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張QQ群內聊天記錄的截圖迅速引發了網友的集體關注。
從對話內容和成員備註,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學生組織群。一名同學@了一個學長,詢問是否7號開會。本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一句詢問,但接下來的回覆著實令人意想不到。
「楊主席是你們直接@的?現在你是在叫學長?我不想看見第二次。」一名管理員如此回復,另一句回覆中更是帶有髒字和明顯質問的語氣。第二名管理員也沒有對這名管理員的不當言辭進行糾正,而是進一步強調:「請各位試用幹事以後·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說話方式@全體成員」
簡單四句對話,短時間內就引發了網友的關注和吐槽,絕大多數網友表示:好大的官威啊!
隨後,圖中的「楊主席」、袁同學、劉同學的相關信息也迅速出現在了網上,稱他們都是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社團聯合會的同學。在網友集中火力吐槽的同時,又有一張截圖給事件加了把火。
這份緊急預案,更是讓網友們炸了鍋。還有網友發現,之前發布圖片的微博中,這張圖片已不可見。
與此同時,微博上出現使用袁同學名字的帳戶發了「道歉」的微博,但是否是其本人尚不能確定。道歉的內容與百度文庫中的範文高度重合,又引起了一陣聲討。
經過網上的風波,今天凌晨,校方的官方微博做出了回應:
經核實,確為學校社團聯合會的同學,學校對當事人進行了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當事人也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此外,對網傳的所謂「緊急處理預案」進行了澄清,其內容不屬實,學校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事件至此告一段落。
學生會、社聯、興趣社團,應當是由學校指導,聯繫、服務同學的學生組織,所謂的「主席」、「部長」應當是推選出來適合負責相應部門,更好地完成社團工作的同學,更多的是一份責任,何來的職位、長幼、尊卑之分呢?
這樣的「官腔」、頤氣指使,反映的是社團風氣變了味。這所謂的「官職」,營造的一點虛榮感,就讓這兩位同學進入了角色。這不是簡單的個例問題,校園相對於社會還是一個頗為獨立的生態系統,這種「學生官」的官僚思想、尊卑思想荒誕不經,更值得我們警惕和反思。
這件事不由得也讓人聯想到不久前的「中飛院學姐」事件和中山大學的學生會幹部任命公告。
上個月,一位自稱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的大一新生發微博稱,學校「出現校園霸凌」,入校後受不了學姐等級森嚴的制度,被學姐欺壓。該新生貼出的圖片中,有「見到學姐必須說『學姐好』」,「不能化妝、染頭髮、染指甲、帶耳環耳釘、不要化妝、不要帶美瞳」,「微信微博QQ自拍全部刪掉」,「不要和學長吃飯」,「不能談戀愛」,「不能跟男生走在一起」「不要和家長告狀、和學長訴苦、在網上發表一些不當言論」等要求。同樣被網友廣泛關注。
今年7月份,中山大學學生會發布了《中山大學學生會2018—2019學年度幹部任命公告》。在這份名單裡,按秘書機構、組成部門、辦事機構三個層級,列舉了大約200個學生會幹部崗位。有的層級中還註明了「正部長級」、「副部長級」等標示,被網友批評「太官僚了」。
這種層級感或許不是有意為之,而是下意識的「順理成章」,其內在的驅動力都是一樣的。二十多歲正應當是青年學子朝氣蓬勃的年齡,不應該沾染這種風氣。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應該矯枉過正,妖魔化以學生會為代表的學生組織。由於大家都是學生,在處理事情的分寸感有時拿捏不當,從網友的聲討中,不難發現學生時代有很多人跟學生會有不愉快的交集,認為學生會「拿著雞毛當令箭」。也有人認為很多同學加入學生會的目的比較功利。但學生會的初衷是積極的,是代表學生的規範組織,協調校園生活秩序,團結幫助同學,維護學生利益。例如一些學生會中的權益部,會負責監督食堂的食材、衛生、服務等,是實實在在的發揮作用。如何定位學生會,讓學生會在校園生活中發揮更多的積極作用,不止是生活在校園中的教職工、學生,包括我們的社會,都應該有一個更清晰更合理的認識。
來源:中國之聲(zgzs001)綜合參考 北京青年報
編輯:楊森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