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歷史,臺灣差點被康熙賣給荷蘭

2020-12-17 歷史傳習社

鄭成功驅逐佔據臺灣的荷蘭,被大家視為民族英雄。然而有關歷史專家研究發現,鄭家軍與荷軍交戰前後,清朝並不急著收復失土,包括康熙皇、殲滅鄭家軍的施琅,都曾想將臺灣還或賣給荷蘭。

鄭成功聯荷抗清沒談成

1662年2月,荷蘭人被鄭成功驅逐出熱蘭遮城(安平古堡)後,極想再佔領臺灣。1663年,荷蘭艦隊司令出海率領16艘戰艦,配置424門大炮、2000多名士兵,與靖南王耿繼茂、福建總督李率太籤了一份聯兵攻打鄭成功的協定。雙方聯手攻的打鄭成功,事成後將臺灣給荷蘭。荷、清艦隊在金門與鄭軍遭遇,但因清軍怯戰,鄭軍突圍而出。

戰後,荷蘭司令發現清軍無意依約攻臺,轉而與鄭成功之子鄭經交涉,希望將臺灣給荷蘭,並釋放被鄭成功扣留的俘虜,以及賠償等等。鄭經打算聯荷抗清,回信表示願意締結同盟,但不願意把臺灣給荷蘭,但可以割讓廣東的南澳島。因荷蘭對此島無興趣,交涉不成。

當時的清朝並不重視臺灣,卻亟思滅掉打著復明大旗的鄭家軍;聯荷滅鄭,再將臺灣給荷蘭,是大清打的如意算盤之一。

康熙同意聯荷滅鄭也沒談成

1679年,福建總督姚啟聖與巡撫吳興祚合奏,提議請荷蘭出兵聯手滅鄭,再將臺灣給荷蘭。康熙皇批了兩個字依議,派遣特使團到荷蘭治理的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城,商請荷蘭人派遣艦隊協攻臺灣。

然而,當時荷蘭轄下的東印度公司總督以無人統兵,以及當年清荷聯軍時清廷失約為由,拒絕了這項提議。

施琅曾探問荷蘭願不願意買臺灣

想把臺灣給荷蘭的還包括施琅。1683年,施琅攻陷澎湖、將遭鄭成功扣留的荷蘭俘虜遣返荷蘭的巴達維亞城前,特別闢室接見一位俘虜,詢問荷蘭屬下的東印度公司,是否有意願重新佔領臺灣?總督閣下是否願意花費代價取得臺灣?

1683年7月,施琅率軍攻佔澎湖,鄭克塽遞交降表,鄭家軍滅亡。即便已收復臺灣這塊失土,臺灣是留是棄,清廷態度依然不明。施琅於是請荷蘭俘虜帶信給巴達維亞的東印度總督,探詢荷蘭願意花多少錢買臺灣。

荷蘭對臺缺興趣,施琅上書力主保臺

但是,此時國際形勢大變,荷、英在印度的經貿競爭中此消彼長,荷蘭對臺灣沒多少興趣。施琅於是上書康熙,主張留住臺灣。

此時,康熙對於棄或取臺灣仍無定見,朝臣意見分歧,無法做出決定。受康熙倚重的內閣學士李光地主張空其地,任夷人居之,而納款通貢,認為臺灣就是給荷人居住亦無妨。但福建總督認為棄而不守,勢必仍做賊巢。

直到1684年2月,施琅上恭陳臺灣棄留利害疏,主張留住臺灣。康熙終於表態:若徙其人民,又恐致失所,棄而不守,尤為不可。此話一出,群臣拍板定案、要了臺灣。西方人口中的福爾摩沙,從此成為大清國福建省臺灣府。

