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維與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拉裡·薩默斯教授合影。
兩年前,隨著一段「美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紐蘭尷尬回應中國記者質問」的視頻在網絡快速傳播,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冉維火了:網友稱他是「真正的中國好聲音」。從巴格達到華盛頓,這個重慶小夥站在新聞的第一線,以中國的視角觀察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化、感知世界發展的脈動。兩年後的今天,剛從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碩士畢業的冉維告別媒體,跳槽進軍教育行業,出任著名英語教育培訓機構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總裁助理。
新華社「中國好聲音」成了哈佛高材生
「他們是任何人所能遇到的最難纏、最尖利、最多疑的一票人馬……」美國前白宮發言人阿里·弗萊舍如此描述自己幾乎每天都要面對的各路媒體記者。
弗萊舍書中所說的「他們」,並不包括中國記者,因為在他任白宮發言人期間,似乎還沒碰到過「難纏」的中國記者。然而,作為阿里·弗萊舍的同行,美國國務院現任新聞發言人維多利亞·紐蘭卻在2012年在8月28日的一次例行記者會上遭遇了難堪。令她顯得有些措手不及的,不是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主流媒體的記者,而是來自中國新華社的80後記者冉維。
冉維是新華社華盛頓分社記者。因為一直關注釣魚島問題,冉維感覺到,美國的釣魚島立場有模糊的地方,因此打算直接從美國官員口中得到求證。
當天現場,在冉維的—再追問下,紐蘭除了重複政策聲明,始終避免正面回答。在—陣尷尬後,紐蘭不得不打斷了追問,提示「下—個問題」。
很快,這場記者會現場視頻在網上瘋傳,引起國內網民的熱烈追捧。不少網民跟帖說,「新華社這位記者不僅英文流利,而且提問很霸氣。」「冉維太酷了,從新聞上看到他把紐蘭問到無話可說的時候那叫一個大快人心啊!」「真正的中國好聲音」……
事實上,年輕的冉維在新聞之路上早已是爐火純青。從西安交大英語系畢業後,冉維進入新華社。在美國白宮和國務院的記者會上,他用英文同美國政府發言人唇槍舌劍;親歷過歐巴馬和羅姆尼之間的總統辯論;在墨西哥對雲集各國政要首腦的20國峰會進行過英文現場報導……
9年前,在戰火紛飛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冉維是新華社的一名出色的戰地記者。他依然清晰記得在法庭現場近距離觀察接受審判的薩達姆,感受100米開外汽車炸彈爆炸強大氣浪的震撼。
2013年,冉維以全額獎學金被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錄取。在哈佛念研究生,全獎錄取的機會算得上是鳳毛麟角。
也就是在這一年,冉維榮獲了第1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按哈佛招生標準選擇未來行業——英語教育培訓
哈佛研究生畢業後,身在美國的冉維一直猶豫:是繼續進入耶魯商學院深造,還是回國工作?
在哈佛廣場那家著名的星巴克咖啡館裡,他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那天,赴美考察的新航道學校校長胡敏在星巴克約見冉維,並向他伸出橄欖枝。「他對教育的堅持和激情、新航道爭做中國最好英語教育機構的企圖心、它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長速度,以及我和胡敏老師對高能高分理念的不謀而合。」冉維說,這都讓他迅速意識到,新航道正是我尋覓的絕佳組合,「機不可失。我不再糾結,果斷回國開始新的職業生涯。」
在冉維眼中,未來的機會屬於中國,當下正是把握「中國機會」的重要時刻。教育屬於蘊含巨大潛力的朝陽產業之一,也是和他個人背景「關聯度」非常高的行業。
「我的導師告訴我,在美國,學生在考試費用上每花1美元,就會在考試培訓上花費約20美元。這一行業在中國的潛力更大。」冉維認為,顯然,長期利好的一致判斷是中國本土和國際玩家都在這一領域積極布局的原因。一家諮詢公司這樣預測:中國的中產階級在10年後將達到7億!鑑於全球中產階級消費習慣以及中國父母對子女英語教育的極度重視,英語教育行業將迎來長期繁榮。
當然,投身英語教育,對冉維來說也是學以致用,得心應手——念初中時,冉維就用一個小錄音機一遍遍跟讀VOA Special English磁帶;在西安交大念大一時,他就代表學校參加了「21世紀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總決賽。剛到新華社,他每月的翻譯量至少要4萬字;擔任新華社駐外記者時,他平均每月要寫上百篇英文稿。
