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第一時間獲取「科學的母嬰育兒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文丨小敬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廣西河池市都安縣一個偏遠的村莊裡,有這樣一對90後的年輕夫妻,他們現在育有3個女兒6個兒子,共9個孩子。
據了解,他們最大的孩子只有12歲,其中6個孩子在上學,還有3個由他們夫妻二人照顧。一家11口住在那種搖搖欲墜的木板房裡,看上去十分破舊,木板四處漏風,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雖說他們現在已經育有9個孩子了,但他們似乎並沒有停下生兒育女的步伐,妻子如今又懷孕了,再過幾個月,第10個孩子即將降生。
丈夫介紹,在妻子懷孕過程中,有的孩子做過產檢,有的沒有做過,其中4個是在家由他母親接生的,5個在同一家醫院生的。
被問到為什麼會生這麼多孩子時?丈夫說自己也沒有辦法,妻子有病不能結紮,至於什麼病,自己也不記得了,而且生完第10個就不生了。
提及生活來源,丈夫表示,一家人的生活費是他外出打工掙來的,一個月五六千,足夠一家人生活了。
雖說在他們居住的不遠處,有村裡修建的扶貧房,但丈夫卻表示,村裡要讓交1萬元的公路費,因為拿不出1萬元,所以至今沒能搬進扶貧房。
在說到生活狀況時,丈夫說撫養這麼多孩子沒問題,生活費剛剛夠。至於孩子以後上高中大學,他說自己慢慢打工去掙錢,並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和信心。
目前,當地有關部門已經將他們家庭列入當地的低保戶,每個月給予4000元的補助。
現如今,很多年輕人在面對生娃的問題上,都顯得非常排斥,每當看到有生好幾個孩子的報導,都會忍不住豎起大拇指:真有勇氣!殊不知,自2020年以來,全國各地方都在呼籲二胎政策,甚至個別地官方在「催生」。
很顯然,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新生嬰兒逐年減少,以至於男女比例失調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減弱。因此,「鼓勵生二胎」成為當今社會的重中之重。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我們爺爺輩的年代,即便不「催生」,每家都會生五六個孩子,甚至更多,因為那個時候的社會相對比較落後,養孩子也沒有多大壓力。相反,多生一個孩子還能為家裡增添一份勞動力,所以他們很樂意生孩子。
可現在不同了,很多家庭生孩子的前提,是要能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生活環境以及優質的教育,人們追求的「生育質量」遠遠大於「生育數量」。所以,即便是各地方「官方催生」,甚至是出臺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策,比如延長產假、生育保險費用支付等,依舊不能說服年輕夫妻生孩子。
其實,這正是目前社會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經濟條件越不好、文化水平越低的家庭,生孩子就越多,而那些經濟條件比較殷實、文化水平比較高的家庭,生孩子越少,甚至是不生。所以,這也是人們常說的「越窮越生孩子」的原因。
如今,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以及高物價、高房價,再加上養育孩子成本的提高,讓很多家庭的壓力越來越大,從而也就不敢生孩子了。
根據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院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一個家庭養大一個孩子平均需要花費49萬,而在一些大城市,養大一個孩子成本高達100多萬,如果想要二胎,或者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與教育,那麼需要花費的資金則會更高。
關鍵這只是撫養孩子的成本,如果再外加日常開支、房貸、車貸等,壓力就可想而知了。
生活壓力的增加、養育孩子成本的提升、人們思想的轉變的等等因素,導致大多數家庭不敢輕易生孩子,即便是生了一個,也不敢再生第二個。
以前我們常說:寒門出貴子。可現在呢?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存在著巨大的「鴻溝」。經濟條件比較優越的家庭,從孩子一出生就獲得了豐厚的物質和教育資源,將來的道路也會更加順暢;而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孩子可能連吃飯都成問題,想要獲得更好的教育更是難上加難。
雖然,各地方官方都在緊急「催生」,但生孩子之前,父母們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畢竟生了就需要養,需要考慮很多、付出很多。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國人為什麼都不願意生孩子了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