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再次當選,我們就離開美國」:川普移民政策與華人碼農的...

2020-12-15 界面新聞

文 | 王磬

 

美國西海岸的秋天氣候溫和。27歲的華人程式設計師Sue Bian在西雅圖的家中辦公,她一邊遠程寫著代碼,一邊追蹤著與選舉有關的新聞。

Sue在四年前來到美國攻讀計算機碩士,現供職於一間總部在華盛頓州的科技巨頭。過去幾個月,疫情橫掃美國,人們或是被逼回家裡遠程工作、或是已經失去工作。不少跟Sue一樣的高技術人才正考慮離開美國、或者已經離開。

這只是過去四年動蕩的社會生活的一個側影:川普治下的美國社會,愈發收緊的移民政策漸與愈發高漲的排外民意合流,把這群遠渡重洋尋求「美國夢」的人逼到了牆角。那些尚在猶豫是否離開的人,此刻正在等待一場他們並沒有投票權的選舉結果。11月3日的總統大選,可能會成為壓倒這些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川普再當選,我應該會直接選擇走人。」Sue對記者表示,她從春天開始組建了一個工作小組,專門分享美國之外的全球移民、求職信息,在碼農群體中反響熱烈。「有條件的人很多都在準備撤出方案」,她說。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社會學系教授周敏告訴記者,來自全球的高技術移民對美國的高科技產業貢獻很大,但這個群體現在「感受到了威脅」,「不只是在宏觀經濟層面,也包括勞動市場的層面」。她進一步指出,華人移民在少數族裔中尤其處境艱難。

四年前,川普乘著全球化退潮之風拿下總統寶座,將美國和世界共同帶入一個顛簸的時代。四年之後,這群夾在政治摩擦、科技對抗、文化衝突前沿的高科技移民,正在用腳投票,期待把那個未能在美利堅實現的「美國夢」帶到別的國度去。搬回中國、北遷加拿大、越洋去歐洲……儘管技術特長給他們提供了全球流動的可能,但前路並非坦途,未來充滿不確定。

 

提心弔膽的四年

「一畝三分地」是北美地區的一個求職論壇,聚集了大量美國、加拿大的華人程式設計師。在川普上臺以後,「逃離美國」時常成為這裡的熱門話題。

「建牆」是川普的競選口號,控制移民是其最核心的主張之一。過去四年,川普的移民政策屢屢成為美國媒體的頭條,但大多集中在他對非法移民的管控上,例如他禁止中東七國公民入境、撤回歐巴馬時期的兒童移民項目DACA等,卻較少關注到他對合法移民的政策收緊。

2017年4月,在就職後的第四個月,川普發布行政令,號召「買美國貨,僱美國人」(Buy American, Hire American),鼓勵各部門優先考慮為美國公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優先考慮美國產品和服務,並嚴審H-1B籤證的發放。這成為不少高技術移民噩夢的開端。

H-1B籤證是是美國為引進國外專業技術人員提供的一類工作籤證,是大多數華人碼農通向美國綠卡的必經之路,它需要由僱主代為申請,每年有配額,需要抽籤決定。許多人的綠卡夢就卡在了這一步。

剛剛回到上海的李清揚是最早受到川普移民政策衝擊的一批人。她於2017年從美國文理學院Smith College畢業,很快拿到了一份在紐約投行的工作。2018年在抽籤H-1B時她被要求REF,也就是「補充材料」。這是不少留學生在工籤路上最頭疼的「攔路虎」,它意味著申請者需要提供額外的論述才能決定是否批准申請。剛開始推遲了半年,到後來發現可能需要等上一年。

「沒有想到approval(審批)過程會這麼難,時間線那麼長。」李清揚告訴記者。她在2017年開始感受到美國移民政策的惡化。大學畢業前很少聽說身邊有朋友因為抽不到H-1B而被迫離開,但2017年之後這樣的故事越來越多。

等待審批期間她換了工作,最後輾轉去了谷歌的加州總部。在她印象中,即使抽不到H-1B,大公司也會有比較多的支持。今年4月,她又一次H-1B抽籤失敗。由於連續三年都沒有拿到H-1B籤證,在美國留學了八年之後,李清揚終於不得不離開。好在谷歌支持員工在全球分部之間轉崗,她選擇了上海辦公室。據她透露,身邊在谷歌工作、但三次都沒有抽中籤的人,她知道的至少有10個。

