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經文是佛陀在滅度之後,在大迦葉的主導之下帶著眾多的弟子記錄下來的,幾千年來度人無數,如果能夠參透其中含義,佛不難修。人們念佛就是為了修行,但是如果你不理解佛經中真正的含義,就很難達到修行最終目的。四句淺顯的佛家經典,開示你該如何「修行」,能生無量智慧。
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是《金剛經》的一句話,弟子曾經問佛陀應該如何降伏其心,佛陀告訴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告訴弟子們不要為物質所累,不能夠將自己的心放在任何的物質上面去。
曾經有一個佛家的故事:兩個僧人過河的時候遇上一個女人,這個女人無法自己過河,一個僧人在徵得女人的同意的情況下,二話不說就背著女人過了河,放下女人後轉身就離開了,但是他的師兄一路上指責不休,耿耿於懷。責罵師弟不守清規戒律。師弟卻說:「這個事情我已經忘記了,是師兄你還沒有放下。」我們要做到心應無所住,就要做到不執迷事物的生起,也不執迷它的發生,一切隨緣,過後便忘記。
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這句佛經出自《華嚴經》,佛陀告訴人們修行的過程中要精進如初,不能讓自己有任何的懈怠之心。可能很多人會發現這樣的情況:學佛一年發現佛在眼前,學佛幾年之後,發現佛已經遠在天邊了。造成這個原因就是人隨著修行時間推移,開始被壓制的人心就慢慢地翻了出來。你要是懈怠,就會被這些心所帶動,這就是修行過程中的障壁。當我們遇上這個情況的時候,就要更多地誦讀經書,勤加打坐修行才能夠讓自己從這個磨難中走出來,到時候就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我們如果能夠保持初心,一定會成功在望的。
三、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楞嚴經中就講明了淫心的危害,它是讓一個人無法達到出世間的魔障,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中都是非常的看重這個方面的,甚至是對弟子進行多次的考驗,它本身就能起到阻礙人出塵的東西。當我們意念中生起這樣的心思的時候,就應該讓自己的內心警惕,甚至是意念中都要儘量的避開,要知道一念起而萬惡生,你的內心不清淨,如何才能出塵?跨過這一磨難,去掉自己的淫心,你距離佛已經不遠了。
四、五蘊皆空
這個話是《心經》中一句非常經典的話語,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色就物質表層體現,是具備相的物質,空就是物質的本源。菩薩就是希望人們能夠進入一種空相,能夠不為五蘊所迷惑。你修行過程中如果帶著五蘊,就會在內心的深處隱藏了下來,一切行為都不能夠脫離它的控制,又怎麼能夠得見真理?若以色見如來,是人行邪道,你只有達到空相,你才能真正明白這個世間的本質。
以上就是四句佛家經典,對於人的修行是有很大的指導意義,經常誦讀自然有無量功德,願大家在修行路上勇猛精進,感恩閱讀和分享,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