冉維還補充了一個特別的觀點:「其實教育和媒體本身就有相通之處,都是傳播知識、信息和激勵人們上進。」
教育機構爭相延聘新聞精英人才
正如冉維所說,新聞行業與教育行業因為具有人才的關聯性,行業間的人才流動顯得特別頻繁。如央視的名嘴們轉行到傳媒大學任教,已是人才流動的常態。
媒體精英人才的流動,引起了知名教育培訓機構的高度關注。
「人才戰略是新航道的第一戰略。」北京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校長胡敏透露,經過十年的積澱和發展,新航道目前已駛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圍繞新十年的發展目標,新航道首次推出人才引進提升的「百人計劃」。未來五年,藉助「外部引進、內部提拔」,新航道學校將增加近百位高管,對現有人力資源進行加強、補充,並為開拓新領域積蓄人才。
胡敏說,冉維加盟並擔任高管,正是新航道「百人計劃」的重要一步。今年預計將有10位「新面孔」亮相新航道集團高管行列,其中就包含冉維等媒介精英。
胡敏分析,各個行業市場不斷被細分,教育培訓行業正步入「專家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航道抵擋所有的誘惑,只做一件事,即聚焦於英語教育培訓「高能高分」,打造中國最好的英語教育培訓機構,做「有靈魂的教育」。實現這些願景的前提便是延聘精英人才。這些人才將致力於為學生創造價值,而為他人創造價值的人也一定會實現自身的價值。(鄭勇)
追求夢想的道路
■冉維
現在可能是北京一年中空氣最透亮的時節。有時,當我走到新航道位於新中關大廈15層集團總部的窗邊,俯瞰整個中關村,這個中國最具活力和標誌性的教育行業中心時,心裡不禁有點小激動:其一是因為我已投入到緊張的教學工作中,每天思索如何幫助學生們圓留學之夢;其二,我在這裡也開啟了追求自己人生夢想的新航道。
生活也許就是這樣,時常在偶然和必然、機緣和準備、沉澱與爆發間交織前行。有時候,閉上眼,感覺我一路走來的經歷猶如不同情節的電影在回放——從駐巴格達做戰地記者到做駐華盛頓的外交記者,再到走進哈佛校園……這些人生的經歷忽然顯得如此虛幻,而又是那麼真實!
可能有人會不解:你原來的工作幹得順風順水,為何突然決定去哈佛讀書以及在畢業後選擇新的行業?我想,這是我不斷尋求挑戰的性格和對未來判斷的結果。首先,在當今學習型社會,讀書充電是自己未來升級和轉型所必須的;其二,選擇英語教育行業則是因為我熱愛英語並看好這一領域,同時我過往的從業經歷和教育背景也打下了紮實基礎。
那麼,為什麼選擇新航道?判斷的標準是什麼?記得我曾向哈佛甘迺迪學院招生辦的一位老師取經,想知道他到底如何在成千上萬份申請材料中決定錄取誰。他概括了5個標準:1、Integrity;2、Capability and Execution;3、Dream and Passion;4、Guts;5、Insight and Vision。其實,選擇一個優質機構的標準何嘗不是一樣的呢?
我想,用中文來解釋就是:第一、人是否正直?第二、智商是否達標、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執行力。第三、是否有夢想和激情。這點聽起來很虛,但卻是美國頂尖大學錄取中很看重的一點。這也是中國教育應試體制下經常忽視的。實際上,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沒有夢想、沒有激情,那當遇到挫折時,你很難熬下去。如果沒有激情,如果不喜歡你做的事,也很難最終取得巨大的成功。第四、是否有勇氣為自己的理想承擔事業和個人上的風險。說白了,就是有種沒有,因為有能力不敢幹也不行。注意:這裡說的不是魯莽和無畏的蠻幹,而是仔細考量過的風險。最後,是否有洞察力和眼光,能否敏銳地捕捉大趨勢和機遇。
這些標準來判斷新航道也是適用的:胡敏老師當初放棄令人羨慕的大學教授,自己從代課老師一步步做到新東方總裁兼校長、被譽為「中國雅思之父」、40歲從零開始創業,率先提出高能高分、新航道要做中國最好的英語教育機構……我想,這些可核實的證據足以作出清晰判斷。
如今,新航道已經走過10年曆程,從最初的7個學生,到如今延伸到32個城市的網絡,每年助力10多萬年輕人實現他們的夢想。這個機構經過最初的摸索和試錯,早已站穩腳跟,現在更是迎來了讓人興奮的爆發期,它正在朝第二個十年強力進發。
我想,胡敏老師在2013年度總結大會上題為《2014年的挑戰,轉變與升級》的講話以及他重點推薦的《從優秀到卓越》這本企業管理經典,都是指向這個重要節點。從我個人來說,我很幸運能夠在這個令人興奮的時刻加入這家充滿無限潛力的機構,我期待作為這個優秀團隊的一員在共同的追夢之路上迎接前方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