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狗之路》裡的「鬣狗」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2020-12-13 邑人電影院

本文作者:李嘯天

一、「普什圖法典」及運用

「普什圖法典」,是中東一帶普什圖族部落中一種特有的道德和行為規範,它源自於風俗習慣和民族傳統基礎,是一套嚴厲的、但沒有成文的約定俗成法。就像英國憲法一樣,具有嚴格的約束力,卻不成文。

普什圖族是阿富汗的主體民族,在阿富汗人口有1500萬,佔總人口的45%。阿富汗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共有20多個民族,45%已足夠是第一大民族。而且,阿富汗的普什圖族人絕大多數都屬於遜尼派的哈乃斐學派,加上境內其他同屬於這一教派的民族,人數就達到了總人口的80~90%。拿公司做個比喻,就是以45%的股份,掌握了85%的掌控權。可以說,在宗教之上的中東地區,普什圖族在阿富汗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傳統的普什圖人舊照, 阿富汗埃米爾謝爾·阿里汗(Sher Ali Khan)及其兒子與部下。照片攝於1869年。)

普什圖族,另在伊朗有4500萬人,佔伊朗總人口的15%。但伊朗的主體民族是波斯族,佔總人口的66%,普什圖族完全說不上話。就像庫德人,在土耳其有1400萬,在伊朗有480萬,在伊拉克有450萬,在敘利亞有150萬,但真正形成影響力的,只有在混亂的敘利亞才擁有相當大的話語權。在伊拉克北部地區也有一定影響力,但在土耳其、伊朗就說不上話。這就是相對人口與絕對人口之間的優劣。

「普什圖法典」至今在普什圖部落裡依舊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國家層面的法律。在巴基斯坦現有的600多條法律中,只有44條在部落區適用,而這些法律條款對於封閉的普什圖族人生活幾乎沒有太直接的影響;部落裡的人幾乎都是依照自訂的法律與傳統生存。

整個「普什圖法典」在這裡沒用全部普及的必要,只說其中的一條,即「殷勤好客,客人至上」。

樂善好施,本來沒什麼,是淳樸民風的一種表現,但如果來客的背後有其他款曲,就會產生問題了。

如果來客並非善類,甚至攜仇而來,仇人跟隨其後,追殺而至,這種時候該怎麼辦?這就考驗主人的待客之道了。在普什圖族人的傳統裡,只要是來客,就要無區別地進行友善招待,而不管對方的身份,將前來尋求庇護的人交到敵人手中必將令自己身敗名裂。即便是落難的敵人跑到自己家中尋求庇護,也要傾力相助,保護客人不受傷害。如果不提供幫助,則與「謀殺」無異。

這是「普什圖法典」裡很重要的一條。

現實的例子有兩個。其一是恐怖大亨賓·拉登。賓·拉登。出生於沙特,在阿富汗抗擊蘇聯的戰爭中建立了蓋達組織。蘇聯撤軍後,拉登回到了沙特。但沙特剝奪了其國民資格,於是跑到非洲的蘇丹再次壯大。但蘇丹政府也驅除了他,這個時候無路可走的拉登,就向當時掌控阿富汗政權的塔利班尋求庇護。塔利班以抗蘇英雄的身份接納了拉登,奧馬爾也與拉登結成了良好的私交關係。不過,911發生後,美國要求塔利班交出賓·拉登。這就與「普什圖法典」產生了嚴重的衝突。

交出賓·拉登,就等於是交出了普什圖族的民族尊嚴。視尊嚴如性命的普什圖族,一旦失去尊嚴,就生不如死。而為了尊嚴,好戰的普什圖族人會選擇戰鬥到死。想想看,前陣子韓國有些好事者PS了一些照片,隨氣球釋放到了邊境以北,結果觸犯了對方的尊嚴。結果,造成了雙方政治關係的嚴重倒退。所謂的尊嚴問題,真的後果很嚴重。

美國的要求,形成的基本分歧造成了美國只能選擇將基地與塔利班視為同樣的敵人,一起打擊。對美國來說,只是簡單地打擊恐怖主義,但對於普什圖族來說,這種打擊則意味良多,複雜了很多。