「申請H-1B的成本不低,費用需由僱主承擔。如果經常出現花了大價錢還申不到工籤的情況,一些小公司在衡量了成本、收益和風險之後,可能會在招聘時傾向於減少僱傭華人。」華人工程師趙智沉告訴記者。

趙智沉目前供職於谷歌紐約辦公室,他到美國求學、工作已有十餘年,也是華人社群「紐約文化沙龍」的創始人。趙智沉對記者表示,他在川普上臺之前的2016年就已經拿到了綠卡,因此並未在個人層面受到川普移民政策的實際影響,加之谷歌公司和紐約的整體氛圍自由而多元,他並未計劃離開美國。但他仍然能感受到來自大環境的「心理上的壓力」。特別是在新冠疫情之後,川普試圖把對他疫情控制不力的關注轉移到對中國的矛盾之上,讓華人「成了被這個國家針對的一個群體」。

記者採訪的多位在美國科技企業供職的華人員工都表示,過去四年從川普強硬的移民政策和對華政策中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壓力。曾供職於在線學習平臺Coursera公司的葉葦如表示,川普當選的前兩年她還在學校裡求學,當時沒有特別強烈的體驗。但工作之後對身份、種族問題上感受更多。在她看來,即使在相對比較平等、種族平衡方面做得比較好的矽谷,上升空間也越來越小;通過H-1B拿綠卡空間小也在逐漸縮小。今年年初的H-1B入境禁令,使得身邊一些回國過年的朋友無法重新入境美國,直到現在都在遠程工作。

「川普經常的做法是,出臺一個行政令,但常常是違憲的,科技公司、學校、公民組織就會去告他,但這是政治資源的浪費,只是讓他的支持者假高潮而已。」居住在西雅圖的華人工程師Sue說,「這對華人造成了一種信心上的打擊:還是找找備選方案吧,不想再天天活得提心弔膽的。」

 

認清現實的四年

四年過去了,許多華人仍然對川普的當選之夜記憶猶新。趙智沉的公寓就在紐約著名的川普大廈(Trump Tower)裡,2016年的那天晚上,他在家裡看直播。看著數據的變化,他感到很驚訝,完全想不到川普會贏。「我們的印象中,他就是個賣房子的人,怎麼會去當總統呢?」趙智沉說,「剛來美國的時候,華人群體其實不太討論政治。但到了今年,基本不太可能不討論政治。」

在美國移民研究者張濤看來,過去四年也成為華人碼農們逐漸「認清現實」的四年:「川普的政策只會打擊墨西哥移民」、「我是合法移民可以高枕無憂」——這些可能都是幻覺。

張濤指出,華裔人口增長很快、口袋裡的錢也多,人均收入比白人還高,但經濟上的能力並沒有轉化為政治上的影響力。華裔普遍政治冷感,但政治的本質是一個分配利益的過程,「你不理政治、政治就會來理你」。

S.386法案是華人扭轉參政態度的一個轉折點。它也稱為「綠卡國別限制法案」,由一個印度裔佔主體的非盈利組織在推動,號召取消職業移民綠卡申請的國別配額,而是先到先得。由於當前綠卡排期的隊伍中印度裔佔據了絕大多數,如這一法案獲得通過,將在客觀上大大延長華人及其他非印度裔申請者的綠卡等候時間。該法案最早是在2011年提出的,但沒有獲得通過。到了2019年2月由共和黨參議院議員Mike Lee再次提出。

這讓不少已經等候綠卡多時、或是即將進入綠卡排期的華人碼農感到不安,他們也發現,不能對美國政治繼續採取隔岸觀火的態度。在矽谷和西雅圖的華人圈子裡,開始有人動員大家行動起來,給學校、公司寫信,給本地議員打電話等。

