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隆:毛主席搞文革是因他也沒弄懂馬列

2020-12-20 騰訊網

作家張正隆 李佔恆/攝

【簡介】張正隆,1947年生於遼寧本溪縣草河口鎮,中國人民解放軍作家,中共黨員,現居大連。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9年出版《雪白血紅》,2008年出版《槍桿子1949》,2011年其20年心血之作《雪冷血熱》出版。

【先鋒語錄】

★我是個軍人,在戰場上我可以為國家獻身,搞對象時候我可以為媳婦獻身。有些事情需要你為它獻出一切,你就得幹。

★直到現在,總有人想掩蓋一些東西,時間越久,歷史上蒙蔽的灰塵越多。

★87年中國已經有保險公司了,我就說有沒有政治意識的保險啊,要是有我第一個入保。

大多數人不會第一眼便認出這就是張正隆。

他看上去實在太普通了,絕不是那種在人群中一下子就會看到的角色。然而細細審視那雙眼睛,其中蘊含的深沉與苦痛會令你驚訝不已,你忍不住想要知道:他所背負的,到底是怎樣艱困的寫作?而又是怎樣的歷史之痛,正時時刻刻壓在他的背上,潛伏在他的心裡?

與大多數64歲的老人相比,他看上去更疲憊一些——長期的寫作正在極大地消耗著他的健康和心神。他上街必須有老伴扶著,因為老想稿子不看路總會摔倒。眾人笑鬧的房間裡,他有些格格不入,即使在笑,也顯得心事重重……他就是沒有辦法放下家裡飯桌上那一沓已經翻開的、正等待他去填寫的空白,而這個世界上,還有哪個作家的寫作,能像他這般深入骨髓?

我就信真實

張正隆當了35年兵。本來是在一個縣政府的報告組裡工作,專門寫報告。有個解放軍幹部看見了,說這小孩寫東西挺好,當個兵吧。

到了部隊還是搞寫作,後來成了專職作家。寫東西是組織安排的活兒。組織說,你寫個報告文學,就講咱東北的解放戰爭史,寫透明點。張正隆說「好」,就寫了一本《雪白血紅》。那是1989年。結果組織上又說,你這個寫的方向不對,怎麼美化國民黨啊——這本曾為他帶來前所未有聲望的書,也令他自此沉寂多年。

此後20年,張正隆利用業餘時間自費採訪,除了《槍桿子1949》(簡稱《槍桿子》)等少數作品外,他把所有的心力都花在了新作《雪冷血熱》上。這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它是多年來第一部如此全面、系統書寫東北抗聯的著作。70多年前,發生在中國東北百姓身上的那些事,慘烈,英勇,江山熱血,悲情無盡。

《國際先驅導報》:抗聯這段歷史還要寫下去嗎?

張正隆:還得寫。要是有勁兒還想寫。

Q:老兵們的交往還多嗎?

A:這個才是沒辦法……春節我給他們挨個打電話,一說就是「沒有了」。我說曹叔叔好啊,給你們拜年了,我是小張,總去你們家那個。「老曹走啦。」我說什麼時候回來,我以為散步去了一會回來,聽那個聲音馬上就不是聲兒了,「走啦!」哎呀,走了。這種事兒太多了。你說我要是早個十年,這書肯定能更充實一點。晚了。89年開始,這已經晚了。我去本溪採訪當年瓦斯大爆炸的事情,人家跟我說剛去世三天,這個老人去世前一直在做這個調查,想找人來寫找不到。我到了,他早三天走了,白紙黑字是留下了,可是嘴裡那些活靈活現的東西都帶走了,沒了,永遠都沒了,一個老人去世,他就把那段歷史帶走了,這段就沒有了。

Q:所以你有緊迫感?

A:所以我就玩命地跑啊跑啊,很多都是我自費地跑啊。我就說,東北抗聯是文學的富礦,你鑽進去,越走越遠越走越遠,你覺得那裡面有十八般武藝,你小子沒能耐,要是有能耐,多大勁兒都能使出來。所以我說,誰也不要耽誤我時間,誰也別來打擾我,我在《槍桿子》的序裡寫,死了以後我就像賓館房間那樣,在墓碑掛上「請勿打擾」,別來騷擾我,我就捨不得這時間。

Q:為什麼要這麼拼命?