另一個例子,也發生在阿富汗。電影《孤獨的倖存者》的結尾裡,有很好的描述。本片由馬庫斯·拉特爾(Marcus Luttrell)的同名回憶錄改編而成,他是美軍海豹突擊隊「紅翼行動」中唯一的倖存者。

美軍海豹突擊隊歷史上,「紅翼行動」是其最黑暗的一幕。

2005年6月,阿富汗庫納爾省山區,四名海豹突擊隊隊員,奉命執行一項名為「紅翼行動」的任務,在一個荒山上偵查某個塔利班頭目的行蹤。

結果,海豹突擊隊隊員剛進入山區,通訊系統失靈。緊接著,他們隱蔽的地點,就被幾個阿富汗牧羊人發現了。當他們選擇放過牧羊人之後,牧羊人沒多久就向塔利班告發了他們的行蹤,接著就是200餘名塔利班圍剿上來。

四抵二百,還沒有後援,結果可想而知。慘烈的戰鬥開始了,在交火中四名海豹突擊隊中的三人不幸戰死。好容易聯繫上了後方,結果前來支援的支奴幹直升機,被一枚火箭彈擊中,機上的16名士兵陣亡。

眼看著就要覆水難收。這時,讓人難以置信的一幕發生了:一個阿富汗村民,冒著生命危險,把唯一倖存的那個海豹突擊隊員藏到了自己家裡。

這位淳樸善良的普什圖族漢子,就是利用了「普什圖法典」。塔利班當然知道「普什圖法典」意味著什麼,他們對這位族人勃然大怒,但又悻悻然無可奈何,不敢去冒犯一位嚴守法典的族人的尊嚴。畢竟,塔利班一向倡導以宗教法管制國民,當然不好明知故犯,公然侵擾「普什圖法典」。

就這樣,這位海豹突擊隊成員無比幸運地得到了保護,並等來了美軍的援救。影片中,這位倖存者由馬克·沃爾伯格飾演,表現還是相當可以的。

這位普什圖族漢子因為袒護敵人,被塔利班寫進了黑名單。最後不得不帶著全家,離開自己的故鄉,移民到了美國。

二、「普什圖法典」與加拿大電影

《鬣狗之路》是另外一部講述「普什圖法典」的影片,而且是一部加拿大影片。

《鬣狗之路》作為加拿大影片,導演是保羅·格羅斯。他的另外一部代表作是《帕斯尚爾戰役》。我就是因為看過了《帕斯尚爾戰役》後,順藤將這部現代戰爭片看了。畢竟,都在自己的網盤裡躺著呢,串成串一起看挺好。

兩部影片都是反戰題材。《帕斯尚爾戰役》講的是一戰的故事,充分揭示了戰爭的荒謬性與無意義。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大部分人來源於歐洲移民,既有英國移民,也有德國移民。一戰爆發後,作為參戰國,加拿大移民後代要面臨不同的選擇:究竟是選擇回德國參加德軍,還是就地參加英國為首的協約國軍隊。

同一個家庭,女婿選擇加入協約國軍隊,嶽父選擇加入德軍,兩軍對壘,對戰中的嶽父與女婿,該是什麼樣的心理?這種的對壘,對家庭而言,除了盡顯荒謬,還有何意義?尤其是在帕斯尚爾那種大雨傾盆泥濘不堪的作戰環境裡,這種戰役就更顯得毫無價值。

《鬣狗之路》延續了《帕斯尚爾戰役》的反戰主題。它講述的是一個狙擊小分隊,在遭遇大批恐怖分子圍剿的時候,被一位普什圖長者以「普什圖法典」的名義拯救,將他們庇護在了自己家裡。但軍方上層人員,隨即想利用這位長者,作為己方的傀儡,來替自己消除異己,打擊對手。結果,貪戀的需求遭到了反噬。大批恐怖分子的圍攻之下,整個狙擊小分隊遭遇了滅頂之災。

這裡,就凸顯了外來者與本地文化之間的強烈衝突。你的原則與我的原則,你的想法與我的想法,完全不一樣,相互不融洽。這樣下來,在各自的算盤之下,造成了多輸的局面,反襯出了阿富汗戰爭的無意義。

三、《鬣狗之路》到底在講什麼?

