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下白素貞,青城山上長聯絕

2020-12-20 靜讀別苑

青城山簡介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區內,距成都68公裡,距都江堰市區16公裡。

青城山

青城山有36座山峰,諸峰環繞,形如城郭,主峰海拔1620米,上面巍然聳立著道觀老君閣,再加上這裡林木青翠,四季常青,所以被稱為「西蜀第一山」。

青城山以幽邃著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在四川,它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

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

說起青城山,很多人都會哼出「青城山下白素貞」這句,白娘子的傳說太深入人心,作為白娘子出身地的青城山好像也因此出名,其實不然。

在此之前,青城山就已有眾多頭銜,不僅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素有「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之說,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更是世界級別的文化遺產,就連金庸小說中青城派的所在地也在青城山。當然現實中青城山並沒有青城派,但確實是全國聞名的道教聖地,是全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青城天下幽

唐代詩人杜甫筆下曾這樣描寫:

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池。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詩中的丈人山為青城山的別稱。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

建福宮,位於青城山丈人峰下,始建於唐開元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888年重建,建福宮的後殿殿柱上懸掛著一副長聯,這就是著名的青城山長聯。

青城山上清宮

青城山長聯作者

青城山道教林立,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歷朝歷代的隱居者層出不窮,文人墨客更是趨之若鶩。

清宣統二年,也就是1910年春天,一名四十歲的中年人來到了青城山。

他就是李善濟,晚清文人,號小康,四川通江縣人。清同治九年(1870)正月二十日生,聰明早慧,15歲入縣學,18歲補廩,均名列前茅,「冠保(寧)九署」。其性詼諧,放浪形骸,不拘於禮,有李白之風,人稱「仙李」。幼肄業於牛腦山太虛庵。

李善濟博聞強記,長於聯語。在青城山,李善濟特意寫下一副長達394字的長聯,對仗工整,聲韻鏗鏘,寓意深遠,氣勢宏大,情景交融,被後人譽為「青城一絕」。

青城山長聯

青城山長聯曰:溯禹跡奠岷阜以還,南接衡湘,北連秦隴,西通藏衛,東峙夔巫;蔥蔥鬱鬱,縱橫八百裡輿圖。試躡屐登上清絕頂,看雲嶺光騰,紅吞滄海;錦江春漲,綠到瀛州;歷井捫參,須臾踏蝸牛兩角。爭奈路隔蠶叢,何處尋神仙帑庫?丈人峰直牆堵耳!回思峨嵋秋月,玉壘浮雲,劍門細雨,尚依稀繞襟袖間。況乃夜朝群嶽,聖燈先列宿紫天;泉噴六時,靈液疑真君唾地。讀書臺猶存芳躅,飛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遙陟簷匐崗,渡芙蓉島,都露出廬山面目,難遽追攀。樓觀互玲瓏,今幸青崖徑達。問當初,華堵姚墟,銅鑄明皇應宛在; 自軒壇拜寧封而後,漢標李意,晉著範賢,唐隱薛昌,宋徵張愈;烈烈轟轟,上下四千年文物。漫借瓻考前代遺徽,記宮臨內品,墨敕親頒,曲和甘州,霓裳同詠,鸞章翠輦,不過留鴻爪一痕。可憐林深杜宇,幾番喚望帝歸魂?高士傳豈欺予哉!莫道趙昱斬蛟,佐卿化鶴,平仲馳騾,悉縹緲莫遐荒事。兼之花蕊宮詞,巾幗共譙巖競秀;貂蟬畫像,侍中與太古齊名。攜孤琴御史曾遊,吹長笛放翁再往。休提說王柯丹鼎,潭峭趿鞋,那堪他沫水洪波,無端淘盡。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暫棲。待異日,龍吟虎嘯,鐵船賈鬱定重來。