A:我是個軍人,在戰場上我可以為國家獻身,搞對象時候我可以為媳婦獻身。有些事情需要你為它獻出一切,你就得幹。如果說經濟效益,這本書不行,但是完不成的話,我閉不上眼睛,死不瞑目,這是使命,是責任感。我是有信仰的,我不輕易出賣我的任何東西。

Q:您信什麼?

A:我就信真實。當年我信很多東西,信毛澤東思想,信馬列主義。以前毛澤東說弄懂馬列主義,我就使勁兒弄啊,後來我發現毛主席都沒把它弄懂,弄懂了他還搞文化大革命嗎?我就有點崩潰,到底怎麼回事?現在是誰說得對我信誰,誰對我就舉誰的手投誰的票。

中國怎麼了

《雪冷血熱》裡面每個事件和人物都有出處,張正隆為此進行了15年的採訪,抗聯活動的東北40個縣,他一個一個地走,一個地方最少待一個月。去當地的黨史研究辦公室裡查閱資料,一進去塵土飛揚,拿近一看,吸一鼻子灰。其實大部分檔案日本人都給燒毀了,資料保存最多最完整的是在美國大學裡。張正隆沒去看過,「我土八路一個,哪去過美國呀」。

十多年間張正隆往返於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重慶、廣東。採訪結束後,他又用5年時間,每天伏案15個小時,一字一句地用鋼筆寫文稿,再由女兒代為輸入電腦,連老伴也因此學會了打字。《雪冷血熱》上下兩卷100多萬字概括起來只有10個字、兩個問號——抗聯是什麼?中國怎麼了?

張正隆家的窗外,有一棵梨樹,仰首即見,每天寫作,那棵樹和腳下的小狗一起默默相陪。而張正隆曾指著那棵梨樹說:「那梨樹從開花就有人碰,結果誰也沒吃到好梨。我每天就坐在這裡,憂國憂民吶。」

Q:你所有的作品都在遵循真實這一原則?

A:我哪個也不敢弄假,《雪白血紅》要是有幾處是假,那坐地就完了。當年也就是他們找不出來我作假,50多萬字找不出來,要不從根上就完了。不管寫什麼,我就想著寫到啥程度?徹底寫到我寫完誰也別想寫啦,我就想把它搞明白,成為研究這段歷史的專家,你可能成為不了,但你要努力去做,把這個東西畫個句號。

Q:手稿還都在嗎?

A:都在,除了《雪白血紅》,200頁的大本子,厚厚一摞,後來上頭整個都拿走了,說替我保存,那些草稿少說得200萬字,都沒了。

Q:當時《雪白血紅》被批判,你受得了嗎?

A:突然有種文革做派,太難受了,因為不是那麼回事。也怕呀,但是又不能不寫,好這個啊,別的也不會,就注點意唄,主旋律一點唄,學聰明一點。《雪白血紅》最後出來是50萬字,其實寫的時候基本是原生態的,心裡怎麼想的就流出來了,因為當時的政治生態是解放的,後來轉向,就撞上了。

Q:那本書之後,停了多久?

A:停了幾年吧,後來是92年,建設部(現在的住建部)叫我寫一個中國房地產全景式的報告,我根本不懂,那些專業術語都是中國話可就是不懂啊,可是尋思著讓我寫東西了,這不是解放了嘛,解放了好啊。就高高興興寫。

