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是時候改善了,美國越「優先」,中國朋友越多

2021-01-07 騰訊網

1月4日的參考消息頭題是《中美關係有望打開「希望之窗」》,文章引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話稱,「最可持續的領先是不斷提升自我,而不是阻擋別國的發展」「中美完全可以找到既有利兩國、又造福世界的大國相處模式」。這兩句話一針見血地表明了美國對華打壓的實質,更表明中美之間的關係應是合作。

回望川普政府期間的中美關係,惡化到了極點,對華打貿易戰,對中國科技企業打壓、制裁,對中國香港內政說三道四、妄加幹涉,無理侵犯中國南海,派偵察機騷擾我近海區域,多輪對臺軍售……這些都讓兩國的外交關係走向冰點,而損傷的是兩國人民的利益。看看破敗的中美關係,如今到了確實該改善的地步了,臨近美國總統換屆,中美人民都期望中美關係能迎來一個拐點,這不只對中國有利,也對美國有利。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

中方希望拜登政府重拾理性,重開對話

近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說,「中美關係已經來到新的十字路口,也有望打開新的希望之窗。希望美國新政府重拾理性,重開對話,兩國關係重回正軌,重啟合作。」

中方的表態,也是看在美方的意願的。從拜登與哈裡斯競選時的發言可以看出,他們的外交政策與川普政府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將俄羅斯視為美國的最大威脅,而不是中國。

拜登是中美建交以來兩國實力變化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拜登作為美國參議員代表團成員,首次訪問中國大陸,當時美國視中國為制衡蘇聯的東方大國。他當時是對華接觸政策的堅定支持者,他支持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他也致力於一個中國政策,支持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採取「戰略模糊」政策。

1991年8月,中美外交重啟,拜登當時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身份,率參議院代表團訪華。

2011年8月,擔任副總統的拜登曾帶著家人訪華,當時他的主要目的是與中方高層建立關係。彼時的中國剛剛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年,拜登還在《華盛頓郵報》上發文質疑小布希總統有關「美國對保護臺灣負有義務」的表態;他還曾表示,「若因『臺獨』而引發臺海軍事衝突,美國不應出手幹預」。

2013年,拜登再度訪華,當時他表示,「一個崛起的中國對美國和整個世界都具有積極意義」「美中關係將影響21世紀的進程」。

2020年10月25日,拜登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節目採訪時明確了他對中國的定位。他說,俄羅斯是美國當前最大的威脅,中國是「最大的競爭對手」。

縱橫美國政壇數十載的拜登,對中國不可謂不熟悉。現在作為決策者,他更應認識到中國崛起的現實和美國領導力的軟肋。拜登將如何處理中美關係這一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倍受矚目。

川普的「美國優先」,只會讓中國同多國聯繫更緊密

川普執政前,美國官方一直主張「歡迎一個和平崛起的中國」的立場。但到了川普執政期間,這句表述沒了,更是否認中國崛起,否認中國的科技及經濟發展取得的成果,並採取霸權手段封殺和打壓。而這一政策肯定會影響或左右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目前,拜登及其提名的國務卿布林肯等主要成員也不再提及「歡迎和平崛起中國」。拜登主張和盟友及合作夥伴形成統一戰線,再應對中國。拜登最近曾談到,新政府外交政策的總體方針,即「美國回來了,美國不再是單槍匹馬」。

拜登在執政後,其很可能會首要解決國內疫情問題。而在對華政策上,其短期內或依然延續川普對華政策,對華展示強硬姿態,這是美國國內政治因素的考量,也是為了執政的順利與方便。但長期來看,拜登或會理性看待中國崛起、制定與中國打交道的正確策略。而其若依然採取川普路線,其對美國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這從近段時期中國與多國的互動與達成的協議就能看出來。

最近,中國與歐盟於2020年末完成了歷時7年的《中歐投資協定》(CAI)談判,這是中國繼11月與日本、韓國、東協、澳大利亞等國籤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後,經貿外交再下一城,這證明了「逆全球化」是不現實的,川普掀起對華貿易戰、帶隊脫鉤中國、重返保護主義路徑,未沒有得到各國的認同與支持。

川普任內「美國優先」,極大化美國利益,傷害了不少盟友,因而創造了中國與歐盟、日本等美國盟友拉近距離的機會,拜登想力挽狂瀾,但川普的戰略收縮與退群多邊機制已侵蝕美國的領導力,讓歐盟在世界秩序重構過程中,得到更佳的發言地位。歐盟不會錯失川普送上的機會,與中國合作提高歐亞大陸經濟板塊在全球的地位,此為未來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亦可為未來與拜登政府談判《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創造籌碼。

此外,在與盟友關係上,美國也受到重創,德國外長馬斯指出,即使拜登入主白宮,惡化的美德關係難以恢復到從前的狀態。

中國影響力越來越大,美國是時候考慮重塑中美關係了

在全球不斷封住國門,經濟抗疫的時刻,奈及利亞外長奧尼亞馬、剛果(金)國務部長兼外長通巴、波札那外長誇佩、坦尚尼亞外長卡布迪、塞席爾外長拉德貢德外長聯合向中國發出邀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將於2021年1月4日至9日對上述國家進行正式訪問。此訪也顯示了中方對在後疫情時期深化同非洲國家友好關係的真誠意願和堅定決心。