《鬣狗之路》,這個名字有些讓人摸不到頭腦。鬣狗之路是「Hyena Road」的直譯,其實就是阿富汗有條路的名字就叫這個。就像是中國習慣將路連接的兩端來起名,像「京津高速」就是連接北京與天津,「沙陽路」就是連接了沙河與陽坊兩個鎮,等等。阿富汗的這條路,就是以鬣狗為名命了下名。所以,這個電影的名字,就是一條路的名字,與鬣狗沒啥其他的關係。這個電影的名字,如果翻譯成「鬣狗大道」或許會好理解很多。

《鬣狗之路》的故事,發生在阿富汗南方的城市坎大哈外的山區。坎大哈也是阿富汗第二大城市,塔利班反政府武裝組織的總部就設在這裡。

阿富汗戰爭爆發以後,北約軍隊屯兵坎大哈,加拿大作為北約成員國也參與其中。

作為加拿大影片,反映的自然只是加拿大軍方的故事。在坎大哈,加方打算要修建一條公路,以打通山地和沙漠的運輸障礙,並直插塔利班的心臟。這條公路就是「鬣狗大道」。

要想富,先修路。有路,對於改善當地環境當然是好的。但是,對於塔利班來說,修建好的大路,當然不是什麼好事。軍事上,武器及兵力的運輸便捷了,更大便利了北約軍隊。對於處於原始狀態的塔利班,他們當然不喜歡這樣。

抗戰時期,「百團大戰」的主要作戰意圖,就是要破壞日軍的交通運輸線。強弱分明的情況下,路只會對優勢的一方更有利,讓弱勢一方更弱。

所以,一方要修路,一方要毀路,矛盾衝突就有了,《鬣狗大道》就圍繞這個衝突展開。

加拿大軍隊派遣了四人組的狙擊手,時常守著這條即將竣工的公路。既為己方軍隊通風報信,又要及時清除恐怖分子的不法行為。

故事開篇不久,就是遠遠的一堆北約軍隊要從「鬣狗大道」上路過,結果狙擊小分隊提前在路邊發現了恐怖分子埋藏的地雷。當狙擊手用槍擊觸發了地雷,軍車安全了,但埋伏在周邊的恐怖分子不幹了。吃不了軍車,就不放過狙擊小隊。

大批恐怖分子圍了上來,小分隊邊打邊撤。他們決定撤到附近的一個村子裡,找建築物做依靠,好固守待援。

結果,他們撤到了一個在當地擁有重要地位的族人家中,房主老頭外號「幽靈」。「幽靈」用「普什圖法則」庇護了小分隊,讓他們毫髮無損地離開了。

加方基地情報官(本片導演保羅·格羅斯飾)對「幽靈」很感興趣,迅速調查他的身份,想要跟其進行深度合作。

就像日本鬼子進中國一樣,少量的北約軍隊,要想有效管控龐大的阿富汗地域,需要扶植本地勢力,作為傀儡,來為自己做事。「漢奸」與「阿奸」,性質是一樣的。

原本,北約扶植的阿奸是地方軍閥巴什·達爾烏·可汗,不過這傢伙是個兩面三刀的人,裡外通吃。既拿了北約的錢,又背地裡跟恐怖分子眉來眼去,極其不可靠。

所以,情報官就想利用「幽靈」,來將巴什·達爾烏·可汗除去,讓「幽靈」來做新的代理人。畢竟,以反恐維和為名義的加方,不好自己動手剷除地方軍閥。借刀殺人就完全不同了。

不過,「幽靈」與巴什·達爾烏·可汗之間,早就有瓜葛。「幽靈」,之所以被稱為「幽靈」,是他從小跟蘇聯作戰,但每次都能成功逃脫襲擊,被蘇聯人稱為「幽靈」。他也是傳說中的「沙漠之獅」,是阿富汗的「隆美爾」或者「巴頓」。巴什·達爾烏·可汗原本是他的手下,因為雞姦戰俘,被「幽靈」懲戒後趕出了隊伍。兩人之間,有舊仇積怨。「幽靈」本次回鄉現身,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族。

