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和家長都發現了,在小學、初中甚至是在高中裡,女生的表現總是容易更優秀一些。成績上,她們表現很好;甚至在班級管理中也很多女班長、女學委、女團書……心理上,女孩子也往往比男生表現得更成熟。
「就教育界的整體狀況而言,學生的女強男弱已經是常態。」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邵志芳這樣說道。
女生高考錄取比率上升,男生處於弱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呢?究竟該如何「解救」我們的男孩?
1
高考裡,男生考不過女生了,男孩「全面」落後,你注意到了嗎?
2015年在安徽大學召開的一場重點大學中文發展論壇,與會的各大學校長、文學院院長對大學文科普遍存在男女生比例嚴重失調的現象,都表達了深切的擔憂。
南開大學中文系2015年招收82位學生,當中僅有10餘位男生;北京語言大學女生比例則高達83%,校方甚至坦言自主招生「就為了招男生」,不然男生更少。
「以前大學錄取的新生裡,男生比女生多,這個問題還不太突出。進入以新世紀以來,女生表現比男生好,引起人們的反思。」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女生通過高考成為普通高校學生的比例持續攀升。據統計,女生佔全部錄取學生的比例,1999年為40%,2007年達到53%,2013年則達到55%。
「中小學階段男生多而專科、本科、碩士階段女生多,凸顯了『女強男弱』的局面。」邵志芳介紹,就教育界的整體狀況而言,學生的女強男弱已經是常態。
反映在高校攻讀各學位的女生人數上,除了女博士生僅佔36.93%不足半數之外,女碩士佔51.65%,女性本專科生達到52.12%。但在基礎教育層面,女生總人數卻少於男生,全國高中女生所佔比例為49.98%,初中和小學生比例則不超過47%。
同樣的,近年來,「狀元郎」向「狀元花」轉變的趨勢也已突現。「筆者對高考狀元的統計發現:1999-2008年間,高考狀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其中,文科狀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7.9%,理科狀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狀元郎』已成過去式,『狀元花』則更為貼切。」
2
為什麼男生逐漸在高考中落後了?
原因一:女孩教育同樣受重視,「男孩危機」西方國家早有
【狀況】女強男弱,西方國家早有: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西方國家就有出現了這種現象。
2009年,布林等人對8個國家的教育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教育不平等現象的減少,美國男女學生的差距從1947年開始縮小,到1979年,大學錄取新生中女生比例超過男生,並持續擴大。
【專家解讀】男孩女孩都是寶,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社會進步
在一個家庭裡有多個孩子的情況下,受千百年「重男輕女」傳統思想影響,家長往往優先保證男孩接受教育。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家庭子女數的下降以及女性自立自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父母願意將孩子送進大學。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後,一對父母生一個孩子,男孩女孩都是寶,對女孩也會創造條件讓她讀大學。這將會開發出一半人口的智力資源,也將大大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原因二:隨著高考錄取率發生變化,男女錄取比也會發生變化
【狀況】成績差的男生多,被淘汰的也多
「在應試教育之下,男『差生』越來越多,女『優生』也越來越多」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李文道表示。
當前,上海高考錄取率已達八九成,成績差的學生中男生比較多,被淘汰的也多,所以總體上女生佔優勢。這種現象也在初中升高中的過程中體現出來。
【專家解讀】錄取率大於50%時,被錄取女生多於男生