Sue當時也給本地議員打了電話。她感到,在美國的科技圈裡,儘管中國人與印度人的人數相差不多,但政治影響力很不一樣。印度人有自己的遊說組織,有資金來源,也深諳美國的遊戲規則,諸如谷歌等大公司的一把手也是印度裔。而華人大多政治冷感、明哲保身。直到過去這四年移民的空間越來越緊,才開始有更多華人願意為政治發聲。但她也感到,華裔當前在美國的政治參與更多仍是議題導向的,而尚未進入常態化。

張濤指出,川普政府治理高新技術產業的邏輯,是讓少數族裔之間「內卷」,拼了命地自我競爭,把綠卡變成一個零和遊戲。但他認為,華裔與印度裔之間其實也可以團結起來,讓美國增加綠卡的總數量、而不是內部打架。

「為什麼一定要是個存量遊戲、而不能是增量遊戲呢?」張濤表示,川普打擊合法移民甚至都不全是為了取悅選民,因為他的選民基本盤——中西部的中低收入白人男性——並不會在就業市場上與矽谷的碼農形成競爭關係。但前幕僚班農可能說服了川普:這不只是一個跟移民有關的問題,而是一個跟國家有關的問題。言外之意,中國與印度的實力崛起,會與美國構成競爭。

2018年8月,美國公民及移民局(USCIS)更改了其官方的宗旨陳述,去除原本將美國稱為「移民國家」的部分,刪去「為我們的顧客提供準確有用的信息」。在張濤看來,這一改動極具象徵意義:川普治下的美國移民局,宗旨已經從「服務移民」變成了「保護美國」。

 

離開矽谷,去向何方

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下的美國,數字每日瘋狂增長。川普應對疫情的不力引發了媒體的火力批評,也堅定了不少華人逃離美國的念頭。

五月底,Sue試探性地發了一條朋友圈,表示自己想要建立一個工作小組,來整理和分享美國之外的全球移民和求職信息。當天她就收到了不少回復,表示想要一起來做這件事。直到兩個月後,還有人主動找來想要加群。

在Sue看來,對程式設計師來說,美國當然有許多優勢,如就業市場有活力、競爭力高、程式設計師工資全球最高等。但大部分的華人碼農也並非一定要留在美國。如果美國的大環境越來越不好,搬回中國、北遷加拿大、越洋去歐洲或者澳洲,都是具有吸引力的選擇。職場論壇Blind就曾發起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如果可以遠程工作,66%的人「考慮離開矽谷」。

在一個名為Global Citizen的共享文檔中,Sue和朋友們列出了大約30個國家並依次打分。除了工作籤證、永居、入籍的難易程度,碼農的薪資排名,生活與工作的平衡,自然氣候條件,安全程度等常見指數之外,還納入了男權/女權、包容型社會/設限型社會等更具進步主義色彩的指標。

仔細研究後Sue發現,北歐國家還算理想,文化和工資都不錯,但拿永居的條件比較苛刻,比如丹麥就需要住滿八年。紐西蘭的永居政策比較友好,是唯一的一個永久回頭籤——不需要坐「移民監」就可保住永居身份。但她最理想的目的地還是加拿大。

加拿大的優勢顯而易見:講英文;近年來吸引了不少初創公司,產業對接順暢;離美國近,如果日後想回美國機會也多。特魯多治下的加拿大近年來對移民採取愈發開放的態度。就在美國大選前夕,加拿大政府剛剛宣布了一項擴大移民接收數量的計劃。2021年至2023年,加拿大將每年接收超過40萬移民,其中60%為經濟移民。

Sue注意到,關於移民加拿大的討論在「一畝三分地」論壇上的熱度居高不下。碼農移民加拿大屬於高科技移民,採取打分制,多年以來一般都是申請了就能很快拿到。但從2019年開始,或許是由於申請人數過多,打分的門檻一直在上漲。在美國,雅思考試也出現了報名火熱的現象,而雅思成績是申請加拿大楓葉卡的必要條件。

回到中國也是一個頗受歡迎的選項。早幾年,中國活躍的科技創業潮吸引了大量優秀的矽谷人才回到國內。今年以來又多了一個因素:當歐美多國仍然身陷新冠疫情的時候,中國已經進入了「後疫情時代」,生活和工作秩序都已恢復正常,讓許多身在國外的華人羨慕不已。

李清揚在今年8月份入職了上海的谷歌分部。在美國呆了八年之後再回到國內,她感到上海跟紐約很像,甚至比紐約更好。在計劃離開美國時她也考慮過別的全球輪崗的選擇,例如倫敦和新加坡。但倫敦疫情控制不力、加入新加坡的業務組也需要先在上海遠程入職,她最後選擇了回國,目前很享受上海的生活。

「如果川普再度連任,我基本不會選擇再回到美國了。」李清揚說,「不值得」。

 

開門與關門的歷史周期

如果是拜登勝出,結果會不一樣嗎?

