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畢馬威眼裡,什麼才是好的汽車科技公司?

2020-12-14 吃魚不多餘

隨著汽車與科技的融合,人們圍繞出行展開了一場極大的想像,這其中蘊含的巨大能量基本上可以顛覆以往的汽車行業。

畢馬威作為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和諮詢機構,很早就觀察到了這場變革的動向,所以從去年開始他們就進行了一項「領先汽車科技 50 企業」的評選活動,去年的榜單結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查看一下。最近,他們開始籌備 2018 年的評選活動,畢馬威中國科技與創新總監吳玥對評選領域和評選維度做了下面的這些解讀,最終的評選榜單結果將在明年 3 月份公布。

評選領域與評選維度

2018 領先汽車科技 50 企業主要從智能網聯、汽車後市場、汽車製造技術以及出行方式四個領域中去尋找優秀的企業,我們先看看這四個領域中都有哪些方向的細分公司。

在智能網聯方面包括:1. 硬體提供商(傳感器、晶片、車載電子設備)2. 軟體服務提供商、數據智能服務商 3.TSP 集成商、運營商 4.ADAS 方案提供商 5.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6. 感知智能(語音識別、機器視覺)、HMI 7. 指揮交通 8. 高精度地圖、路徑規劃 9. 雲平臺 10. 數據安全

在汽車後市場服務方面包括:1. 汽車電商(新車、二手車)2. 汽車金融、保險(UBI)3. 汽車養護、維修及配件 4. 停車泊車、充電加油等其他車主服務

在汽車製造技術方面包括:1. 新造車公司 2. 新能源(電池及 BMS、電池回收、電機、電控)3、車身輕量化

在出行方式方面包括:1. 租車類 2. 打車類 3. 拼車類 4. 代價類 5. 車隊管理類

在評選維度上,畢馬威將會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進行整體評估,主要從以下 6 個維度去考慮:1. 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2. 對傳統汽車產業的變革與賦能 3. 財務健康狀況與增長水平 4. 市場認可度與細分領域發展潛力 5. 估值與資本市場認可 6. 團隊能力與企業創新機制

畢馬威在去年評選這個榜單的時候,評選領域只有三個,今年相較於去年增加了一個「汽車製造技術」,可見這一年在汽車製造上有了不少質的進步,其中新造車應該在其中貢獻了不少的力量。

我們看完這四個方面的細分解讀,就能發現汽車行業正在同時發生很多機會爆炸,每一個發展方向都蘊藏了很大的能量,能迸發出更多的可能。這些元素共同作用在我們的社會之上,並不是純淨物與純淨物之間簡單可控的化學反應,而是多種混合物共同作用出得生態反應(我怎麼突然想到了賈老闆曾經鼓吹的生態化反)。

畢馬威觀察的到一些現象

針對目前一些新技術的運用,比如智能網聯與汽車的結合,無人駕駛在一些特殊場景中的運用,以傳統車企的一些改變,geekcar 在訪談環節拋出了一些問題,畢馬威中國科技及創業企業合伙人張昕以及畢馬威中國科技與創新總監吳玥代表畢馬威從全局的角度談了談他們的觀點。

在智能化與汽車的融合上: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技術在最近五年開始爆發,中國在這些技術上有一定的研究積累和人才儲備,而且中國有足夠多足夠大的應用場景,所以在汽車智能化上中國有明顯的後發優勢。

在中國,這些新技術掌握在科技巨頭 BATJ 以及其他一些科技公司手中,這些科技基因能夠讓汽車這個產業更「開放」,讓汽車有更多的可能。這將左右汽車在未來人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未來它將不僅僅是出行工具,還會有更多功能的延伸。

在無人駕駛技術的運用上:

目前來說,距離真正實現完全無人駕駛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但是想要快速運用無人駕駛技術,在一些特定場景下還是可以實現的,比如說港口、礦山、高速貨運、自動泊車或者封閉園區等等。這些其實是中國實現技術突破的沃土,畢馬威認為在中國這些方面的應用可能會走得更靠前。至於 Robotaxi,雖然很難實現,但是對於這個終極前景大家還都是認可的。

