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耳邊時常會充斥著這樣的言論:「女孩子,別讀那麼多書了,沒啥用,幹得好不如嫁得好!讀再多的書,最後還是要嫁做人婦,洗衣做飯,圍繞灶臺鍋邊轉。」
說這些話的人,甚至還會舉出一些列的例子,類似:清華畢業生還不是在賣豬肉、韓寒高中就輟學了、大學畢業的給高中畢業的打工。聽著頭頭是道,最怕信以為真。
女生化妝被老師罰,怒懟「不讀書,我一樣嫁得好」
17歲的夢夢正在讀高一,成績並不好,從小到大就被母親灌輸著「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讀書無用]論,媽媽對夢夢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女孩子,只要長得漂亮,不需要讀書,一樣可以嫁得好。
悲哀的是,夢夢對此話也信以為真!某天,夢夢因為放學後著急去逛街,怕沒時間化妝,便將書堆放在課桌前面,自己低著頭化起妝來。以至於老師走到面前了,夢夢才發現。
看著手拿口紅的夢夢,老師生氣至極,嚴厲的批評了夢夢,然後苦口婆心的勸夢夢:「你現在不是化的妝,是化的自己的前途;換句話說,現在多讀書,以後才有好工作,甚至嫁到好婆家」。誰知夢夢聽後不服,當場怒對老師:「不讀書,我一樣嫁得好」。
第二天,老師將夢夢上課化妝一事告訴了家長,卻沒想到這件事在夢夢媽媽眼中[很正常]。並直言:「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嘛啊!最終都是嫁做人婦。我女兒這麼漂亮,以後肯定能嫁個好人家」。
聽著夢夢媽媽的一席話,老師徹底傻眼了,都這年代了,怎麼還會有這種思想的人。真是媽媽三觀不正,孩子悲劇一生。
不讀書,真的能嫁得好嗎?
老家鄰居有一對兄妹,妹妹乖巧懂事,成績也很好;而哥哥調皮搗蛋、學習成績差,看書時總躲著玩手機。儘管哥哥成績差,父母總是拿錢讓其去補習;馬上就要中考的妹妹,也想補習。
父母臉色一黑,嘲諷的說道: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嘛,能認字就行了,最終還不是[肥水流到外人田,嫁得好就行了]。
可不讀書,真的能嫁得好嗎?
灰姑娘嫁王子的時代早都過去了,如今的婚嫁都會把雙方基本條件,擺到「臺面」上來說。像一些相親網站,在入駐時就會要求填寫各種資料,系統會按照收入的高低、是否有房子車子等條件,來自行篩選匹配。
有人預測,未來的相親模式,會由機器人通過男女雙方的知識結構、身價、興趣愛好來匹配。換句話來說,如果你是研究生畢業,系統若沒有漏洞,是不會給你匹配小學畢業的。
所以,現在不認真讀書的你,將來怎麼會擁有選擇權呢?況且你的圈子層次,就覺得了你的人生走向與選擇伴侶的對象。
正如楊瀾在一次採訪中所說:女人不僅要嫁得好,更要幹得好!仔細觀察身邊那些嫁得好的人,大多自己也幹得好。
比如最近熱播的《三十而已》中,女主角顧佳,就是眾人眼中嫁得好的人!但其實,顧佳能擁有今天,完全是自己努力而得來的。煙花公司可以沒有老公許幻山,但一定不能沒有顧佳。
不讀書的人,到底會輸了什麼?
在一次主題演講中,有人這樣說道:「不讀書的人,一年365天中,只真正活了一天;而讀書的人,在365天做活了364次」。
看似偏激的說法,也暗含道理,尤其是如今短視頻盛行,很多人沉迷於其中無法自拔。環顧身邊,每晚沉迷手機、遊戲到凌晨的人數不勝數,白天卻整天萎靡不振,無心學習與工作。這無異於精神鴉片,久而久之,就會讓你的思想變得狹隘,成為「井底之蛙」。
據相關數據統計發現:小學文化水平到高中文化水平的人,年收入差距不是特別大;但與大學畢業生相比,差距就很明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平均年收入水平往往是受教育程度低的6倍多。
從古至今,靠讀書改變命運的女孩子比比皆是;而那些不愛讀書的女孩子,最終多數都會隨波逐流。
讀書,或許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要想改變命運,一定需要讀書;女孩子要想嫁得好,還得多讀書!
孩子不愛學習,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父母跟孩子都要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舉足輕重,尤其是媽媽!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新聞:一位18歲的女孩,正在讀高三,被父母留在家裡幹活,原因是[女兒是別人家的,讀書多沒用]。
常言道:一個三觀不正的媽媽,是難以教育出一個有見識、有格局、有出息的孩子的。
因此,要想孩子愛上讀書,首先父母需要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從而影響孩子。讓孩子知道讀書的目的,甚至幫助孩子樹立明確的讀書目標,給她講述[看得見]的未來,喚起她學習的動力。
其次,分析孩子厭學的原因
很多厭學的孩子,究其原因,很有可能就是[不會學習]或者[學不會],時間一長,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01、針對不會學習的孩子
以前班上有個同學,從早到晚都在看書學習,課間大家都在嬉笑打鬧,她從不離開座位。就連老師都表揚她[很努力],可每次考試,她的成績卻不盡如人意。針對這類孩子,他們需要的就是[好的學習方法]。
因此,父母應該告訴孩子:①對自己喊停,該休息的時候要休息,要注意勞逸結合;②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弄懂弄透徹每個知識點,課後再做深度思考;③尋找合適的學習方法,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建立錯題本,每次考試後及時總結,分析錯題。
02、針對學不會的孩子
學不會的孩子,歸根結底,就是認知能力低。據研究表明:從初一到初三的孩子,認知能力並不是均等化的提升,有的孩子認知能力高,有的則很低。
針對這類孩子,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改善學習方法,放鬆心情,調整好狀態,做到勞逸結合。
最後,多支持鼓勵孩子
上高中時,地理成績很差,但新來的地理老師卻非常親切,每次上課都會抽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正確後就會鼓勵我。漸漸的,我越來越喜歡上她的課,地理成績也慢慢好起來。
有次考試終於及格了,地理老師更是當眾表揚我,肯定了我的努力。要知道以前的地理老師,從不抽我回答問題,在老師眼中,我就是一個小透明。
對於厭學的孩子來說,父母可以多一點鼓勵與支持,少一點期望跟打擊,以免讓孩子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總而言之,父母作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而孩子也是父母的影子。相信天底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父母一定要學會正確的愛孩子,別讓自己的傳統思想,禁錮了孩子一生。
聲明:圖片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內容無關,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