青城山全景

上聯從上往下,從右往左,每列40字,洋洋灑灑共197字,最後題字:宣統二年春月遊青城聯。

下聯從左往右,末尾題字為:通江李善濟撰書。

整副長聯字體風骨遒勁,法度謹嚴,是不可多得的書法佳作。

作者廣引博證,遣詞嚴謹,其中穿插有二、三十個與青城山有關的歷史人物和典故,記述了三十六峰和一百零八景的概況;尤其是聯中借得唐宋著名詩人李白、杜甫、陸遊吟誦四川勝景的名句「峨眉秋月」、「玉壘浮雲」、「劍門細雨」等,把青城山烘託得更加雄奇幽深,引人入勝。

聯中如「軒壇拜寧封」,說的是軒轅皇帝設壇拜寧封為五嶽丈人的故事。

'丈人峰因寧封得名,相傳寧封是黃帝時的制陶官員,能履蹈烈焰,隨煙上下,又能駕御風雲,寧封幫助黃帝學會'龍蹺飛行'之術,打敗了董尤,統一華夏,被黃帝封為統領五嶽的'五嶽丈人'。宋時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觀九天丈人、儲福定命真君。

「墨敕」指的是唐玄宗的手詔。

「鴻爪一痕」,出自蘇軾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喻往事留下的痕跡。

秋色

為便於理解,抄錄白話譯文如下:追思大禹導江治水奠定岷山的規模以來,川西平原真是個富饒美麗的地方。在南方遠接衡山湘水,北面遙連陝甘高原,西邊通向康藏邊睡,東端達於群山聳峙的夔門巫峽的八百裡天府之國中,一片蔥蔥鬱鬱,青城沃野多麼幽美壯觀!我穿上遊山鞋,試著攀登到上清宮後面的頂峰。居高環視,萬象森列。看呀!雪山映著太陽,滿天紅霞勝過廣闊的滄海;錦江春水翻波,把平原的翠綠帶到瀛洲。這裡山勢高峻,仿佛伸手可以摩著天上的井星、參宿。時光不久,卻像踏遍了寓言中的兩個國家--《莊子》中蝸牛左右兩角的觸、蠻。怎奈何這蠶叢稱王之地畢竟道路艱難,哪裡去尋找神仙貯藏嘉禾的寶庫啊?只有丈人峰迎面壁立而已。回想起我遊蹤所到的地方,那峨眉山的秋月,玉壘關的浮雲,劍門嶺的細雨,好像都還在我襟袖之間縈繞。 而今到這幽美的青城山來,風光更是別具一格,它的幽靜遠非一般名山可比。更何況還有「神燈」點點,好似群山百靈來朝,它與道院燔柴祭天的火光,先後出現,明滅相映。「六時泉」四季不涸,我疑心那是仙人寧封真君所吐出的靈液。唐代杜光庭的讀書臺,遺蹟尚存。青城山是道教聖地,飛赴寺的和尚怎敢在此跋扈囂張!我還是逍遙自在地前進吧。登上薝蔔崗,渡過芙蓉島,我看清了它們的「廬山真面目」,但一下子卻難於遊遍。