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急病」暴斃,姐夫急於葬屍,妹妹拼死守護,最後,驗屍官從姐姐的下腹部,取出了一把鋼刀……
這是一個曾經在華北地區家喻戶曉的事件。民國年間,發生在河北灤南縣青坨營鎮一起命案因有隱情,引發死者妹妹楊三娥捨命告狀,最終打贏了官司,真兇被正法,冤情得昭雪。取材於這一真人真事,劇作家成兆才先生創作了《楊三姐告狀》,一時聲名大噪,為評劇藝術奉獻了一部百年經典不說,劇中的楊三姐(楊三娥)也成了婦孺皆知的「名人」。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離奇案件?真相到底是什麼?楊三姐又是何人?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楊三姐告狀》背後的故事。
案件真相
史料記載:1918年舊曆三月十三日,直隸(河北省)灤縣馬狗莊發生一起命案。富家子弟高佔英與五嫂金玉勾搭成奸,嫌其妻楊二娥礙眼,便殘忍地將妻謀害。次日到楊家本縣甸子村報信,說是楊氏昨夜得急症而亡。楊家兄妹四人,大哥楊國恩隨父在樂亭縣打短工;姐妹依次叫大娥、二娥、三娥,習慣上叫大姐、二姐、三姐。大姐也已出嫁,二姐便是被害的楊氏。居家未嫁的楊三姐1902年生,當時16歲。
楊三姐見到二姐屍體後,發現疑點,覺得二姐死得不明,決定到縣衙告狀。在灤縣告狀受阻,楊氏兄妹經律師指點到直隸首府天津上告,最終經開棺驗屍證明了殺人真兇。1919年10月5 日,在「開棺驗屍」一年多以後,直隸高等審判廳終於開庭審判,兇犯高佔英隨後被處死。
楊三姐告狀轟動一時。天津出版的《益世報》1919年10月6日載:「灤縣高佔英謀殺其妻一案,經高等審判廳判決,判處死刑。」
評劇《楊三姐告狀》大獲成功
就在楊氏兄妹苦苦在天津等待懲辦高佔英的日子裡,評劇《楊三姐告狀》應運而生,這齣戲的編劇是我國評劇創始人、著名劇作家成兆才。
《楊三姐告狀》在哈爾濱慶豐茶園的首演便引起轟動,隨後唱遍了唐山、天津、北平等地。這部劇獨特之處在於劇中除官方等幾個人物外,主要人物均使用了真名,而且演的是法院正在審理的案件,並在舞臺上「槍斃」了兇犯。一時間,「槍斃高佔英」成為當時人們共同的呼聲,戲劇產生了重要的輿論助力效果。
改革開放後,由中國評劇院組織全院創作力量對《楊三姐告狀》進行重新加工精煉,由谷文月等藝術家主演。除中國評劇院外,唐山市評劇團等許多地方評劇團,也都排演過《楊三姐告狀》。
評劇《楊三姐告狀》創作和演出的極大成功,使各種藝術形式紛紛利用這一題材,進行藝術地再改編、再創作,於是楊三姐告狀的故事走上了銀幕、走上了電視、走上了各種戲曲舞臺,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1980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將楊三姐告狀的故事搬上銀幕,拍攝了評劇電影《楊三姐告狀》,影片由中國評劇院一團演出,導演為石嵐,編劇為高琛,主要參演人員有谷文月、趙麗蓉、王景明、張秀蘭、張彥生,其中谷文月飾演楊三姐,趙麗蓉飾演楊母。《楊三姐告狀》1981年被拍成電影,上映後引起強烈反響,其拷貝發行量居當年戲曲藝術片之首。
楊三姐其人
楊三姐本名楊國華,1902年出生。她生性耿直,敢作敢為。打贏官司、為二姐報仇雪恨之後回村才得知,最初幫她家打官司的律師周永清,因此案得罪了當地官員,被迫放棄了縣衙「代書房」的官差回家鄉務農,她心裡很是過意不去,於是拜認周律師為義父,還與周家兩個女兒結為乾姐妹。
哪知鄉裡有些人並不理解並胡亂猜疑,散布流言蜚語,說楊三姐是通過向周律師出賣貞操才換來的幫助。這些謠言使本來與她親近的同村姐妹開始疏遠她,楊氏家族甚至把她捆綁在祠堂前的大樹上興師問罪。楊三姐未婚的婆家聞訊後承受不住輿論的壓力,毀了婚約。
23歲時,楊三姐才嫁給了本縣雙柳樹村的薛慶和為二房(大房不能生養),育有三男二女。丈夫靠打長工省吃儉用買了十幾畝大田,孰料,土改時被定為富農成分。不久,丈夫一病不起,很快亡故。
1980年9月,中國評劇院再次重排和上演《楊三姐告狀》,谷文月作為劇中楊三姐的第4代扮演者,聽說楊三姐依然健在,便萌發了拜訪這位歷史原型的念頭。正在與有關部門聯繫時,得知七十多歲的楊三姐在外甥女的陪同下正在北京治病。劇院領導立即設法找到了她們,派人把老人接了過來。這是楊三姐幾十年來第一次接觸戲劇界,並且破天荒地走進大劇場,完整地看了一場演她自己的《楊三姐告狀》。
當這位古稀老人看到戲臺上的楊二姐抱著孩子出場時,禁不住熱淚長流。她對陪著她看戲的劇院同志說:「跟俺二姐年輕時一個樣。看見自己的親人了,我咋不哭呢!」散場後,演員們把老太太請到後臺,谷文月問她,「我演得像嗎?」老人家慈祥地笑著說:「像,你演得真像!如同當年的事又回到我的眼前,我心裡真有說不出的滋味。」
第二天上午,楊三娥被接到劇院座談。看到著名演員趙麗蓉時,她激動地拉住趙麗蓉的手說:「你演我母親演得太像了,走路說話和我母親一模一樣,看著看著,我的眼睛模糊了,忘了你是趙麗蓉……」
1982年楊三娥被選為灤南縣和唐山市政協委員。
1984年1月7日,楊三姐病逝,結束了轟轟烈烈又是非相伴的坎坷一生,終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