其實,開始恐怖分子襲擊狙擊小分隊的活動,幕後黑手正是巴什·達爾烏·可汗。當他看到加軍被「幽靈」所救,恨得牙痒痒。

後來,巴什·達爾烏·可汗去綁架了「幽靈」的兩個孫女。加軍的狙擊手小分隊,目睹了這一切,原本他們可以阻止綁架事件的發生,但情報官卻拒絕狙擊小分隊插手,理由是這是阿富汗內部的矛盾,我們不便參與。本地翻譯說,小女孩一旦被擄走,將會被賣走,受盡凌辱,是救不回來的。

即便這樣,情報官還是禁止加軍參與。他的目的是要著眼於大事。因為「鬣狗大道」即將貫通,慶祝儀式馬上舉行。作為邀請嘉賓,巴什·達爾烏·可汗將會參加,加方應該也邀請「幽靈」參加。這樣,在加方創造的機會下,「幽靈」會懷著私仇,幹掉巴什·達爾烏·可汗。

加方的算盤打的很如意。但「幽靈」並非一般人。他反綁架了巴什·達爾烏·可汗的兒子,並對其進行斬首。在慶祝儀式之前,「幽靈」就與巴什·達爾烏·可汗正面相對了。「幽靈」當面將巴什·達爾烏·可汗兒子的首級拋到地上。怒不可遏的巴什·達爾烏·可汗舉起槍來,要幹掉「幽靈」。

對於「幽靈」來說,他也知道自己的孫女,憑自己的力量是找不回來了。即便找回來,也不行,因為她們不再乾淨了。這也是「普什圖法典」裡有關尊嚴的問題。

每個普什圖男人都要保護自己的女人和領地,只有自己的母親、姐妹、子女和妻子享有好名聲,他的尊嚴才能得到維護。因此,普什圖人極看重女人的貞潔。如果知曉這一點,便不難理解為什麼普什圖人在婚後把妻子束縛在家中,沒有本人允許,妻子不允許與其他男子見面,更不能隨便與別的男子講話。

當「幽靈」對找回純潔的孫女不抱有希望,就只能殺掉巴什·達爾烏·可汗的兒子,然後相對尊嚴地死去。所以,當巴什·達爾烏·可汗舉起槍的時候,「幽靈」不再進行抵抗,而是選擇安然受死。

但巴什·達爾烏·可汗與「幽靈」的對峙,也發生在加軍狙擊小分隊的望遠鏡之中。而且,「幽靈」有恩於狙擊小組。對於狙擊隊成員來說,「幽靈」當時承擔了巨大的壓力,不惜犧牲來拯救他們。人心都是肉長的,小分隊成員無法接受救命恩人死於眼前的事實。所以,他們決意出手幹預。

而後方加軍情報官卻堅決要制止狙擊手的行動,因為他發現「幽靈」手刃了巴什·達爾烏·可汗的兒子後,仇釁已經挑起,他的利用價值就消失了,已經無法再作為代理人了。好的代理人,一定是身無汙點,享有威望的長老才行。自顧不暇,還怎麼做代理人。所以,情報官堅決不要狙擊手幹預,以免給自己找麻煩,阿富汗人內部矛盾就讓他們自己處理就好了

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方士兵,在關鍵時期,有權拒絕執行後方命令,可以根據眼前局勢相機行事。於是,狙擊手出擊了,一槍下去,巴什·達爾烏·可汗被爆頭。

麻煩,當然隨之而來。大批巴什·達爾烏·可汗的手下向狙擊小分隊包圍了過來。

這一次,不再有「普什圖法典」發生作用。即便是小分隊與「幽靈」會匯合,他們一起進行還擊,也沒有用。畢竟,小分隊只有四個人,加上「幽靈」,也只有五個人。更何況,戰鬥剛一發起,就有一名成員被爆頭。拖著他的屍體,其餘四個人邊打邊退,還是沒有一絲辦法擺脫圍攻。

好不容易抵達了安全屋。但四人小分隊已經去世三人。只剩下了重傷的隊長,以後同樣重傷的「幽靈」。

最後一刻,狙擊小分隊隊長,面對來勢洶洶的大批恐怖分子,呼叫基地火炮,向自己開炮。就像《英雄女兒》裡的王成一樣,「向我開炮!」

炮打響了,整部影片也差不多結束了。

後面,是一個狗尾續貂的拯救「幽靈」孫女的行動。只為彰顯加拿大人的高大上形象。

包括片中的愛情戲,基本上對整個故事的幫助也不大,只是增加了一些狗血戰地情慾,多了點商業看點。

這部片更多的還是,引人去思考。加拿大人在阿富汗,到底都幹了什麼?