對於傳統車企的一些改變:

隨著出行方式越來越多,共享出行逐漸被大眾接受,傳統車企也在或主動或被動地運用科技的力量轉變自己的角色,他們不再甘心製作一個 OEM,有的正在慢慢轉變為出行服務商。畢馬威認為這是一個好的事情,因為市場總是需要競爭,同時大家也能感受到傳統車企對於科技能力的焦慮,他們可能選擇投資併購,也有可能選擇自主研發,總之他們已經開始布局了。

還有一些有趣的發現:

目前市場正在經歷資本的寒冬,但是畢馬威還是比較樂觀的。因為寒冬不代表停滯不前,而是會讓資本更加冷靜、謹慎,他們不會停止對好的技術、好的團隊進行投資。

去年畢馬威做過一個統計,像自動駕駛、車聯網這類的硬科技公司,他們的研發人員往往要超過 80%以上,但是今年他們發現,這些公司已經開始大批量招攬商務人員了,比如 2G、2B 的。主動選擇與政府、其他企業溝通合作,不僅只是深耕研發,也在積極試探實際的落地場景,這是一個變化的趨勢。

在這場變革中,畢馬威要扮演一個什麼角色?

汽車行業這場變革很早就有聲音出現,但是發展到現在,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應用上依然處於一個萌芽階段。畢馬威從一個諮詢公司的角度出發,他們希望能夠從變革的初期就深入地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

首先他們是一個行業的觀察者,他們把觀察到的行業動向通過白皮書或報告的形式傳遞給資本圈、創業圈、科技圈、企業圈,甚至是普通的用戶。其次他們希望通過一些財務、稅務、商業諮詢等方式,幫助一些科技創業企業解決他們遇到的商業化瓶頸,或者幫助傳統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最重要的是,畢馬威會積極作一個參與者,從智慧出行的創新體系出發,幫助創新生態系統中各方參與者,促進技術、知識的轉移和流動,以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簡單來說,畢馬威面對一個企業客戶,要幫他們解決問題,要幫他們分析可能的技術路徑會是什麼,關鍵的核心技術在哪裡,熱點在什麼地方,這個企業在這裡面有什麼樣的機會,要做什麼事兒,是和別人一起做,還是要自己做?為企業提供技術上的支撐,幫他們做創新技術路徑分析,幫他們對接創新生態系統中的合作,這是畢馬威在做的事兒。