李清揚認為,如果拜登當選,可能會適當放鬆一些工作籤證的流程,但美國現在的大趨勢是更保守的。葉葦如也認為,川普當政時期,「the damage is done」(傷害已經造成了)。趙智沉表示,雖然大前提是希望川普能下臺,但又覺得拜登上臺也挺糟糕的。

長期研究美國華裔群體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社會學系教授周敏表示,中美之間的人才與科技交流目前是遇到了一些暗流和阻礙,但總的合作趨勢不會變。美國還是希望能夠吸引更多人才,不希望輸掉全球性的人才競爭。中國為美國輸送了大量的留學生,他們中的許多人轉化為美國高科技行業的中堅力量。中國的留學生如果來不了美國,就會去別的國家,歐洲、澳洲、加拿大等。如果美國繼續限制,那輸家將是美國。她認為拜登上臺是否將有益於華裔群體尚待觀察,但美國社會至少將更穩定,他會平衡各方勢力、會做妥協。

「現在已經是美國最壞的時候了。不可能比現在更壞了。」周敏表示。

張濤對記者回顧了美國近代以來的移民史,指出美國其實自建國以來就一直有周期性的反移民浪潮。親移民和反移民兩條路線一直鬥爭,這與美國各階段的政黨體制、經濟環境、國家安全態勢都有關係。最早的「叛亂法」是為了打擊早期的法國移民,認為他們受到了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會帶壞美國的社會風氣。林肯上臺之後,美國進入了所謂的「大移民時代」,從歐洲遷來了幾千萬人。一戰以後到1965年期間,美國的大門關了幾十年。從1965年到現在,又進入了一個移民時期,所以美國每半個世紀就有一個關門與開門的周期。

他還指出,川普時代的反移民政策因其手法惡毒而為民眾所熟知,但美國關門的態勢並非自川普開始。上世紀90年代是個移民高峰,但其實自911以來,美國就不再願意把門打得那麼開了,關門的趨勢恐怕短時間內不會扭轉。

「雖然『美國夢』的概念一直都有,但美國並不希望每個人都來這裡做『美國夢』。」張濤表示。

(文中張濤為化名)

 