他們為的,又到底是什麼?

加軍在阿富汗在幹什麼?扶持傀儡的戰略到底有沒有用?西方文化與阿富汗文化之間如何交融?

《鬣狗之路》沒有給出答案,只是拋出了問題,留下了問號。

但揭示本身就是答案,問題就在於「反戰」的主題,它所要講的,就是戰爭的無價值,平白無故的犧牲,沒有任何意義。面對偌大一個阿富汗,想要改變什麼,也很無力,不知道能做些什麼。反而是北約的介入,加深了當地的矛盾,帶來了腐化。

這樣的戰爭,還有什麼意義呢?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鬣狗到底是貓科動物還是犬科動物
    鬣狗到底是什麼科的動物?鬣狗名字裡有個「狗」字,外形看起來也像是狗,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認為它是犬科動物。但網上還盛傳著一種說法, 說鬣狗是貓科動物,如下面的截圖所示鬣狗科和貓科、犬科是什麼關係呢?分類關係如下圖(省略了一部分無關的科)大家在中學生物課上應該學過,「界門綱目科屬種」是生物分類學上的七個基本階元。
  • 落單鬣狗誤入獅子領地,被獅群集體「洩憤」,鬣狗:給個痛快!
    落單鬣狗誤入獅子領地,被獅群集體「洩憤」,鬣狗:給個痛快!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生活著無數的生物,它們每天都為了生存而進行著殊死搏殺,鬣狗和獅子毫無疑問是草原上的一對冤家,每當它們遇到落單,對方的時候都會想盡辦法的把對方弄死。
  • 鬣狗夜襲獅群,雄獅看到後,鬣狗下場怎麼樣了?
    在我們的腦海中國對獅子並沒有好印象,畢竟它是十分兇猛的動物,而且在草原上也是有著草原之王的稱號,很多動物看到獅子只能慌亂的逃跑,然而在大草原上還有一種名叫鬣狗的動物,在獅子面前卻絲毫不害怕,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鬣狗趁獅王不在,夜襲獅群,雄獅回來後發火咬死鬣狗女王。
  • 獅群屢遭鬣狗群搶食,鬣狗群憑什麼如此囂張
    只不過獅群雖然強大但也不是強到無敵的程度,在草原上還真有一個令獅群感到棘手的勁敵--鬣狗群。雖然獅子也喜歡恃強凌弱,沒事就搶搶獵豹、野狗或者鬣狗的食物,但單從打劫的成功率來說它們還真不是鬣狗群的對手。獅子群最喜歡的搶劫對象是那些獨自捕獵的食肉動物,它們會尾隨其後,待其成功殺死獵物後才開始"無腦式"硬搶,在將正主兒趕跑之後便開始哄搶食物。
  • 獅子和鬣狗明明是死敵,為何獅子只咬死鬣狗卻不吃?或有慘痛經歷
    例如,斑鬣狗群會對落單的雌獅以及幼獅發動攻擊,然後吃掉它們,而獅群也不是好欺負的,它們也會報復落單的鬣狗,即使,鬣狗會召喚附近的同伴,但一旦鬣狗的數量不夠獅群多,獅群一樣會發動攻擊,將鬣狗群打得落花流水。不過,在一般情況下,獅群遇到鬣狗群的時候,都是選擇直接獵殺鬣狗群中的首領,也就是常說的「鬣狗女王」。
  • 鬣狗不是「狗」動物學分類上它到底屬於什麼?
    鬣狗被稱為非洲二哥,在非洲大草原上獅子老大鬣狗老二,它們的專有技能是掏肛門,第二個技能是團隊掏肛。這是鬣狗的捕獵方式,鬣狗也是唯一的一種在獵物尚未死亡就活吃的捕食者,那是相當殘忍的。鬣狗科有四屬四種,分別為斑鬣狗、條紋鬣狗、棕鬣狗、土狼。
  • 獅子和斑鬣狗誰怕誰?換老虎能打敗斑鬣狗嗎?