相關焦點

  • 畢馬威第三屆中國汽車科技50強榜單揭曉
    論壇圍繞智慧出行的各類應用場景迎接變局,由汽車走向「未來車」的行業最尖端課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年會現場,舉辦了畢馬威第三屆中國汽車科技50強榜單頒獎典禮,對上榜企業進行表彰嘉許。年會現場,畢馬威中國為第三屆中國汽車科技50強榜單的上榜企業舉辦了頒獎典禮。
  • 看第三屆(2019)畢馬威中國領先汽車科技50
    「2018畢馬威中國領先汽車科技50企業頒獎典禮暨2019評選啟動儀式」。來自整車廠、投資機構、汽車科技企業及行業協會各界的百餘位來賓參與了本次頒獎典禮,共同探討新形勢下汽車產業發展之道,見證第三屆(2019)畢馬威中國領先汽車科技50啟動。   汽車製造的十年黃金時代已然逐步向白銀時代過渡,在業界已成為一種共識。
  • 畢馬威「中國汽車科技50強榜單」揭曉 專家探討科技引領「未來車」
    中新網北京10月23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23日從畢馬威中國獲悉,畢馬威第三屆中國汽車科技50強榜單日前揭曉。該榜單旨在促進中國汽車科技領域的行業合作,助力更多有潛力的、未上市的創業公司發展。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諾伯特說,畢馬威中國於2017年首次設立汽車科技榜單。本屆榜單基於過去一年的調研,持續關注智能網聯、汽車後市場服務、出行方式和汽車製造等領域的科技企業,展望汽車產業發展動向。
  • 畢馬威中國發布領先汽車科技企業50榜單
    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22日從畢馬威中國獲悉,最新發布的第三屆領先汽車科技企業50榜單基於過去一年調研,持續關注智能網聯、汽車後市場服務、出行方式和汽車製造四大領域科技企業,展望汽車產業發展動向。
  • MINIEYE獲畢馬威2019汽車科技50強
    畢馬威(KPMG)於近日發布2019中國領先汽車科技50強,MINIEYE(佑駕科技)榮登榜單。這也是畢馬威第三次發布汽車科技榜單,旨在促進中國汽車科技領域的發展。畢馬威持續聚焦汽車科技領域,第三屆中國領先汽車50榜單評選延續一貫嚴謹的態度和深度調研方法,針對汽車科技領域未上市的企業,從技術與模式創新、財務健康狀況、對傳統汽車產業的變革、市場認可度、估值與資本市場認可、團隊能力六大維度,對企業進行全面評估。
  • 畢馬威:科技創新將打破金融及汽車領域現有格局
    中新網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 周銳)畢馬威28日表示,科技行業正不斷推動空前的全球跨行業創新,預計創新步伐還將加快。從行業看,科技創新有望打破金融和汽車領域的現有格局。    資料圖:2017第十六屆青島國際汽車工業秋季展覽會。 中新社記者 劉暢 攝  畢馬威中國28日在2017未來論壇年會現場舉辦媒體見面會。
  • 畢馬威城市科技勢力報告:上海北京秒殺東京紐約?
    東京政府還為未來五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提供了3.3億美元的資金支持。磁懸浮方面,日本的最新磁懸浮列車也以每小時374英裡(603千米)的行駛速度走在世界前列。根據London&Partners二月發布的調研結果顯示,2016年,倫敦成為了全歐洲吸引投資最多的城市。而事實上,英國也確實是歐洲國家中,投資科技產業最多的國家。倫敦的科技重心在於大數據、金融科技,以及數字科技。
  • 畢馬威亮相金博會 共襄盛舉引領金融科技行業新方向
    作為此次金博會的國際合作夥伴,畢馬威將分享2020年領先金融科技50企業評選進展,引領金融科技行業風向,並於9月18日上午在金博會主論壇舉辦主題為「擁抱金融科技,畢馬威賦能新現實打造新場景」的專題論壇。
  • 畢馬威報告:中國六家公司入選「顛覆性公司榜單」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近日,國際諮詢平臺畢馬威發布全球《顛覆性公司和商業模式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報告顯示,在年度全球科技顛覆者榜單中,前三名分別為亞馬遜、蘋果和阿里巴巴;另外,在千禧一代看來,排名前三的最具創新遠見的科技公司領袖分別為馬斯克、馬雲和比爾·蓋茨。
  • 原畢馬威中國科技與創新業務總監吳玥加盟鐵甲 出任戰略與融資VP
    近日,工程機械網際網路綜合服務平臺鐵甲宣布,原畢馬威中國科技與創新業務總監兼畢馬威創新創業共享中心運營負責人吳玥女士,正式加入鐵甲,擔任戰略與融資VP兼CEO業務助理。
  • 2019畢馬威中國領先金融科技50企業——中譯語通 助力科技創新
    2019年12月23日,「2019畢馬威中國領先金融科技50企業」榜單在北京發布。中譯語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譯語通」)作為畢馬威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圖譜中的綜合技術企業,與螞蟻金服、微眾銀行、中證信用等企業獲選榜單。
