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mb-china
大家好,我是拆臺。
今天,咱們聊個誰看誰生氣的事情。
先來看媒體報導。
據@搜狐新聞客戶端 援引@沸點視頻 消息:
12月12日,浙江溫州南站。有網友爆料稱,一名外籍男子進火車站不戴口罩,並且工作人員也沒有勸阻。
就此事,鐵路客服回應稱,目前進站是要求戴口罩的,如工作人員看到不戴口罩的行為會進行提醒。但如果旅客拒絕戴也沒有辦法,只能盡到提醒的作用。
有一說一,在看到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我就發了條微博提醒:
到底是無論中外都能不戴口罩,還是只有外國人可以不戴口罩?
想清楚了再回答,這裡頭的學問很大。
為什麼我會如此提醒呢?
自然不是因為閒的蛋疼,而是因為我早有觀察及預判。
說到底,在涉洋輿情中,大眾的心情跟看到有關部門大搞惠臺很是類似。
不是說不可以搞優待,而是必須有所區分。
論語中講,「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中國人對待朋友向來都是友善的。
但現在的問題在於,不管是臺灣人也好,洋人也罷,他們不全是友善的。
就比如這個不戴口罩的外籍男子,他對中國的態度就不怎麼友善。
別的暫且不論,我就問一個問題:現在是什麼時候?
全國各地都有零星確診出現,政府機關以及人民群眾等也都在嚴正以待。
我所在的北京市,今天就新增了2例確診以及1例無症狀感染者
在這樣的情況下,戴好口罩是必須的,不管是對自己的負責,更是對他人的尊重。
可是,這個外籍男子是怎麼做的呢?
雖然鐵路部門的工作人員沒有勸阻,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活,又怎麼能不入鄉隨俗呢?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不僅是鐵路部門有問題,外國人更有問題。
我們歡迎外國人來到中國這片土地上交流,但他的態度必須是友善的,必須對中國人民充滿理解與尊重。
回到先前提及的話題。
為什麼我說可以優待,但要有區分呢?
因為,我們要防止有人因為優待而趾高氣揚。
外國人的事情暫且按下不表,就說不少人以為是同胞的臺灣人,他們是怎麼看待來自大陸的友善。
你以為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嗎?
大錯特錯。
在我前段時間參與的環球時報年會上,邱毅教授直言不諱:
如果說民進黨搞臺毒的話,那麼國民黨就是在搞毒臺。
在臺灣,統一的聲音只存在於狹縫中,大多數臺灣人,尤其是臺商認為,不統不獨,維持現狀最好。
在臺灣問題上,邱毅教授的話句句肺腑
為什麼維持現狀是最好的?
就因為大陸這邊傻傻的給著優惠,而不知道該區分優待。
李德勝曾經講過,「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雷鋒同志也曾經講過,「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這兩段話是什麼意思?
一言以蔽之:我們的優惠要給到我們的朋友,而不是不加區分,一概而論。
對於那些來華的外國友人,我們當然要懷揣著最包容的心態,來歡迎他們。
比如說高佑思,又比如說火鍋大王,他們對中國的熱愛,我們看在眼裡,自然應該拿出真心來回應他們。
高佑思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諸如此類,連坐火車都不戴口罩的事件當事人,在一番友善的提醒過後,該有的懲戒也該上了。
所謂先禮後兵,概莫如此。
也許有人會好奇,乘坐公共運輸就必須得戴口罩嗎?
我的互粉好友@一領淡鵝黃 熱心整理了部分省市的提醒。
答案也是必然的。
可以看到,從雲南,到蘭州,到南昌,再到北京,都需要佩戴。
而個中的數據樣本也已經足夠科學。
我當時提醒的那條微博底下,給出的回應也是必須戴好口罩
但為什麼溫州火車站卻如此「特別」呢?
除了賤,我實在想不出任何理由。
百年之前,魯迅先生曾如此批判道:
「中國人對於異族,歷來只有兩樣稱呼:一樣是禽獸,一樣是聖上,從沒有稱他朋友,說他也同我們一樣的」,「早些年,外國人侵略中國,可能全國人都把洋人當禽獸,而最近,某些人認為洋人就是聖人」。
顯而易見的是,就當下的情況來看,即便百年過去,魯迅先生的話依舊使用。
在《而已集·「公理」之所在》中,魯迅先生自嘲道:
在廣州的一個「學者」說,「魯迅的話已經說完,《語絲》不必看了。」
這是真的,我的話已經說完,去年說的,今年還適用,恐怕明年也還適用。
但我誠懇地希望他不至於適用到十年二十年之後。倘這樣,中國可就要完了,雖然我倒可以自慢。
雖然當今的中國還遠沒到完的程度,但某些人骨子裡的下賤,簡直不能再明顯。
我可求求他們做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