——完——

作者王磬,界面新聞駐歐記者,關注本地小人物與全球大問題。

實習生施伊諾對此文亦有貢獻。

題圖:10月30日,美國紐約,民眾雨中排隊提前投票。來源:人民視覺

相關焦點

  • 拜登「食言」稱推翻川普移民政策需要時間,警告過快改革會使邊境...
    東方網·縱相新聞 實習生 蔣清怡 記者 鍾書毓據美聯社23日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表示,推翻川普政府在移民問題上的政策不能操之過急,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同時,他也警告稱,突然的改革可能會導致200萬人進入美國邊境。
  • 討好華人選民撿了大便宜,他順利當選美國州長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石力銘】美國總統川普曾指責中國幹預美國選舉,和民主黨暗通款曲破壞其領導下的「美國復興」大業。巡演前明州華人對幾位候選人都比較陌生,但Walz先生現身主持,並講述其與中國的淵源,讓其迅速獲得了華人青睞,加之各個華人社團一傳十十傳百,Walz先生很快就聞名明州華人社群了,這無疑為Walz遊說到了更多的華人選票,使其最終能成功翻盤,幸運當選。
  • 美國大選:川普和拜登的移民政策有哪些不同?
    現如今,美國大選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雖然目前選票還沒有正式公布,但是我們可以從每天的新聞報導中了解美國大選競爭的激烈程度。而對於移民申請者來說,不管是川普還是拜登獲選總統,勢必會影響到接下來美國的移民政策走向。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下川普和拜登在移民政策上的不同之處。
  • 拜登:若當選美國總統,立即廢除限制H1B籤證持有人入境移民禁令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關於暫停H1B籤證持有人入境美國等措施引起不少人反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近日表示:如當選美國總統,將立即廢除川普限制H1B持有人入境美國等一系列移民禁令。拜登是在上周末接受NBC媒體關於亞裔美國人政策一次訪談中,發表上述觀點。拜登表示:「持H1B籤證的人建設了美國!我的政府絕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事(限制H1B持有人入境美國)。」如果在年底的大選中當選美國總統,將立即「廢除川普的H1B禁令」。拜登同時表示,將加快合格的綠卡申請人的審批工作。
  • 撤銷川普移民政策計劃遇阻,拜登還沒上臺就食言!招致一片罵聲
    【南方+12月23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承諾在上任「第一天」就取消現任總統川普的移民政策的承諾似乎已經「失效」。因為拜登顧問聲稱,撤銷川普的強硬移民政策「需要時間」。
  • 如果拜登當選下一屆美國總統,他也會像川普這麼不靠譜嗎?
    現在距離美國大選只有三個多月了!人們紛紛議論,誰將當選下任美國總統?如果拜登當選,他會像川普這麼不靠譜嗎?【無人車來也】的答案是:不會!二、拜登不像川普那樣不靠譜1,拜登不像川普那樣信口開河。2,拜登不像川普那樣翻臉如翻書。3, 拜登不像川普那樣不講廉恥。4,拜登不像川普那樣沒有誠信!
  • ...美國芝加哥大遊行抗議川普政府「骨肉分離」移民政策
    新華社芝加哥7月1日電通訊:「我們決不允許這種事發生!」——美國芝加哥大遊行抗議川普政府「骨肉分離」移民政策新華社記者汪平6月30日是臨近美國獨立日的小長假第一天,很多人原本打算外出郊遊。然而,美國政府一紙致使「骨肉分離」的移民政策打亂了他們的計劃。當天,芝加哥氣溫飆升至近40攝氏度,5萬多市民走上街頭,手舉標語海報,高喊口號,抗議川普政府移民政策。不到11點,芝加哥市中心戴利廣場已擠滿參加抗議的民眾。廣場中心臨時搭建的講臺上,不同族裔代表上臺講話,強烈譴責美國政府對非法移民「零容忍」政策。
  • 華媒:2019年美國這些移民政策改變著華人的生活
    中國僑網1月2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過去的2019年許多移民政策都在深刻地影響著在美華人,從綠卡國別限制法到EB5改革,學生籤證、工作籤證、特殊人才綠卡等審批申請都在發生著變化,下面特別總結了2019年美國移民方面的十大關鍵性政策。
  • 在人間|在美華人:我為什麼把票投給川普
    當然,川普激進的移民政策體現出他骨子裡是一個「白人至上」的民族主義者。作為華人,我也是少數族裔,不管入不入美國籍,不管在這裡住多久,人家都覺得我是一個亞裔。從長遠來看,有一個對移民不友善的領導人,對我們來說是不利的。還有大麻合法化的問題。出於提高州政府財政收入的目的,大麻從地下轉為地上,由非法變為合法。
  •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 為什麼會讓加拿大移民局官網崩潰?
    川普還沒贏,加拿大移民局網站就癱瘓了  據華盛頓郵報11月9日報導,不少川普的反對者曾開玩笑說,如果他當選總統,就移民加拿大。然而,在川普美國總統大選勝算機率逐漸增加的時候,加拿大移民局官網突然間就癱瘓了,網頁顯示「內部伺服器錯誤」。