相關焦點

  • 文革期間的情書都怎麼寫?
    [摘要]「文革」期間,情書上更是千篇一律的「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毛主席教導我們說」,「此致崇高的革命敬禮」之類的話。軋馬路1978年,時年34歲的蘇州市民褚崇禧得到了新生──曾因讀了一位好友評點時政的文章而身陷囹圄的他,在這一年得到平反;經人介紹,他認識了一位姑娘侯惠惠。第一封情書讓褚崇禧絞盡腦汁。為怎麼稱呼對方,他猶豫了好久。按照之前的慣例,就算是寫情書,抬頭也只能稱呼尊敬的某某某同志。
  • 中組部「接班人計劃」因「文革」流產
    中組部「接班人計劃」因「文革」流產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9.29 星期一     後備幹部的培養,在幹部青黃不接的上世紀80年代初期,曾被視為關係到 「亡黨亡國」(
  • 毛主席紀念章 文革時期宣傳畫 紅色收藏變火了現在能值多少錢?
    這其中要說影響最大的肯定是徽章類了,這是「文革時期」影響力最大的,也是數量最多的。稍微一找就能找到一些,不過如果從投資的角度來說,除非是其中有特殊意義的極少數外,大多數價格並不會很高,早在1998年就進行過毛主席像章的拍賣。在全國收藏買主席像章的最起碼有十幾萬,絕大多數像章價格在幾十到數百元之間,但是其中的精品價格能超過萬元。
  • 蒯大富:講出文革歷史真相很難
    採訪人物:蒯大富,原清華大學學生,文革期間紅衛兵五大造反派司令  採訪時間:2004年8月25日
  • 珍貴文革連環畫《赤腳醫生》:毛主席教導泥腿子智鬥修正主義衛生路線
    文革那些事兒聽著神秘,看著神奇!聊聊文革那些事兒……文革連環畫《赤腳醫生》文革連環畫《赤腳醫生》共128頁封1封2前言-1--2--3--4--5--6--7--8--9-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我國公共衛生先驅陳志潛教授就曾接受宴陽初先生的邀請,到河北定縣搞農村衛生實驗區,開創了建立農村衛生保健網,培訓農村衛生員的先河。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也有過這方面的實驗。例如,1948年在華北解放區的河北省正定縣本篤莊,就曾由中國解放區救濟總會與聯合國兒童急賑基金會合作舉辦過「華北公共衛生人員訓練班」。
  • 重慶「文革」武鬥九個關鍵詞
    按上層授意的「文攻武鬥」,重慶文革組織形成觀點對立的八一五派和反到底派。他們都打著「捍衛毛主席思想、捍衛無產階級路線」旗幟,高呼「保衛毛主席」口號,互相批駁,從辯論升級為鋼釺、大刀等冷兵器。
  • 救過毛主席,文革中力保鄧小平,四人幫都怵他!
    誰這樣膽大包天,毛澤東確實不高興了,可聽說是「韓司令在打鳥」,什麼也沒說,不悅之色也沒了。韓先楚忐忑了一天,好容易熬到晚上,他想去看望毛澤東,解釋一下,賠禮道歉。沒想到毛澤東先來看他了,還帶了一些芒果,一大碗娃娃魚。毛主席秘書告訴他,敢在主席身邊打鳥,除你韓司令沒有第二人了。
  • 羅瑞卿大將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遇
    羅瑞卿和他的一家人也在文革大動蕩中沉浮不定,感受人間的冷暖炎涼、悲歡離合。  一個家庭的苦難也是一個民族的苦難。我們懷著複雜的心情,找到了羅瑞卿大將的兒子羅原。羅原,羅瑞卿的小兒子,生於1953年,因文革中斷了學業,後來在中國-歐洲共同體管理項目(即現在上海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獲得MBA學位,與幾位朋友共同創辦北京標準國際投資管理公司,現任該公司董事長。
  • 老外紅衛兵自述"文革"經歷:父母獲周恩來道歉
    我從小就淘氣,屬於愛折騰的,我要好的幾個同學都是這樣的,文革開始後,我們就都積極參加了。那些文縐縐、愛學習的同學,可能對這個不那麼感興趣。  文革中的青春  那時候,學生們、特別是紅衛兵們都喜歡穿軍裝。我也經常穿軍裝,覺得特別方便,那麼多兜兒,放什麼都行。還有武裝帶,大家都說,這皮帶可以用來抽人、掄人,可是我一直沒用上,沒抽過人。
  • 我在文革時期學英語
    在這篇文章裡,他回憶了自己在文革期間學習英語的經歷,貧瘠的年代裡,這樣的習慣顯得愈加可貴。六七十年代羅馬風格的寧波四中大門。 我初次學習英語,是在文革時期讀初中的時候,那是1969年9月1日,我進入寧波四中開始了初中階段的學習。
  • 【聲音】宋彬彬向文革受傷害師生道歉
