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報導組
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餐飲浪費,省直機關走前頭作表率。8月22日,省委直屬機關工委向省直機關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出倡議書,呼籲珍惜每一餐飯,節約每一粒糧,守護餐桌上的文明。
24日中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分兵多路,赴部分省直機關食堂採訪,欣喜地發現:各機關食堂針對性出招,把浪費消滅在源頭。多數幹部職工自覺選擇自帶飯盒,適量取餐,「光碟」已成為普遍現象。
自帶飯盒,適量取餐
省委辦公廳機關黨辦幹部屠瑋手持飯盒,走進省委大院機關食堂準備就餐。
在二樓就餐大廳進門處和取餐窗口前,「適量取餐,杜絕浪費」提示牌十分醒目。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該食堂不開放堂食,大家買好飯菜後帶回辦公室用餐。
「自帶飯盒,吃多少,打多少。中午如果吃不完,下班還可以帶回家熱熱再吃。」屠瑋說。
該食堂負責人歐陽葳介紹,由於節約用餐帶來的需求減少,近期食堂日均食材採購量比以往減少了約兩成。為杜絕浪費,每天早上根據前一天消費情況採購食材,儘量減少儲存,並相應減少了供應菜品的分量。對食材邊角餘料充分利用,將以往丟掉的蘿蔔皮做成涼菜。
「少打點飯,多了吃不完。」在省司法廳食堂,記者屢屢聽到這樣的對話。
該廳機關服務中心主任劉先成介紹,大家多數自覺選擇自帶飯盒,少用一次性飯盒,既節約又環保。
劉先成說,服務中心將加強對浪費行為的監督,發現剩餘食物過多的,對當事人提出勸告,或對其進行批評教育。
米飯分大小份,「光碟」佔多數
省直機關茶港食堂,目前只推出盒飯和炒菜。
「每份盒飯4個菜,菜量適中,不容易產生浪費,又滿足了營養攝入的需求。」茶港食堂相關負責人說,米飯分量,大家可根據飯量自主選擇。
記者看到,就餐者基本都做到了「光碟」。正在食堂就餐的兩位年輕男士,僅點了兩個炒菜,吃得一乾二淨。
用餐人員陸續就餐完畢,記者在飯菜回收處發現,只剩下一點湯湯水水。
該負責人說,還將在菜單上標註食材分量,對套餐註明建議消費人數,提供「半份菜」「小份菜」點餐服務等,引導顧客適度合理點餐。
同樣,在省法院機關食堂,每頓飯提供兩葷兩素共4個菜。這裡每天400餘人用餐。
記者看到,米飯分大份和小份兩種,根據個人飯量可以請工作人員增加或減少分量。
「這樣的分配,讓職工既能吃飽,也不會造成浪費。」省法院機關幹部梅瑰介紹,食堂為避免浪費,每餐都按照最低用餐人數準備。
用餐提前報備,現場有人巡查
在省委統戰部機關食堂,記者看到,菜品都是小份,由用餐人員自主取食。
「豐儉由人,都是小碗菜,避免浪費。」該食堂經理王春玲說,每天200人左右用餐,菜的分量很少,但菜品較多。
正在取餐的省臺辦黨員幹部程亮說,選擇餘地多,吃多少拿多少,不夠再去拿。
「我們會提前統計中午用餐人數,從源頭控制,杜絕浪費。」王春玲說,食堂按需準備食材,並實時根據進餐情況調整菜品供應量。
在省檢察院三樓機關食堂裡,中午有5至6個菜,供大家選擇。記者看到,大部分人選擇的都是一葷一素一碗飯。
就餐過程中,有一名工作人員來回巡視。食堂負責人楊玉泉說,這是專門設立的監督員,發現有人浪費就現場進行教育,「已現場批評教育了30多人。」
除設立監督員之外,該食堂還採取用餐提前報備制度。
「根據人數買菜,將浪費消滅在源頭。」楊玉泉介紹,為避免有些報備人員臨時不來,食堂每頓只做原料的九成,「如果不夠,臨時採取小鍋快炒,不會耽誤大家吃飯。」
大鍋改小鍋,避免菜品剩餘
「從大鍋變為小鍋炒菜,做到少量多次出菜,避免菜品剩餘。」記者在省總工會機關食堂看到,職工排起長隊,選餐區的7個菜格中,已有兩個格菜見底。
省總工會分管食堂負責人李照介紹,疫情以來,食堂採用分批分時進餐模式,食堂師傅可根據用餐人數靈活出菜,選餐區菜空盤時,才會提醒廚房按需下菜。
「糧食珍貴,要節約每一粒糧。」記者看到,前來就餐的省總工會副主席張方勝,將三菜一湯吃得乾乾淨淨。
在餐廚垃圾回收區,負責收拾的保潔師傅說:「以前一天至少可以收2桶泔水,現在不到半桶。」
在省政協機關食堂,8個小碗菜,葷素各半,米飯大份150克、小份90克。就餐人員刷卡後,按4個菜自取。
機關幹部宋士瓊刷卡後,取了小份飯,拿了3份小碗菜,一小碗綠豆湯。
宋士瓊說:「大家都很注意節儉用餐、杜絕浪費。拿多了吃不完,會很不好意思的。」
華工後勤集團省政協機關食堂經理吳明志介紹,省政協機關成立了工作專班,對食堂等行政後勤事務進行民主監督管理。個別人就餐有剩餘,專班人員會及時上前提醒。
(報導組成員:黃璐 張進 張輝 李婷 許曠 曾雅青 陳鵬 楊康 實習生 金凌雲)
【糾錯】編輯:admin
【來源:湖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