共命運的理解又深了一層,浩瀚的大洋再也不是信息不可逾越的天塹。

相關焦點

  • 北海至海口海底光纜屢屢受損 海南通信多次受阻
    北海至海口海底光纜屢屢受損海南通信多次受阻 2002年5月23日11:56  人民網-華南新聞   國家一級通信幹線北海至海口海底光纜自開通以來,頻繁遭受人為損壞。
  • 臉書、谷歌參與建造洛杉磯至香港海底光纜
    新華社舊金山10月12日電(記者馬丹)美國臉書、谷歌公司、海底通信技術供應商TE SubCom及香港太平洋光纜數據通訊公司12日宣布,將共同建造連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與香港的太平洋光纜網絡系統(PLCN),這將是兩地間的首條超高速海底光纜。
  • 中金:海底光纜——中國科技企業出海的重要戰略資源
    海底光纜是全球網際網路和雲計算行業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全球95%的國際數據通信通過海纜進行。截至2020年3月全球光纜達462條,總長度超過110萬公裡。海底光纜的建設主體2000年以前以電信運營商為主,最近10年,谷歌、Facebook等網際網路公司由於流量需求巨大,逐漸成為主要的建設主體。
  • 巴西-烏拉圭海底光纜系統將延伸至阿根廷
    【電纜網訊】谷歌阿根廷公司透露,連接巴西和烏拉圭的跨大西洋海底光纜系統Tannat,將從其在馬爾多納多的烏拉圭登陸延伸到附近的阿根廷沿海城市Las Toninas,該城市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省。
  • 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那麼多光纜,會不會被船隻、漁網刮斷?
    80年代,海底通信光纜進入發展期,1988年第一條跨大西洋海底通信光纜鋪設成功,1989年跨太平洋海底光纜鋪設成功。從此海底光纜取代海底電纜,成為遠距離傳輸信息的主流。到現在,總長39000公裡的海底光纜已將四大洲33個國家連接在一起,成為四通八達的密集網絡。每天數以億計的信息在網絡中傳輸,成為世界繁榮和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新大西洋海底光纜:傳輸速度達160Tbps
    如今網際網路已經全面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但所謂的全球網際網路,其實就是世界各國的網絡相互聯接而組成的超大型區域網,其中實現洲際間的聯接靠的是衛星通信和海底光纜。不過考慮到衛星通信帶寬有限且價格不菲,因此全球大部分的國際數據都是通過海底光纜進行傳輸的,也就是說,基本上是海底光纜構建了今天的全球「寬帶」網際網路!
  • 4個入口8條光纜!我們這樣與世界連接
    答案就是海底光纜。其實所謂的全球網際網路,就是世界各國的網絡相互聯接而組成的超大型區域網,其中實現洲際間的聯接靠的是衛星通信和海底光纜。不過考慮到衛星通信帶寬有限且價格不菲,因此全球90%以上的國際數據都是通過海底光纜進行傳輸的,也就是說,基本上是海底光纜構建了今天的全球「寬帶」網際網路!