而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國外長王毅接連收到巴基斯坦和墨西哥外長的電話,兩國外長均表示,要同中國深化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希望中國政府為兩國採購中國疫苗提供便利。

而美國和土耳其,曾經的盟友如今也是分崩離析。美國因為土耳其購買了俄羅斯的S-400,而在不久前制裁了土耳其,這讓美土兩國關係緊張。而幾天前,中國外長王毅同土耳其外長進行了通話,土方希望對當前中國生產中的疫苗進行緊急採購。

可見,在美國不斷損害盟友利益的同時,中國卻不斷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

總而言之,拜登執政下的四年,是重新塑造中美關係,重新指引中美關係向良性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中美關係如何,將深刻影響後續美國對華政策走向。而中國也應該重新思索新形勢下中國的對美戰略是什麼,不能只是簡單應對美方的出牌和變化,而應在某些方面變為引導者。(郭宇男)

相關焦點

  • 專家:中國對改善中美關係釋放誠意
    作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北京分社) 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代表團舉行視頻交流時的講話釋放出中方對於改善中美關係的誠意,而管控矛盾分歧是中美雙方在下一階段的首要任務。
  • 促進人文交流,改善中美關係
    儘管「中美關係已不可能回到從前」是大概率的事,國際社會仍然期待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緊張在拜登政府時期得以舒緩,雙邊關係修復有所,很少有國家願意看到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陷入衝突,捍衛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合作仍然是國際社會的主流選擇。前不久,15個亞太國家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亞太經合組織(APEC)經濟體領導人發表的吉隆坡宣言就是最新例證。
  • 中美關係岌岌可危!留學生全數接回,美國處處針對中國原因曝光?
    在美國與前蘇聯的對抗中,中美關係陷入僵局。尼克森和基辛格的中國之行打破了中美之間的僵局,這麼多年來,中美關係正常化拉開了序幕。中美之間一直也存在很多合作。關係時好時壞,不過也還不錯。幾十年來已經如此模糊地過去了。中國已經獲得了幾十年的發展時間,這也正是由於美國對中國的優厚待遇。
  • 1971年美國急於和中國改善關係,為什麼阻止中國進入聯合國?
    其實從新中國建立後,由於和美國的關係,再加上新中國一邊倒的倒向了蘇聯,使得中美關係並沒有任何改善,仍然處於敵對關係。客觀地說,當時美國在這個問題上極力阻撓還是可以理解的。
  • 【視角】美國學者威廉·瓊斯:如何修復受損的中美經貿關係?
    目前,中美貿易關係受到兩個不同層面因素的影響:既包括經濟方面也包括地理政治方面。在經濟方面,幾十年來,美國一直向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大量出口基礎製造設備,其目的是使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然而,這使得勞動力價格較高的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許多工廠被迫關閉。
  • 「2020年美國大選與中美關係」圓桌訪談
    我想,這種地位的形成離不開兩方面因素:一方面,隨著近年來川普政府將中國樹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對華重視度提升、政策收緊,「中國」一詞在美國的出鏡率不斷提高,令美國公眾空前關注中美關係。另一方面,新冠疫情以來,川普及其身後團隊在國內抗疫不力的情況下,有意突出中國議題轉移執政壓力,催化「聚旗效應」保住選情,也讓「中國」頻上美國大選「熱搜」。
  • 中美關係何處去?王毅在紐約演講給出方向
    王毅演講給出方向  當地時間9月24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紐約出席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美國全國商會和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聯合舉辦的晚餐會,並發表主旨演講,對中美關係40年做了系統、全面的闡述和總結,對受到輿論關注的突出問題都做出了有針對性的回應。不少外媒注意到,這是王毅此次訪問期間第一次就中美關係發表的公開講話。
  • 王棟:中美關係現狀與未來
    這樣的對比也顯示出,對於全球化的發展,中美採取了不同的路徑和視角。中國採取了更加開放包容和建設性的態度,提出了新型全球治理觀、以及「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倡議和主張,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歡迎。但是美國卻採取了封閉、保守、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美國現在在全球範圍內大打貿易戰,企圖要重新「修正」其他國家同美國的經貿關係,希望一切都以美國的利益為出發點,實現「美國優先」。
  • 當代中美關係的由來與癥結
    第一次重大轉折,以1971年美國桌球隊應邀訪華和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為標誌。當代第一次中美關係的轉折,發韌於1969年初。1969年1月20日,尼克森就任美國第37任總統,在就職演說中,他暗示要改善對華關係:「在經歷了一個對抗的時期之後,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談判的時代。」
  • 如何解讀美國提倡的中美關係