    要架空討論老虎和斑鬣狗,必須參考它的表兄弟——獅子。獅子和斑鬣狗是非洲草原上一對永恆的敵人,它們之間既有食物爭奪戰又有種間殺戮。獅—斑鬣狗關係的總體態勢總的來說,獅子是在競爭中佔據優勢的一方,它們會搶鬣狗的獵物,有時甚至殺死鬣狗。
  • 鬣狗群能與獅群抗衡,為什麼鬣狗只是「非洲二哥」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鬣狗,乍一看鬣狗的名字中有個狗字,其實它卻不屬於狗、也不是狼,它屬於獨立的鬣狗科,相關專家表示雖然鬣狗看起來像狼,但它更接近於貓科動物,它的咬合力驚人,喜歡群居生活,在非洲、阿拉伯半島、亞洲和印度次大陸都有分布。
  • 在野外遇上鬣狗怎麼辦?
    遇到鬣狗該怎麼辦?除非洲外,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鬣狗,我不知道該說你幸運還是不幸,因為現在的鬣狗基本上只能在非洲草原上看到,生活在亞洲的條紋鬣狗,在人類發明了熱兵器之後,又被絞殺追捕的情況屈指可數,在這種機率下,所有的鬣狗都能在現實中遇到,我也無語了。
  • 小獅子死於鬣狗之口,雄獅憤怒報仇,鬣狗老巢被獅子血洗!
    小獅子死於鬣狗之口,雄獅憤怒報仇,鬣狗老巢被獅子血洗!被稱為「非洲二狗」的鬣狗,捕獵招式十分陰險毒辣,在它們眼中沒有任何仁義道德,只有填飽肚子才是最重要的,但下面這隻鬣狗竟然打起獅子的主意,要知道獅子可是草原霸主。
  • 獅落平原鬣狗欺,落單雄獅被鬣狗群圍攻,結局出人意料!
    獅子和鬣狗都是生活在非洲草原的群居性獵食者,二者之間有著解不開的世仇,如果見到對方落單,都會毫不猶豫的將其殺死。即便是威猛的雄獅,在獨自面對一群鬣狗時候,也落於下風,真是獅落平原被狗欺。一頭雄獅在休息的時候被鬣狗群發現了,這隻獅子雖然露出一些老態,但它積威仍在,面對鬣狗的騷擾巋然不動。不過鬣狗也不是被嚇大的,它們沒少成群獵殺獅子,並不會因為幾聲獅吼就退縮。在長時間的圍困和偵察中,鬣狗群確認了這隻雄獅確實是孤身一人,於是展開了騷擾戰術,你撲一下我咬一口。這種車輪戰在捕獵時非常有效,尤其現在鬣狗群佔據著絕對的數量優勢,但接下來它們沒有料到的事情發生了。
  • 闢謠:斑鬣狗咬合力比獅、虎還大嗎?
    有個流傳已久的說法認為,鬣狗咬力比獅、虎還大,尤其是吻後端的裂齒咬力,放到同等大小下更是獅子的好幾倍,正因為此,鬣狗才能咬碎獵物的骨頭。那麼,這種說法對嗎,依據是什麼?鬣狗咬力神話源自何處?我們在紀錄片裡親眼看到亞成年鬣狗和成年雌獅的咬力測試結果,還會有錯嗎?實際上這裡存在一個測量方法不統一的問題。鬣狗測試使用的是剛性測試器,探入鬣狗裂齒位置,亞成年鬣狗咬了後會有奶水流出來,測試器取咬力最大值記錄下來。這種情況下鬣狗為了喝奶會用力咬,測試得到的結果接近咬峰值(即最大咬力值)。
  • 一群野狗「掏肛」鬣狗,鬣狗痛苦不堪,畏畏縮縮躲在樹後面!
    一群野狗「掏肛」鬣狗,鬣狗痛苦不堪,畏畏縮縮躲在樹後面!草原上生活的野狗可以說是最醜陋的一種動物,它們身上的花紋就像是被胡亂潑的一身墨一樣。大概也是因為它們這身難看的花紋才讓人們感到厭惡,因此而沒有淪落為寵物狗的生活,野狗的個頭在野生動物中屬於比較小的,但是它們的牙齒有一點和鬣狗比較像,就是牙齒比較大,可以磨碎大量的骨頭。一群野狗「掏肛」鬣狗,鬣狗生不如死,畏畏縮縮躲在樹後面!在草原上除了鬣狗會掏肛以外,還有就是野狗和胡狼了。
  • 鬣狗大戰野狗群,鬣狗被打到無路可逃,慌忙逃竄