  • 美最新民調:多數人不贊同川普移民政策 近半數認為他是種族主義者
    最新民調顯示,美國多數人不贊同川普的移民政策。(圖片來源:路透社)中國日報網7月4日電(孫若男) 近日,美國總統川普的「零容忍」移民政策招來大部分美國人的不滿。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多數民眾不認可川普在處理非法移民問題時將兒童和家人隔離的做法,49%的被調查者認為川普是一名種族主義者。
  • 美國最新移民政策法規門檻 中國人2017移民美國容易嗎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移民政策明顯收緊。他曾籤署行政令,全面檢討現行籤證制度,尤其是國內企業僱用外國勞工的H-1B工作籤證,以防止移民詐騙和濫用。他提倡「買美國貨,僱美國人」,力爭實現美國優先的競選承諾。今年的H-1B申請數自2013年以來首次出現下滑。
  • 川普暫停H-1B籤證會威脅美國人工智慧發展嗎
    帶著好奇和疑問,我們今天希望更進一步了解下為什麼H-1B對於美國科技界如此重要?那些科技大佬們擔心的問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H-1B籤證限制令真的會威脅美國的人工智慧的地位嗎?這是我們需要透過現象來一窺究竟的問題所在。H-1B籤證對美國為何如此重要?
  • 美國大選把戲連篇,拜登當選總統又怎樣,川普揚言絕不離開白宮
    【南方+12月18日訊】據美媒12月17日報導,近日,川普曾向顧問表示,自己不願離開白宮,除非有人將他從窗沿架出去。川普要強行「佔位」?當地時間12月14日,在獲得加州55張選舉人票後,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獲得超過入住白宮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按照美國傳統,當選總統拜登將於明年1月份在白宮就職。而在此之前,現任總統川普需要搬離白宮。然而,12月17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了一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川普至今不願承認自己敗選的事實。
  • 美國科技企業華人專訪:不管大選什麼結果 我都跑路了
    就是感覺美國這一半人沒救了。Q:你覺得拜登和川普分別有什麼優缺點?川普不是普通的政客,我們也已經不是在簡單討論民共兩黨的對決,政策的好壞。川普已經非常遠離共和黨的傳統政治核心了,直接走偏了,全憑自己人格魅力。他 把大選營造成了一種 類似於大片+大型體育賽事的 感覺,這種方式對他非常有好處。
  • 川普前顧問要求哈裡梅根離開美國:就像他們離開王室讓英國變好
    令人疑惑地是這對夫婦先後在8月和9月公開強調投票權的重要性,梅根更是表示自己作為美國公民肯定會行使自己的這項權利,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位前王妃在利用她的影響力呼籲人們在大選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外界不明白這位前王妃為什麼要這樣做,甚至有陰謀論者聲稱這就是哈裡梅根在今年離開王室搬到美國的真正原因。
  • 拜登勝選後,我們跟27位在美華人聊了聊
    與製造對立、分裂和混亂的川普不同,拜登希望團結美國人民,讓美國政治和社會回歸正常,以應對健康、經濟和外交危機。美國大選的膠著不僅讓美國人夜不能寐、焦慮不安,也牽動著在美華人華僑和留學生的神經。無論是否擁有投票權,他們未來四年的生活境遇都與下一任總統息息相關。拜登勝選,對在美華人華僑和留學生將會產生哪些影響?我們跟27位在美華人聊了聊。
  • 又一華人科學家離開美國,比爾蓋茨「怒批」川普:你能相信誰?
    大家應該知道,在之前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後,很多中國企業家都站出來力挺華為。就連在美國起家的知名企業家李開復也用實 際行動表示了對美國方面的不滿。李開復曾在微軟、谷歌擔任過重要職位,又在矽谷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但他還是堅決地帶著1300億資金離開矽谷,宣布從美國撤資。李開復的舉動,也讓敏感的資本家們察覺到了一些變化,對美國市場未來的投資勢必會造成一定影響。
  • 四年改四百餘項移民政策:川普做最後努力 拜登如何扭轉?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四年改四百餘項移民政策:川普做最後努力,拜登如何扭轉?旅行禁令、邊境建牆、攻擊難民庇護制度、推動廢除「童年抵美者暫緩遣返」計劃(DACA)……一項項諸如此類針對移民的限制政策貫穿了美國現任總統川普的任期。
  • 美多地舉行700多場集會 抗議川普政府移民政策
    川普當天在一家俱樂部打高爾夫球,沒有直接回應集會一事,而是指認民主黨「極左」陣營人士試圖撤銷移民政策執法部門。「讓美國再次人道」數以萬計民眾6月30日在美國多座城市參加集會和遊行,抗議川普政府拆散非法移民及其未成年之女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