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藏象生理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我這篇文說,想和你聊聊我們身體裡的氣。
氣,我以前說過,是生命的能量,是構成我們身體,維繫我們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我們這一具肉身的基礎。我們中國人,對氣有著深厚的感情。
鼓勵一個人,叫做打氣。
折損一個人,叫做洩氣。
遇不快之事,叫做洩氣。
身歸那世時,叫做斷氣。
正因為氣很重要,所以我們中國人重視補氣和調氣。
號稱可補氣、行氣的方藥、方法,可謂眾多。
今天我在這裡,想給您說一個理念,這就是,最好的補氣方法,一分錢都不用花,那就是認真地、規律地呼吸。
為什麼這麼說?是不是譁眾取寵啊?
當然不是。文老師說話,從來都是負責任的。
我們看看氣的構成就知道了。
氣是怎麼構成的?中醫理論認為,氣由三個途徑構成。第一是先天父母所賜的精氣。精氣根於腎中,藏於五臟,充養輸布於四肢百骸、三焦經脈。第二是我們脾胃通過受納食物、運化水谷所得來的精微物質。第三,就是我們通過呼吸,納攝進來的天地清氣。
先天的精氣、水谷的精氣、天地的清氣,這三者才構成了我們體內的氣。
三者缺其一,我們的氣就不足。其中,納攝天地清氣,我們依靠的就是呼吸作用。一旦我們的呼吸作用衰退,就意味著我們的氣不足。所以說,你看凡是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時間長了,一定是渾身乏力、精神倦怠的。因為什麼?他們的氣不足。
另外,我們身體裡的氣,需要運動,需要升降,需要在體內不停地運轉。我們的五臟六腑,必須在氣的升降出入作用下,才會發揮作用。否則,就成了呆氣、滯氣。那麼,氣如何才能運動起來啊?動力之一,就是靠呼吸。肺在一呼一吸之間,打開了氣運動的閥門。發動機一轉,一身之氣才運行開來。
所以說,請你一定要重視我們的呼吸。因為它不僅可以為我們補氣,還能為我們行氣。氣,乃肉身之基,呼吸才是根基中的根基啊!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呼吸,才能實現養生的目的呢?我歸納一下,有如下幾個要點。
第一,多腹式呼吸。通過腹式呼吸,可以在吸氣的時候綿長而深刻,令氣直達下焦丹田,滋補元氣、腎氣。
第二,平緩地呼吸。什麼是平緩呼吸?你在擔驚受怕的時候、敏感焦慮的時候、暴怒發火的時候,你的呼吸是不平緩的,是急躁和短促的。這些時候,你體內氣機的升降運行,就容易發生紊亂。經常怎樣,你會生病。
第三,快樂地呼吸。我們要刻意減少悲傷、抑鬱、苦悶的情感體驗。這些情感體驗,會削減我們氣運行的動力。因為人悲則氣消啊,悲傷肺。肺在這些情緒體驗的作用下,對氣的鼓動乏力,我們一身之氣就不暢,就容易鬱滯。時間長了,我們也要得病。
第四,乾淨的呼吸。我們儘量保持周遭空氣的清潔乾淨,確保吸入的氣是清氣,而不是汙氣。霧霾天,減少出門。新裝修的房子,晚一些入住。新車,把味放乾淨再開。還有我們身上的衣服,要乾淨。不然,汙氣通過口鼻,也會入口傷身。
第五,通過運動加強呼吸。運動可以增進我們的心肺功能,促進肺在呼吸時,行使補氣和行氣之能。所以,適當運動,是養氣的手段。
好了。就說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