山上道院處處,玲瓏的樓閣交互隱現,如今我有幸能踏著青山翠崖,親歷觀覽,自然引動我的思古之情。試問,當年少昊和虞舜降生地的華渚、姚墟,而今在哪裡?銅鑄的唐明皇的像,應該宛然尚在吧? 自從黃帝軒轅氏在青城設壇,拜贈寧封為五嶽丈人以後,歷代都有高賢在此留下遺蹟。漢朝有李意,書傳標名;晉代範長生,當世稱賢;唐代的薛昌,在大面山隱居修道;宋代的張愈,辭官隱居白雲溪,書傳可查。在轟轟烈烈的歷史演變之中,青城山留下了從古至今四千年的文物古蹟。憑藉古書記載,我隨便考察了一下前代有關青城的文物、軼事,唐碑刻著唐玄宗的親筆詔書,上面記載著由內品官毛懷景專程從京師到青城,敕令飛赴寺把侵佔的常道觀歸還給道家。前蜀王衍,與太后太紀遊青城,官人衣服皆畫為雲霞,遠望之飄然如仙人。王衍自依《甘州曲》填為歌詞,令官人和而歌之。這使人想起唐明皇召樂工演奏《霓裳羽衣曲》,那情景十分相似。封建帝王乘著繪有鸞鳥花紋、上張翠蓋的御車駕臨青城,只不過是雪地上留下的一點鴻爪之痕,轉眼就消失了。 可憐啊,那林陰深處,杜鵑聲聲,不斷呼喚著望帝的名字,招他魂歸故裡。晉人皇甫謐寫的《高士傳》,就記述了許多的奇人異事,難道都是欺人之談嗎?別說隋朝嘉州太守趙昱,深入犍為潭中斬蛟,為民除害以後,他就歸隱青城大面山;唐代青城道士徐佐卿化為白鶴,飛到長安沙苑,雖身中御箭仍安然返回山中;宋代西睡大將姚平仲,亡命循逃,騎騾奔隱青城,與世隔絕五十年,結交仙家道侶,往來於名山。這些故事都顯得虛無縹緲,好像遠古的事一般了。再有,後蜀的費氏花蕊夫人,出生於青城,作有官詞百首,這表明婦女的英才,可以和紀念宋代譙定幽居大面山而命名的譙巖,互相媲美;在丈人觀道院壁上,有宋代畫家孫太古繪的"範長生舉手整貂蟬像",那用貂尾蟬文做裝飾的帽子,戴在待中範長生的頭上,神氣奇異飄逸,使得範侍中與孫太古同樣揚名。 宋代殿中傳史趙,任成都知府時,曾經到青城遊覽並留詩:「背琴肩酒上青城,云為開收月為明」;宋代蜀州通判陸遊,也曾幾次來青城遊住,並吟有「再到蓬萊路欲平,卻吹長笛過青城」的詩句。別再提說唐代蜀人王柯,隱居青城翠圍山,得道飛升,煉丹之鼎猶存;五代道教學者譚峭,居南嶽煉丹修道,丹成,拋靸鞋於東海,入青城仙去。以上那些帝王將相,高人隱士,畫師才女,仙客羽流,都經受不住沫水的滔滔洪波,無端地全被淘洗得乾乾淨淨。英雄生在世間,也多數像是旅店過客,匆匆即逝。我雖不才,也是暫時棲身天地之間,等將來我能龍吟虎嘯、叱吒風雲之際,重訪舊蹤,像五代時仙遊主簿賈鬱那樣,再到青城來遊覽訪勝。

