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凡是查出頸動脈斑塊的人,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為啥會長斑塊?有啥危害?還能不能消除掉?有這樣的疑問是一件好事,因為頸動脈是全身大中血管的代表,它發生了斑塊提示身體其它部位的血管尤其是心腦血管也可能存在同樣的問題,需要引起足夠重視。那麼,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醫生評析】
當頸動脈斑塊發生時,總的來說身體存在兩大類問題,一是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二是存在不良生活習慣比如吸菸、飲酒、熬夜、缺乏運動等等,這些因素都會損傷血管內皮,導致大量脂肪沉積在血管壁中,繼而引發炎性反應,使沉積脂肪變性形成粥狀脂質物,集結成團就形成了斑塊。
動脈斑塊,形象地說就類似於皮膚上長了的膿胞,外面包裹皮膚的厚薄決定了這個膿胞是否容易發生破裂。所以同樣是斑塊,又分為穩定性斑塊和不穩定性斑塊,而不穩定性斑塊的危害非常大。因為斑塊一旦發生破裂,其中的粥狀脂質物暴露在血液中,就會吸引大量的凝血細胞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瞬間就會堵塞血管阻斷血流,如果發生在心腦血管就會導致心肌梗塞、腦梗塞而危及生命的。
因此,發生了頸動脈斑塊的人不僅要對引發因素進行幹預控制,還要關注穩定斑塊不破裂的問題,實際上兩者所採取的措施是一致,涉及到很多細節問題,其中飲食清淡控制鹽的攝入量常被人們所忽視,為什麼呢?
很多人都知道吃鹽多容易引起高血壓,但有人可能會說「我口味重,可血壓沒問題啊?難道吃鹽多會導致長斑塊和斑塊破裂嗎?」,事實確實如此。
一方面鹽攝入過多,血液的滲透壓升高,周圍組織細胞中的水分會大量進入血管增加血液總量,對血管的壓力增大,引起血壓的升高,雖然機體會通過血壓調節機制穩定血壓,但長期存在細微的血壓波動仍然會對血管產生損傷,增大脂肪進入沉積的機會和風險,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的形成。
另一方面鹽攝入過多會改變機體內環境,使機體處於炎性狀態。要知道在斑塊形成過程中,沉積脂肪發生炎性反應是導致斑塊形成重要環節,機體處於炎性狀態無疑會雪上加霜。更為重要的是:炎性狀態會使斑塊的包膜「受損」變薄而不穩定,大大增加斑塊發生破裂的風險。
因此,清淡飲食少吃鹽,不吃鹹鴨蛋、豆腐乳、老鹹菜等高鹽食物對防治血管病變、預防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非常重要,這已經被大量醫學研究所證實。同樣的道理,多吃有助於消除體內炎性狀態的食物則有助於阻止、延緩斑塊生長並穩定斑塊,這樣的食物主要包括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纖維、葉酸、維生素C的食物。
綜上所述,有頸動脈斑塊的人應做到每天攝鹽量不超過6克,包含所有加工食物中的鹽;新鮮蔬菜不少於500克;新鮮水果不少於250克,你做到了嗎?
【如果此文幫到您,點個讚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