  • 畢馬威公布全球金融科技公司百強 螞蟻金服連續第二年居榜首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畢馬威全球金融科技與金融科技投資公司H2 Ventures公布全球金融科技公司百強名單,多家中國及亞太企業位居前十名。中國企業方面,今年有三家晉身十大,包括排首位的螞蟻金服,第三位的京東數字科技,以及第六位的度小滿金融。值得注意的是,螞蟻金服連續第二年位於榜首。畢馬威表示,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持續強勁的同時,當地金融科技格局也有所變化。
  • 安全至上,思必馳榮獲2018畢馬威中國領先汽車科技50強
    3月28日,2018畢馬威中國領先汽車科技50榜單新鮮出爐。該榜單歷經6個月,走訪100+汽車科技企業,經過嚴謹縝密的篩選,最終完成。憑藉近來在智能車載後裝、前裝市場的亮眼表現,繼2017年上榜之後,本次思必馳再度榮登榜單。
  • 法大大入圍畢馬威中國「領先消費科技50強」榜單
    8月12日,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首次發布了《中國領先消費科技50企業報告》及榜單,法大大作為國內電子籤名行業唯一上榜企業,榮獲中國領先消費科技50·領軍企業殊榮。《中國領先消費科技50企業報告》由畢馬威發起、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指導,聚焦數位化終端觸點、消費者運營、全鏈路業務中臺、數據中臺和數據智能、數位化供應鏈、數位化管理和智能技術等七個消費科技領域,旨在發掘中國消費科技領域內推進數位化、智能化的高成長企業。
  • Livox榮獲KPMG 2019年中國領先汽車科技企業50強
    深圳大疆創新孵化的雷射雷達領域後起之秀Livox覽沃科技,今天榮登畢馬威(KPMG)發布的2019年中國汽車科技企業50強榜單。畢馬威中國汽車科技領先企業50榜單(排名不分先後)2020年對於全行業都是巨大的挑戰,Livox能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獲取該份殊榮,是行業、市場和客戶對Livox這家雷射雷達生產商的最大認可,Livox表示其有信心在生態算法、產品等多個方面給到市場及客戶更滿意的答卷。
  • 畢馬威全球創新報告:美國企業高管最「害怕」這家中國公司
    美國公司高管最擔心這些企業可能顛覆他們封面新聞記者 崔江6月11日,在最新出爐的畢馬威2018全球技術創新報告中,列出了對美國800個企業高管的調查結果:阿里巴巴成為了該報告有史以來第一家上榜的中國公司
  • 2020畢馬威中國領先消費科技TOP50,眾盟科技榮耀登榜!
    期間,大會特別聯合世界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KPMG),重磅發布「畢馬威中國領先消費科技TOP50企業榜單」,眾盟科技憑藉在商業智能服務領域的大量成功實踐案例榮耀登榜。大會以「從數位化邁向智能化」為主題,通過為期兩天的主場會議、兩場平行論壇、三場技術專題講座,就全球最前沿的零售技術進行展示與交流,分享創新商業模式,探討中國零售業數位化轉型的最佳實踐。
  • Wirecard財務造假,畢馬威的報告都說了什麼?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23日晚間消息,幾個月來,Wirecard一直滿懷信心地認為,畢馬威(KPMG)一定會證明自家的會計帳目是正確的,且可以據此對所有懷疑它的人作出最有力的還擊。然而事與願違,畢馬威會計事務所周二公布的一份報告卻導致Wirecard股價暴跌。
  • 畢馬威南京分公司喬遷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龍昊)11月21日,畢馬威南京辦公室喬遷儀式於南京市玄武區舉行。繼2008年畢馬威企業諮詢(中國)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在落地和開立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2015年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南京分所獲得財政部批准並取得營業執照,2017年畢馬威在南京設立智能創新空間並致力於用科技賦能行業發展後,本著對華東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洞察及領先的企業服務能力,畢馬威在紮根南京的第11個年頭喜迎喬遷,為畢馬威中國的整體布局增添了重要一筆。
  • 畢馬威:上海有望取代矽谷成為全球科技中心
    網易科技訊 3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著名諮詢公司畢馬威日前發布調查報告稱,上海有望取代矽谷成為未來的頂級科技中心。畢馬威對近800家科技企業高管進行調查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人認為目前美國是最有前途的技術創新市場。與之前的調查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此前26%的人認為美國是全球科技市場的領頭羊。位列其次的是中國,佔調查總人數的26%;而印度位居第三,為13%。儘管受到英國脫歐以及德國柏林的有力競爭,但英國市場仍然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