    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將中美關係界定為stakeholder關係。雖然由於文化背景及政治立場不同,外界對於這一詞語的理解不盡相同,不過,中美之間要維持這一關係,還有賴於相互之間加強溝通,通過對話解決紛爭。  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九月二十一日在紐約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發表《中國何處去?》
  • 中美會撕破臉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社會學家丁學良談中美關係
    5、在未來的十幾年內,中美關係在競爭方面牽涉的面越來越多,在競爭的關鍵點上越來越針鋒相對,但未必非要落到把臉皮撕破的地步。只要不發生小型武裝衝突以上的武裝對抗,也能夠找到和平共處的方式。鳳凰網香港號的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節目,我是陳箋。如果沒有意外的話,1月20號拜登將會入主白宮,成為美國下一任總統。那中美關係是不是有改善的可能性?
  • 中美策 | 美國學者激辯:中美關係進入「寒流」了嗎?
    中美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對話將在未來三個月迎來新一輪的高潮。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一股對華焦慮感近來正在瀰漫,對中美關係保持樂觀態度的學者聲音有所減弱。尤其在南海這個原本並不屬於中美雙方核心關切的議題上,中美官員卻打起了空前激烈的爭論戰。從網絡黑客到亞投行,從「中國威脅論」到「中國崩潰論」,從學術圈到媒體圈,中美雙方似乎對彼此都變得不那麼友好。
  • 川普禁止中國客機飛往美國,中美關係再添新變數
    川普政府於當地時間6月3日宣布,計劃從16日開始,禁止中國航空公司的客機飛往美國,稱這是對中國政府禁止美國航空公司重新進入中國市場的報復。最近幾周,中美之間的關係由於疫情、貿易等問題正在逐步惡化。
  • 倪峰:新冠疫情下的美國與中美關係
    疫情期間,川普政府繼續奉行所謂「美國優先」的理念,在協調危機應對、物資流動、財政刺激與信息共享等方面,美國幾乎都處於缺席狀態,不僅沒有發揮全球性主導作用,而且處處以鄰為壑。具體到中美關係領域,儘管疫情洶湧,美國相當多的政客、戰略精英和媒體仍從大國戰略競爭視角對待中國。一些人甚至把疫情視為抑制中國崛起的機會。近期,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發表了題為《大國持久戰》的研究報告,其中建議美國的對華戰略競爭應從「縱向升級向橫向升級演變」。
  • 中美關係,關關難過關關過
    如果答案是後者,我們就要去想,疫情總會過去,美國大選11月也要見分曉,現在就應提前思考與布局,如何在中美之間打開「再理解」、「再平衡」、「再出發」的新視野?如果說中美之間的矛盾完全無解,大半個世紀以來,最接近這一結論的時候應該是新中國成立到1972年尼克森訪華前。尼克森對共產主義的立場眾所周知,但正是在他任內,推動了中美關係和解。
  • 中美對新型大國關係的認知差異及中國對美政策
    針對發達國家,中國強調拓寬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係,如中美「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針對發展中國家,中國強調共同維護發展中國家正當權益,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永遠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如加強與拉美關系所提出的「1+3+6」合作新框架;針對多邊外交,中國則強調支持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發揮積極作用
  • 專家:中美關係將處於「僵持階段」 拜登對中國會非常強硬
    在議題一「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的討論中,北京語言大學學院特聘教授暨國別和區域研究院特別院長黃靖在發言中,從美國的國內政治氛圍角度分析了今後中美關係的發展態勢。第一,他認為中美關係在相當一段時間,即拜登任期開始到2022年,會處於「僵持階段」或者「冷靜期」。這主要是美國國內政治造成的。
  • 同甘苦共患難,朋友越處越多的星座
    處朋友講究一個真誠實意,生活中我們形形色色的人都要遇到,有些人不用你主動就能慢慢成為你的朋友,而有些人只有你主動了才能拉近雙方的關係,所以外向的人在處朋友方面優勢很大,又如果這個外向的人很真誠的話,那朋友自然就越處越多了,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力,說的就是這三個星座,同甘苦共患難,處朋友非常的真誠熱情
  • 【權威解讀】王緝思:「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 | 太平洋論壇
    比如說,對外資政策上的調整,在外貿方面,歡迎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我們在很多經濟領域的調整,可能會對拜登政府產生一些影響。同時,我們可以在生態環境方面發揮重大影響,包括自然環境的保護,還有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態度,也是可以改進中美關係的重要方面。我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在談中美關係未來發展的時候,我們主要在談些什麼?
  • 外交部:美國打壓得越厲害,越是證明中國做對了
    問:美國務卿蓬佩奧21日接受採訪,就美中是否處於冷戰狀態稱,問題在於中國共產黨。中共不明白,如想成為世界強國及進入全球舞臺,就不能長期從事掠奪性經濟活動。同日蓬還發推特稱,中共構成巨大威脅,但中共主導世界並非不可避免。你對此有何評論?答:首先,我要糾正蓬佩奧表態的前提,中美關係面臨當前的嚴重困難,責任完全在於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