男生和女生認知能力存在差別,男生個體差異大,好的很好、差的很差,而女生整體較穩定,很好或很差的人數相對較少。
如此一來,隨著高考錄取率發生變化,男女錄取比也會發生變化。假定男女生平均成績完全相同,當錄取率為50%時,男女錄取人數各佔一半;錄取率小於50%時,被錄取男生多於女生;錄取率大於50%時,被錄取女生多於男生。
原因三:學科優勢被消解,女生數學也不差
【狀況】男生優勢能力較難考察,女生在應試中更「吃香」
根據相關研究,女生在語言、識記、表達、運算等方面優於男生,現行考試制度,能夠考察的也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而男性具有優勢的想像能力、創新意識、實驗操作等方面的優勢因為種種原因卻難於考察。」有老師這樣指出。
高考科目為「語、數、外加文(理)科綜合」,俗稱「3+X」。3加X科目改革之後,高考科目中的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科各佔150分,在總分中所佔比重較大,而三門中語文和英語兩門為語言類科目,客觀上對女生較有利。
【專家解讀】語文英語女生具有認知優勢,數學方面男女旗鼓相當
當前高考科目普遍以語文、英語和數學作為主要科目,研究發現,在語文和英語兩門科目上女生較男生具有認知上的優勢,而數學方面男女旗鼓相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高考成績性別差異。女生語文和英語兩科成績較好,而男生在數學上的優勢在逐漸消解。
有學者研究發現,對語文而言,除了理解能力外,女生在語文識記、分析、評價、表達、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均優於男生。
就數學而言,男生的空間想像能力、抽象概括、創新意識方面優於女生,而女生在數據處理、運算求解、應用意識方面優於男生。總體而言,女生的優勢體現在言語、知覺和計算能力等方面,男生的優勢體現在科學、機械推理和空間能力等方面。
原因四:完全以高考分數決定錄取,招考模式致失衡
【狀況】沒有設置更多文科專業,工科院校女生增多
廣東商學院主管招生的副校長於海峰在12年曾表示,在10年前,該校是男女對半,或者男生稍多。但今年女生成了男生的2倍,而且在過去男生佔主導的計算機類專業和數學類專業,女生比例也逐步增加了。
並且,近年來,工科大學也呈現出女生增多的狀況,「這些年,學校的女生的確多了起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有關負責人今年5月表示,我們男女生的比例目前是3.5:1,十多年前的女生比例更低,為7:1,逐步過渡到6:1、4.5:1。在專業設置上,學校沒有設置更多的文科專業。
【專家解讀】建議逐步探索在部分院校和專業加大自主招生的比例
完全以高考分數決定錄取的招考模式,是導致一些院校和專業性別失衡的制度性因素。
當今中國在普遍實行平行志願高考錄取模式的情況下,無論什麼學校什麼專業,錄取新生基本上完全取決於志願報考者的分數高低,高校很少有自主權。
有些外語院校無法也不敢錄取分數稍低一些的男生,導致部分院校的性別比例過度失衡。
3
「男孩危機」如何在教育中得到解決?
方法一:改變傳統評價模式
傳統的應試教育下的評價模式往往將「規矩」、「聽話」放在第一位,男孩子好動、好奇的優點,在評價制度面前,成了致命的弱點,這些孩子不得不收斂起自我個性,學會馴服和聽話。久而久之,錯過了天性的舒展、最佳的人格發展階段。
方法二:引導男孩學會自律
男孩往往更好動、更不服從,應試教育強調紀律服從和知識灌輸,這種他律有時候會適得其反,甚至引來孩子的反叛,更好的辦法是採取適當的方式引導孩子提高自律的能力。
我們在孩子面前所做的一切都會深深植入孩子的內心,責罵、威脅和喊叫不能幫助孩子建立規矩,父母和老師首先需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的示範。
方法三:女教師評價有利於女生,發揮男教師的價值
有女教師提出,就算她關注幼兒的性別差異,由於自身的性別特徵,在組織活動時,也會在無意中忽略學生的性別差異,對男生、女生統一評價,而這些評價更有利於女生獲得積極認同。
方法四:接受男生的成長期
應試教育忽視男孩早期發展落後於女孩的事實。研究證實,在幼兒小學階段,男孩的生理髮育、心理髮育都落後於女孩,如有研究顯示:3.5歲女孩的大腦語言區相當於5歲男孩的水平。
在學業壓力不斷下移的今天,許多男孩已經跌倒在起跑線上。所以,要更加接受男生成長期更長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