    他們中的一些人向文革中受到傷害的校領導、師生道歉。在道歉的學生中,66屆的劉進和宋彬彬最被人熟知。前者是女附中「文革工作組時期師生代表會」主席。後者則是開國上將宋任窮之女,曾因登天安門城樓給毛主席獻紅袖章,被人稱作「宋要武」。 宋彬彬 開國上將宋任窮之女,曾被人稱為「宋要武」。
  • 北島:文革中的北京四中
    愕然驚醒,意識到犯了大忌,面如土色囁嚅道:"我有罪,我向毛主席請罪。"於是到毛主席像前彎腰撅腚,豆大的汗珠噼啪滾下來。  最讓我震驚的還是語文老師劉承秀的自殺事件。在"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她因受審查而導致兒子從部隊轉業。那天凌晨五點,在食堂後面的小夾道,她用剪刀割斷並揪出自己的喉嚨,據說慘不忍睹。一個中年女人用這樣的方式結束生命,到底為什麼?
  • 文革中的文藝界和地下文學
    在上海,謠言四起,有人說他是蘇修特務、現行反革命,有人說他已 死了。總之,峻青突然失蹤。造反派闖入峻青家,抄走他的長篇 小說《決戰》初稿和《海嘯》創作提綱,包括他幾十年積累的創 作素材。對其夫人平康進行迫害折磨,逼她交待丈夫罪行。 李英儒於文革開始後18個月被江青下令隔離審查,隨後與外 界失去聯繫。家人對其生死不明。並於1970年關進秦城監獄。 姚雪垠得以倖免。
  • 文革時期的清水一中
    1966年6月1日,縣委成立「文革」領導小組。
  • 憶文革:動蕩中的記憶
    身邊有個人用壓得低低的聲音,非常神秘的樣子對他身旁一個人說:「看來彭真這回躲不過去了。」他的同伴警惕地掃了一下周圍,用帶點訓斥的聲音說:「別瞎說!」沒想到沒過多少日子,彭真下臺的消息就登在報上了。我知道彭真,是因為我祖父和市委的關係頗深。解放前我家曾作為地下黨「城工部」的一個秘密聯絡點,接待過不少地下黨員,這裡邊有不少人解放後在市委市政府工作。
  • 清華文革「七.二七事件」(圖)
    中午,該樓團派打出大標語:「雪裡梅花開不敗,井岡山人敢上斷頭臺」,「生做毛主席的紅小兵,死做毛主席的紅小鬼」,「毛主席接見蒯大富是對井岡山人最大的愛護」。「蒯大富」三個字寫得大大的。該樓的團派一直到7月30日中午被迫由解放軍「保護」撤出,這也是百日大武鬥的最後一個據點。
  • 九屆二中全會上,陳伯達暗指反對稱毛主席是天才的「當權派」是誰?
    結果,陳伯達一開口發言,就變得異常激動、憤慨,用他難懂的福建話,翻來覆去,重複一個駭人聽聞的消息:有人在修改的憲法裡否認毛主席的天才,有野心,搞陰謀。在座的中央委員十分震驚。陳毅離開北京時間很長,一直在工廠搞調研,對高層的權力之爭毫不知底。他對陳伯達的「義憤」不知內幕,於是對陳伯達開口:「我問兩個問題。陳伯達,你這個意見是得到毛主席同意的嗎?」
  • 文革武鬥懺悔者楊裡克:開槍是為了掩飾膽怯
    沒過多久,這名校工潑濃硫酸自殺,原因是自己家庭出身太差,無地自容。  這樣的事情:自殺、戰死、誤傷,在之後的三年,不斷重複上演,像是翻拍劇。  退休後的楊裡克靠上網和打球度日,最常去一些討論時事的網站,還加了幾個探討時政的qq群。在廉政瞭望記者面前,他點了一根煙,伏坐在茶几前,喃喃地低訴,應該是已經太久沒有人面對面地和他討論那些陳年往事了。
  • 文革前後林彪如何抓住時機打好政治仗
    這裡有「走捷徑」(林說馬列著作是低級的,毛主席著作是高級的,學習毛著,這是捷徑),「背警句」(學毛著,不要背那麼多,要挑選最好的,背上那麼幾十句,就差不多了),「四個第一」(政治工作第一,人的因素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三十字方針」(要帶著問題學、活學活用、學用結合、急用先學、立竿見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提出了「頂峰論」(毛澤東思想「站在現代思想的頂峰」)和「三八作風」(將毛澤東
  • 總部和總參讓圍殲一個營,他卻吃掉三個旅,毛主席贊他八個字
    開戰前,毛主席把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叫來,問他:聽說印度軍隊還有一些戰鬥力,我們能不能打贏啊?張國華堅定地回答:打得贏,請主席放心,我們一定能打贏。毛主席還是有點擔心:「也許我們打不贏,那也沒有辦法,打不贏也不怨天不怨地,只怨我們自己沒本事。最壞的結局無非是印度軍隊侵佔我們的西藏。西藏是中國神聖的領土,世人皆知,天經地義,永遠不能改變的,總有一天會奪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