下雨後的青城後山

青城山長聯,據說為迄今全國名勝古蹟已經鐫刻懸掛的第一長聯。

作者簡介:靜讀別苑,喜歡詩詞的寫作者,偶爾也會看下外面的精彩。

相關焦點

  • 青城山下白素貞的青城山旅遊攻略來啦!
    青城山因為新白娘子傳奇而火遍大江南北,想不想來一次慕名之旅?但是,成都是個慢節奏的城市,你去耍一定要慢!走青城山,不去耍個兩天一夜都對不起那麼悠閒的地方。成都到青城山有高鐵,15元,不到一個小時車程。101路可直接到青城前山停車場;還有去青城後山的車. 當地打車也很方便,不過對外地人計程車報價差不多是10元起。一般來說,第一次去的人都會去青城前山(門票90),道教文化發源地,山上道觀比較多,上下大概3~4個小時。從停車場到景區門口走路2.2公裡,觀光擺渡車10元(如果不趕時間,建議走過去吧,棧道修得不錯,空氣好,路上景色也蠻好,走路很舒服);景區內過了湖之後有纜車到上清宮附近,35元單程吧。
  • 青春仙俠的「白素貞」引燃口碑,音樂劇《青城山下》助力四川文藝...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還記得經典影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嗎?8月21日晚,由四川省歌舞劇院出品的音樂劇《青城山下》在成都首演,主角裡也有「白素貞」。民謠、搖滾、川話說唱講個青春現代的「白素貞」故事青城後山,蛇妖群居之地,眾妖歡慶著白素貞的千歲壽辰,席間卻闖入了一個自稱小乞丐的凡人。白素貞異常興奮的把他留了下來,讓他教導小妖怪們如何做人。相處期間,小乞丐帶著蛇妖們吃喝玩樂,享受著從未有過的快樂時光!更是對白素貞產生了絲絲情愫。
  • 《青城山下白素貞》鋼琴譜-2019版新版娘子傳奇主題曲
    2019版新版娘子傳奇主題曲《青城山下白素貞》的流行鋼琴譜更新版。
  • 白娘子修煉的青城山,山上真有個青城派,但沒張國榮墓
    四川有個都江堰市,城市裡有一座山,名氣比城市還要大,這座山叫青城山。青城山有名,青城派更有名氣,大清朝300年,青城派出了111個武舉人,沒辦法,會武術。知道青城山和兩個人有關。第一個是白素貞。小時候聽故事,印象最深刻,最搞不明白就是這條白蛇。故事中,白素貞原是一條白蛇,是黎山老母的徒弟,在峨眉山出生,在青城山修煉,在西湖和許仙相遇,開始了浪漫的一生。第二個是令狐衝。
  • 哪座山上的老神仙算卦最靈,除了武當青城,還有它,五一出遊必看
    不知不覺又要到了五一節假日,很多朋友都有因為疫情期間生意難做,家庭也難以照顧,更有甚者連房租都快交不起了,還有些人因為因為工作的煩悶,所以很多人都想在特別想在五一時候出去散心,甚至想到了求神拜佛改一改當前的黴運,所以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下,五一去哪座山,山上神仙多,算卦比較靈!
  • 道家名山之青城山一日遊攻略!
    都江堰市大家耳熟能詳,距成都市西60多公裡處,因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都江堰市兩大5A級旅遊景點:青城山、都江堰水利工程,一般建議安排2-3天的時間,本次主要介紹青城山一日遊,提到青城山,想必最先想到的就是 <<新白娘子傳奇>>裡邊的那句歌詞「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
  • 青城山上「火焰藍」
    位於四川都江堰市的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最高峰海拔1260米,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在青城山駐紮著一支森林消防隊伍,主要負責森林防火滅火、清山巡護、水域救援、地震救援及山嶽救援等任務。點擊視頻觀看:青城山上的「火焰藍」,時長2分1秒。
  • 深度遊成都,遇見青城山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這句歌詞伴隨我的童年(emmm,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年紀)。所以說,很小的時候就聽說了青城山,後來才知道在成都,然後才有了青城山之行。去成都自由行的話,如果時間不多大部分也許不會選擇青城山,的確離著市區還有好遠的距離,而且往往和都江堰連在一起,這個行程說不累那是不可能的。不過順便吐槽一句,現在所有叫得上號叫不上號的山,都有很深的套路,景交車+索道+......
  • 沉寂大山深處,這樣的青城山,你見過嗎?
    青城山--前門一座綠水環繞的地方,藏匿著他獨特的美。印象中的青城山,山山環繞、重重疊嶂。青城山分為前山、後山。前山、後山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色風景。「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來了都江堰之後,必到青城山。
  • 青城山上林木蔥蘢,峰巒疊翠,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名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黃瓜菜都涼了,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是天下最幽青城山。青城山位於四川灌縣西南,相傳這裡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謂「清都、紫微,天帝所居」,所以取名「清城山」。唐開元十二年(724年),山上的常道觀被山下飛赴寺的僧人強佔,引起了糾紛。