    在非洲大草原,每個美食都可能成為被掠奪的目標,而野狗和鬣狗正是最大的敵人,野狗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60千米,咬合力極強,鬣狗則是嗅覺和聽覺十分靈敏,它可以聽到十千米外的動靜,還可以嗅到四千米外獵物的味道,如果有食物可以搶,它們甚至可以與獅群正面開戰,不但能全身而退,還能趕走獅群搶得食物,獅子都不敢回頭多做鬥爭
  • 鬣狗和花豹共享食物,不料花豹使出這招,鬣狗肺都氣炸了
    鬣狗和花豹共享食物,不料花豹使出這招,鬣狗肺都氣炸了草原上的鬣狗可以說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它們在很多年的進化當中研究出了一種掏肛術。鬣狗就憑藉這一招榮獲了草原上二哥的寶座。除此之外,鬣狗的心思也十分狡猾,它們如果是看到有其他動物捕獲到獵物的時候,就會悄悄地上前分一杯羹。但是風水輪流轉,有時候鬣狗也會遇到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事情。鬣狗和花豹共享食物,不料花豹使出這招,鬣狗肺都氣炸了!鬣狗在覓食的時候幸運的撿到了一大塊肉。鬣狗一直在掏心掏肺地吃掉獵物,面對豹子的強搶劫一點都沒有在乎。
  • 鬣狗女王出門覓食,留下幼崽無人看管,獅子趁機對小鬣狗進行殘殺
    鬣狗女王出門覓食,留下幼崽無人看管,獅子趁機對小鬣狗進行殘殺!在非洲大草原上處於食物鏈頂端的肉食性動物,一是獅子,二是鬣狗,獅子和鬣狗是草原上天生的冤家。兇殘的鬣狗會捕殺小獅子為食,而獅子也會殺死小鬣狗報仇,這天鬣狗女王出門覓食,留下幼崽無人看管,獅子趁機對洞中小鬣狗進行殘殺!起因是這隻鬣狗女王捕殺掉了一隻小獅子。
  • 雄獅是怎樣從鬣狗群中識別首領的?
    在非洲草原上,獅子和鬣狗之間的衝突算得上是非常經典的。它們本身之間並不是天敵,獅子也不會以鬣狗肉為食,但是它們卻是非洲草原上的捕食競爭者。也就是說它們的獵物基本上差不多,很多人會認為是鬣狗經常偷吃獅子的獵物,其實獅子也經常偷吃鬣狗的食物。由此,獅群和鬣狗群的衝突就產生了。
  • 剛出生的小獅子被鬣狗捕殺,下一秒雄獅血洗鬣狗窩,鏡頭拍下全程
    剛出生的小獅子被鬣狗捕殺,下一秒雄獅血洗鬣狗窩,鏡頭拍下全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歡迎收看本期內容。自然界是一個真正弱肉強食的環境,也是強者的生存時代,作為草原之王的獅子,在剛剛生下來小獅子後,身體還很虛弱,就被周圍的鬣狗盯上了,悄悄的埋伏到了周圍。
  • 30多隻狗狗捕食鬣狗,沒想到這種猛獸,也能慘遭毒手
    30多隻狗狗捕食鬣狗,沒想到這種猛獸,也能慘遭毒手不要看鬣狗的身材非常小,只和家裡的狗狗差不多,但是鬣狗可是非常厲害的,憑藉一手祖傳的掏肛絕技,鬣狗在草原上是僅次於獅子的存在,就算面對獅子這樣的存在遇到了也照揍不誤。
  • 6條獅子被一群鬣狗包圍,上演種族大戰,結局卻是兩敗俱傷
    文/某凡6條獅子被一群鬣狗包圍,上演種族大戰,結局卻是兩敗俱傷說起自然界中的動物們,從來就不缺少好戰的動物們。而要說起好戰的動物,那獅子絕對算得上是一種好戰的動物。畢竟作為肉食動物,不好戰的話還怎麼能夠得到生存的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