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裡巍峨太行,壁立千仞,崔嵬入雲,似一條蜿蜒的巨龍橫亙在北國大地之上;北控幽燕,南臨大河,把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和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分開。一座年輕的城市,這裡以煤炭起家,以鐵路起家,建市還不到一百年;同時又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下轄的盂縣、平定縣都是歷史悠久,千年古縣。而且最能證明這一點的,是那些散落在太行山間星光燦爛的古老村落。
小河古村隸屬陽泉市義井鎮,位於桃河中遊南岸,距陽泉市中心僅4公裡,有著1600多年的歷史。明、清及民國時期各類建築面積34630平方米,多為石雕、磚雕、木雕等精美精美且錯落有致的院落建築,是民國時才女石評梅的故居。
小河古村僅有石、竇兩姓家族,均於明洪武年間從洪洞大槐樹遷來。根據石氏族譜記載,明初石氏始祖遷至此,見村邊有一條緩流的小河,便將該村命名為小河村。鄉親們都是做生意的,到清末中葉,村裡的生意已十分興旺。這條路和沿線城市都有不少商號,引以為榮的是,村中人來到北京,一路上都住在自己的商號裡。
石家花園是小河村最有名的古建築群,它始建於清雍正年間,因其院落內有一座玲瓏別致的小花園而得名,整座宅院建在村南口西邊的山坡上,坐西朝東,背山面水,建築群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建築風格獨特,集北雄雄、南雄秀於一體。院內有大小窯洞65個,起脊房112個。前前後後有9個大門,21個小院,大門是通的,院子是相連的。最精巧的是磚、木、石雕刻,造型逼真逼真。共有木雕450餘種,磚雕和石雕各300餘種。
石家院落,從進入院落的第一步算起,要登上七十六級臺階,才能到達最高的正房。一組小院,呈梯級分布,由下而上分別為含清堂、三元堂、明遠堂。整座院落規模宏大,既相對獨立又連通。住宅之間通過門廊、門樓和門洞相互連接,可以相互連接。院內有院,院外有院,如迷宮一般,又稱「陽泉小故宮」。
在此仍是「民國四大才女」石評梅故居,其才華橫溢,著述頗豐,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著名的女作家。尤其是她與高君宇生死之戀,令人嘆為觀止!含清堂的石家園,評梅曾經居住的地方,闢有石評梅紀念館。
乘公共汽車離開陽泉市區也還是很方便的,有很多班車經過這裡,公共汽車的話坐到小河駕校再走一段路就到了。石家大院主要看建築,品大院大氣。在石家大院周圍還有一些古老的建築,如關帝廟,觀音庵,神萃宮等文物古蹟。
小河村自每年正月十一開始舉辦小河燈會,規模雖不大,但十分具有民俗特色,家家戶戶門前懸掛各式各樣的燈籠,還有猜燈、跑旱船、踩高蹺、唱大戲等活動。近些年又將多年前即將逝去的打鐵花發揚光大,每年正月十五這一天,陽泉市民心中的一片期待,同時也吸引了眾多遊人前來觀賞,成為當地及周邊城市中非常紅火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