  • NEC助中華電信部署大陸至臺雙線海底光纜
    【PConline資訊】2013年1月18日,全國首條大陸橫跨臺灣海峽的海底光纜「海峽光纜1號」正式竣工。時隔十日,日媒曝光,NEC臺灣也將協助中華電信建設一條海底光纜,預計13個月竣工。從規模上看,這次的項目將一齊架設兩條光纜,全長約510公裡(海峽光纜1號全長約270公裡),顯然更勝一籌。
  • 兩條國際海底光纜系統獲準登陸美國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已批准Pacific Carriage Limited(PCL)和Southern Cross Cables Limited提出的一項在美國境內登陸並運營Southern Cross NEXT海底光纜系統。
  • 修復日本地震受損海底光纜至少需40天
    日本地震後,途徑震區的多條骨幹海底光纜受損,國內網蟲們的體會應當最為深刻。雖然運營商已經通過備用路由恢復了通訊,但要想回到之前的帶寬和速度水平,修復這些光纜才是最終解決方案。《東方早報》報導稱,工程船幾天前才剛剛從上海出發,和日本、韓國同行開始修復受損光纜,預計至少需要40天才能完成。
  • 日本NEC計劃鋪設連接衝繩和鹿兒島的海底光纜系統
    2/22/2019,近日,日本NEC宣布,衝繩行動電話公司授予NEC一份合同,由NEC設計、供應、安裝、測試和實施連接衝繩縣和鹿兒島縣的海底光纜系統。NEC的子公司——OCC公司負責製造這條光纜,預計該海底光纜系統將於2020年4月開始運行。
  • 英國-法國海底光纜CrossChannel Fibre籌建
    北美和西歐通訊網絡開發商和運營商Crosslake Fiber透露了其最新的海底電纜項目,稱為CrossChannel Fibre,這是一條連接英國斯勞和法國巴黎的海底光纜系統,全長大約 550公裡。根據計劃,這一系統將包含96對光纖,每對光纖對提供超過20Tbps的容量。
  • 連接衝繩和鹿兒島的海底光纜系統籌建
    日本NEC公司近日宣布,衝繩行動電話公司已為NEC授予一項合同,用於設計,供應,安裝,測試和實施連接日本衝繩縣和鹿兒島縣的海底光纜系統。據介紹,該電纜系統連接到衝繩縣名護市和鹿兒島縣日置市,全長約760公裡,最大深度約1200米,最大設計傳輸容量為每秒80 Tbps。
  • 華為海洋許劍濤:海底光纜長度可繞地球 35 圈,單波速率朝 1T 方向...
    12月3日消息 近日,在由APC協會和亨通集團聯合主辦的「2019年全球光纖光纜大會」上,華為海洋網絡有限公司助理副總裁許劍濤發表了「全球海底光纜市場洞察及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
  • 橫跨英吉利海峽的新海底光纜「CrossChannel Fibre」
    日前,Crosslake Fiber宣布最新的海底光纜項目,將打造一條橫跨英吉利海峽的基礎系統,而這也成為近二十年來首條經英吉利海峽的下一代海底光纜,預計最快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新海纜名為「CrossChannel Fibre」,總長為550公裡,連接英國斯勞與法國巴黎,旨在滿足要求高容量、低延遲連接的電信運營商、內容供應商,以及金融、遊戲和媒體等企業對帶寬需求的增長。
  • 全球通信「大動脈」極易受傷 海底光纜讓中國操心
    中國最脆弱的地方或許不在某個大城市的中心,而在海底。2006年底,因為臺灣南部沿海地震損壞了海底光纜,中國大陸至臺灣地區、美國、歐洲等方向通信線路大量中斷,中國用戶訪問國際網際網路受阻,整個亞洲的商業交易也陷入混亂。那次記憶把全中國的注意力罕見地拉向很少有人見過的神秘海底光纜。
  • 這一南美洲國家採用華為海底光纜
    參考消息網5月31日報導 古巴媒體稱,智利南部海底光纜(FOA)項目的鋪設連接工作28日在蒙特港完成,智利總統皮涅拉出席了FOA與陸地網絡連接的慶祝儀式。皮涅拉指出,FOA「來自中國」,覆蓋智利南部從蒙特港到威廉斯港將近3000公裡的距離,並最終會延伸到南極洲。
  • 新喀裡多尼亞-斐濟海底光纜系統擬於2022年初建成!
    位於南太平洋島的新喀裡多尼亞郵政和電信辦公室(OPT-NC)日前宣布,已經選擇了阿爾卡特海底網絡(ASN)為其建造和安裝一條連接斐濟的新型國際海底光纜(稱為Gondwana-2)和一條名為Picot- 2的島內網絡,連接Lifou,Mare,Iles des Pins和Grande
  • 日本電氣完成10900千米APG海底光纜系統建設
    日本電氣完成10900千米APG海底光纜系統建設 【電纜網訊】日本電氣公司NEC17日宣布,已經完成亞太網關海底光纜系統APG全部工程建設,全長約10900千米。
  • 破壞軍用海底光纜 男子將以破壞軍事通信罪被起訴
    涉案船舶近日,海南三沙海警局接報警稱,西沙海域軍用海底光纜發生斷裂,疑似遭人為破壞三沙海警局接警後迅速行動,第一時間成立專案組,與涉海部門通力配合,跨三沙、海口、臨高三地開展案件偵查工作,歷經34個日夜連續奮戰,基本查清軍用海底光纜斷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