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鄭州12月30日電 (石國慶)30日,經過氣象專家篩選和網上公眾投票,河南省氣象局通報2016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分別是:
1.「7.19」罕見特大暴雨襲擊豫北,林州創「75.8」以來全省日降水量極值
7月19~20日,全省出現今年汛期最強降水過程,大部分地區出現暴雨,安陽市出現罕見特大暴雨,安陽全市平均降水量為198.5毫米。降雨量最大出現在林州市東馬鞍,日降水量達703毫米,超過林州市常年平均降水量(649毫米),僅次於「75.8」駐馬店颱風暴雨1060毫米的日降水量。
2.冬季霧霾頻發,最嚴重汙染年底籠罩中原
12月河南省多次出現大範圍霧霾天氣過程。12月17~21日,年內最嚴重汙染攻陷中原,河南全省出現霧霾天氣,多地空氣品質指數「爆表」,等級達嚴重汙染。此次霧霾天氣過程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部分時段能見度低,對人體健康和交通產生較大影響,12月20、21日,全省共有10個地市發布停課通知。
3.「7.9」 新鄉超強暴雨,日降水量達歷史極值兩倍
7月8日夜~9日,新鄉出現特大暴雨,輝縣站和新鄉站日降水量分別為439.9毫米和414.0毫米,達到當地歷史日極值的2倍,高出汛期(6~8月)降水常年值的20%。新鄉市降雨持續近10個小時,造成新鄉、輝縣等地出現嚴重城市內澇、農田漬澇,還影響到京廣鐵路和高鐵運行。
4.11月下旬寒潮暴雪來襲,對交通和設施農業影響較大
11月20~22日全省出現下半年以來最強寒潮暴雪天氣,各地最低氣溫在-12.6~-0.6℃之間,降溫幅度在7℃~16.6℃之間,有90個站(佔總站數的81%)達到寒潮等級。22日沿黃及其以南地區出現大到暴雪,最大積雪深度新鄭達33釐米。此次寒潮暴雪驅散了前期的霾汙染天氣,但對交通運輸帶來了不利影響,造成高速公路封閉、航班取消、高鐵晚點、地鐵人員爆滿,設施農業也損失較大。
5.初夏強對流天氣頻發,災害損失嚴重
6月河南省多地遭受強對流天氣襲擊。6月4~6日,全省有10個省轄市的33個縣(市、區)相繼出現雷暴大風、短時強降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輝縣市最大降雹直徑3釐米,南陽西峽縣瞬時風力達12級。造成全省109個鄉鎮部分農作物受災。6月13~15日,豫北、中東部地區9個省轄市的27個縣(市、區)相繼出現雷雨大風冰雹天氣。濮陽市瞬時風速22.5米/秒(9級),冰雹如雞蛋大小。
6. 年初寒潮席捲中原大地,多地創新世紀以來低溫極值
1月22~24日受強冷空氣影響,河南省出現寒潮和降雪天氣。全省大部分地區(佔總站數的75%)最低氣溫降至-18~-10℃,有29縣(市)日最低氣溫創2000年以來歷史同期最低極值,其中範縣(-18.0℃)最低。部分地區48小時氣溫降幅達10度以上,達到強寒潮標準,其中濬縣(12.7℃)、淇縣(12.6℃)、封丘(12.3℃)降幅最大。低溫伴隨大風天氣,使人體外出體感溫度更低,感覺更加寒冷。
7.入汛首場暴雨來勢迅猛,信陽受災嚴重
6月30日~7月1日,信陽市淮南山區普降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其中新縣站日降水量為225.7毫米,突破建站以來日降水量歷史極值,新縣、商城2縣部分鄉鎮降水量超過300毫米,新縣局部地區山洪爆發。
8.夏季高溫天氣多發,最長連續高溫日數達11天
今年夏季全省出現了3次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6月22日,全省平均日最高氣溫達36.9℃,有 92%的站點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7月22日~8月1日,全省出現持續時間達11天的年內最強高溫天氣過程,7月下旬全省旬平均氣溫達30.2℃,較常年同期偏高2.9℃,為1961年以來次高值。8月12日全省76%的站點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
9.秋季降水持續,連陰雨對秋收與麥播不利
10月19~28日全省87%的站點出現持續5~9天的連陰雨天氣,全省平均降水量為90.8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0.5倍,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值,過程雨量大、影響範圍廣,使前期氣象乾旱徹底解除,但氣溫偏低、光照不足對秋收與麥播有一定不利影響。
10.氣候變暖不容忽視,全省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最高
截止12月28日,全省平均氣溫為15.7℃,較常年偏高0.9℃,為1961年以來最高值。四季氣溫均偏高,其中春季偏高1.4℃。
(責編:黃莎、楊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