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青年。他們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浦江創新論壇聚焦青年力量,匯聚青年人才,搭建青年科學家活躍發聲的舞臺,提升青年群體的創新影響力。本期人物徐逸航,作為浦江創新論壇歷史上最年輕的演講者,曾於2015年在主題為「創客和社會革新」的文化論壇上發表演講,現在的他正就讀於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攻讀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和經濟雙學位,讓我們一同回顧他的創新故事(根據演講實錄整理):
「熊孩子」的學習方式
徐逸航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熊孩子」,因為他特別愛玩。就讀於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的他沒有高考的壓力,他認為光有知識並沒有真正的學習,要把這些東西做出來才是真正的學習,所以他周末就扎入創客空間,不斷去嘗試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
徐逸航認為每一個孩子的學習都是不同的,通過不同方式,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的學習內容。不同於學校教授方式,在創客空間學生們鼓勵團隊合作,通過團隊的力量實現自己的想法。它提供設備,老師不是來灌輸知識,而是啟發學生去創新。徐逸航會把從在網際網路上看到的知識轉化為應用,這是他學習的一種方式。作為創客,創客空間更多的是一個創造、做東西和學習分享的平臺。
創新沒有年齡限制
在他看來,創客首先要以興趣為導向,不受書本知識的限制,但創客並非一定要創業。「要成為創客,沒有基礎和年齡的限制。」
2015年李克強總理觀摩了柴火創客空間,全國上下對創客都非常的有興趣。但就徐逸航看來,這個熱潮並沒有在他的年齡段感受到。在他這所國際高中,還有很多的老師和學生不知道3D印表機,甚至於當時他向老師提議要建一個社團,想買一個設備的時候,老師說學校放不下這個東西。很多人對創新沒有概念,開源這個詞對於他們也沒有什麼意義,這堅定了徐逸航身體力行來傳播創新的信念。他馬上把想法付諸行動,眾籌6千塊錢,買了設備,連續30個小時做3D印表機,並送給了自己的學校。他希望通過眾籌的方式讓更多人參與到他的項目,讓他們知道什麼是3D印表機,什麼是創客文化。通過帶動結合他年齡段的同學們一起創新,讓大家感受到創新是沒有年齡段的。
他參加了很多的比賽,也結識了很多的朋友。他自己在同濟大學開設了創客空間,希望通過這個方式去教別人,也可以通過和別人的分享獲取知識。
眾多像徐逸航一樣的年輕人在浦江創新論壇上抒展著他們的創新夢想,未來可期。浦江創新論壇凝聚青年力量,打造真正有生命力的「朋友圈」。2018年起,論壇增設科技創新青年峰會(YES SUMMIT),作為浦江創新論壇一大特色論壇,每年邀請 45 歲以下青年科學家、創新創業先鋒,聚焦未來科技變革中可能出現顛覆性突破的領域和話題,展開跨界碰撞與分享,傳遞青年聲音,突出青年力量,搭建務實有效的青年創新人才對話平臺。其定位為青年(Youth)、精英(Elite)、科學家(Scientist),其願景為關注青年創新者塑造未來的力量(YOUTH-SHAPING)、關注創新生態體系的構建(ECO-SYSTEM)、關注可持續發展的趨勢(SUSTANIBILITY)。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看年輕人。
----------------------------------------------------
YES SUMMIT 2018:關於未來的第N種可能
2018年浦江創新論壇首次增設「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以「關於未來的第N種可能」為主題,邀請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EPlcx實驗室研究主任Vittoria Colizza等八位嘉賓就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和青年人才的成長之路進行了主題分享。隨後二十餘位領導、專家和嘉賓就未來的世界科技創新趨勢和理想的創新型城市形態展開了圓桌討論。
精彩回顧:
一場科創青年的跨界思想碰撞!現場嘉賓「金句」一次讓你看過癮
洋溢青春氣息 共話未來暢想——2018浦江創新論壇舉行首屆「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
YES SUMMIT 2019:洞見未來—最值得關注的N個領域
2019年浦江創新論壇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以「洞見未來—最值得關注的N個領域」為主題,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授、騰訊傑出科學家賈佳亞,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首席科學家陳中偉,清華大學博士後、2018年「青年科學家獎」得主萬蕊雪等多位海內外具有全球視野和影響力的青年科學家與科技創業者,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人工智慧、生命科學、清潔能源等尖端領域的最新成果和課題思考。
精彩回顧:
聆聽青年聲音,凝聚科創力量!這場圓桌峰會為2019浦江創新論壇注入年輕活力~
浦江創新論壇「平行未來的N次元」 第一期重磅發布!
浦江創新論壇「平行未來的N次元」 第二期重磅發布!
「平行未來的N次元」 第三期:為何亞馬遜CEO貝索斯花重金做一個機器手?
「平行未來的N次元」 第四期:決策的本質是什麼?突破閾值
「平行未來的N次元」 第五期:醫藥沒有中醫、西醫之分,只是傳統與現代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