  • 青城後山旁的最美古鎮,與青城後山相距約5公裡卻需要近2小時才到
    提起青城山,相信一句「青城山下白素貞」就會莫名地出現在小夥伴們的腦海中,青城山地處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中國道教名山,亦是國家5A級景區。青城山「幽寂」,這是大多數遊客對它的看法,也有人說青城山是鬼山,但不論青城山給人何種感想,始終無法改變青城山的熱門,遊青城山,建議從青城後山開始。
  • 道教的發源地四川青城山,遊客卻在後山發現很多佛像,令人很不解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勤修苦練來得道,脫胎換骨變成人」。沒錯,就是這個青城山,白素貞的得道之地,山裡面有三大自然奇觀和四絕,分別是日出、雲海、聖燈以及洞天乳酒、苦丁茶,道家泡茶、白果燉雞,還是個避暑勝地,樁樁件件,無一不令人神往。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球道教全真道聖地。
  • 青城山下白素貞,大多數人只是去了前山,對後山你知道多少?
    道教發源地青城山,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這可是都江堰的「金字招牌」之一。餘秋雨一句「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早已讓許多即使沒有到過這裡的人,對「都江堰」「青城山」都已熟悉。很多人初次來都江堰旅遊,都會到都江堰景區去看看水利工程,去青城山尋幽問道。但是你可知道,青城山是分前山和後山的,大多數人只是去了前山,對後山可能還不是很了解。泰安古鎮因深山古剎「泰安寺」而得名,環抱於幽靜的青城後山之中,是青城後山的第一景點。
  • 青城山,四川最有仙氣的山!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提起青城山,很多人或許都能脫口而出這句經典歌詞; 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就算不知道青城山的,也因這句歌曲牢記了這個地名。
  • 大C遊世界 成都青城山上清宮詳細介紹
    【ZOL旅遊攝影頻道原創】青城山上清宮道教宮觀,在四川省灌縣西南的青城山之巔,始建於晉代,後廢,唐玄宗時又加修建,五代間王衍再建,明末毀於火。現存殿宇建於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4),主要建築有山門、正殿、配殿、玉皇樓等,正殿內主供太上老君像。
  • 「智慧消防」 守護青城山上清宮古建築群
    翻看著手機系統裡的實時監控,自從新裝了「智慧消防」系統,都江堰市青城山上清宮監院朱常明鬆了一口氣。 為了強化青城山古建築群的消防安全,都江堰市應急管理局邀請省消防總隊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組成專業團隊,對青城山古建築群重大火災隱患進行科學合理的現場測繪、勘察、檢測、分析及安全評估,委託具有專業資質的第三方,編制了重大火災隱患消防工程整改方案設計、重大火災隱患整改工程消防施工方案。
  • 青城山上遇見的背夫,養活了觀裡的道士,修持了最純正的法門!
    那一天,我正在一步一步地感受四川青城山上臺階的堅實,走到祖師殿,已經累得氣喘籲籲、大汗淋漓。山下有索道上山。可我覺得,從幾千裡之外來到慕名已久的青城,真要坐索道上去,就有一種豬八戒吃人參果的感覺--完全品不出味道,也失卻了「朝聖」的儀式感。
  • 是青城山最高峰,可以欣賞到寺在山上、山在雲中的景色!
    沿上清宮後面的石級而上,就可以到青城峰頂,頂上建有呼應亭,是觀賞青城山日出、雲海及神燈等自然美景的絕佳位置,也稱為觀日亭。青城山是道教名山。上清宮位於青城山頂,宮門為石砌劵洞,門樓上有蔣介石手書的「上清宮」。石階兩旁各有一株高大的千年銀杏樹,還有宮闕式東山門「慈雲閣」,門額用張大千手書「青城山上清宮」刻石。上清宮非常幽靜、清靜,這也是青城山的最大特色。
  • 青城山明明是仙氣飄飄的道教名山,為啥被人稱為「鬼山」?
    「鬼山」是當地居民為這座山起的別名,它還有一個更為可靠的名稱——青城山,而「鬼山」就是青城山的後山,青城山並不位於成都市中心,而是位於1000多年以前,當地生活著許多妖魔鬼怪,比如白素貞。有些妖魔鬼怪並不會主動修煉武功,反而會危害當地老百姓,於是青城山上的僧人制服了妖怪。除此之外,青城山還成為陰間和陽間的交界處,所以,青城山的陰氣特別重,進而導致人們將其稱為「鬼山」。
  • 成都青城山遊玩攻略
    對於喜歡旅遊的朋友來說,成都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去處,而對於成都來說,有幾個地方是必須去的,大家可能聽說過都江堰和青城山,有一句流行語是這樣說的「問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說的就是它了,青城山對於成都人來說,不僅僅是一個旅遊的地方,而更多是文化的傳承,以及一種信仰,如果你也有,或者也想了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