相關焦點

  • 有意思的康熙,一門心思,要想著把臺灣賣給荷蘭!
    康熙時期,實現了中原的統一,而臺灣則孤懸海外,由鄭成功家族據守。對於臺灣島,康熙卻有著自己的想法,一直想把臺灣賣給荷蘭。那麼,康熙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但是,在收復臺灣期間,康熙有一個奇怪的想法,要把臺灣賣給荷蘭。
  • 康熙收復臺灣後,此人上書康熙,應該直接趁勢拿下日本,永絕後患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01要說臺灣和大陸的歷史,就不能不提到施琅大將軍。當年正是因為康熙的慧眼識才,才讓施琅這位優秀的水師將領,得以充分發揮自己擅長的能力,清王朝也因為對施琅的重用,順利地奪回了寶島臺灣。
  • 清代史:鄭成功收復臺灣,康熙統一中國,臺灣回歸
    康熙幼年即位,他所繼承的是一個飽經戰火摧殘、經濟凋零、國弱民貧、各股勢力對抗、政權不穩的國家基業。為了穩固江山,讓清朝走向更加輝煌的盛世,康熙進行了一系列的整治和改革。在擒鰲拜、平三藩之後,他又趁著告捷餘威,把注意力轉向臺灣。
  • 臺灣原住民歷史大事紀年表(17C)
    1634年 西班牙佔領蛤仔難(今宜蘭),並於當地及三貂角建教堂以傳教。  1635年 荷蘭用武力徵服臺南西拉雅平埔族麻豆社,平埔族人因而掀起反荷大抗暴。  1636年 臺南西拉雅平埔族蕭壟社為荷蘭人所徵服。荷蘭人對原住民採懷柔政策,召集安平(今臺南)以北十五社,以南十三社的代表,成立「地方議會」處理原住民事務。荷蘭傳教士甘第亞士於新港社廣設學校,教授原住民羅馬拼音。
  • 康熙盛世的歷史思考(組圖)
    三種觀點 目前學術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康熙朝的歷史是中國封建社會一個黑暗的時期;第二,康熙朝的歷史是中國封建社會一個盛世的時期;第三,康熙朝是中國封建社會一次落日的輝煌。  先說第一種觀點,界定康熙「黑暗」說的觀點,主要論點說康熙朝是「封建專制」。封建君主專制從秦始皇算,到宣統帝,其間300多位君主,不可一概而論,不可不加分析。
  • 臺灣是何時淪為荷蘭殖民地,又是何時收復的?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因為它和祖國大陸本是連在一起的,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相連部分的陸地沉為海峽,臺灣遂成海島。臺灣在歷史上曾稱「島夷」、「夷洲」、「琉球」。三國時期吳國的丹陽太守沈瑩在其所著的《臨海水土志》(約成書於264—280年)中記載,吳王孫權曾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軍萬人遠徵,到達夷洲。這是歷史上有關臺灣的最早記載。
  • 也不看看我們四次收復臺灣的歷史
    摘要:今天,島叔帶你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四次收復臺灣的故事,殷鑑不遠,願統一可期。歷史證明:不論有什麼樣的阻力,不論有什麼樣的勢力,中國統一的歷史潮流竟如此浩蕩,不可阻擋。關乎中國國運與中華民族命運的臺灣問題,終會有解決之時。今天,島叔帶你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四次收復臺灣的故事,殷鑑不遠,願統一可期。
  • 遊遍臺灣:臺南,講述臺灣歷史的城市(圖)
    從荷蘭人侵佔臺灣一直到清代,臺灣最大的市鎮不是臺北市,而是臺南市。也就是說,臺南是臺灣最早被開發的地方,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直是臺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特殊的歷史發展過程留下了特殊的歷史印記,造就了臺南豐富獨特的文化韻味。全臺灣一級文化古蹟共19處,臺南佔了7處,分別是臺南孔廟、臺灣城殘跡、大天后宮、祀典武廟、五妃廟、赤嵌樓和億載金城。
  • 如果沒有葛爾丹,日本早就被康熙順手滅了
    臺灣作為和大陸一衣帶水的存在一直備受關注,自從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臺灣就變成了鄭成功家族的地盤,鄭氏小朝廷在臺灣割據多年,自成一派,後來康熙大帝上臺之後就力圖收復臺灣,統一全國,為此他啟用了一個人——施琅。
  • 康熙收回臺灣後,收到此人奏摺,建議立刻攻打日本
    在我國古代時期,臺灣這個地方就一直被大陸非常的重視。當初鄭成功將臺灣收回之後,他的家人就將臺灣當做獨有的地方,在此還建立了一定的軍隊勢力。直到康熙登上皇位以後,就下定決心要將臺灣給收回來,以此讓全國得到統一,為了完成這件事,他任用了一個將領名叫施琅。
  • 荷蘭駐臺機構改名,中國駐荷蘭使館嚴正交涉:臺灣問題涉及中方核心...
    據臺灣親綠的《自由時報》28日報導,臺「外交部長」吳釗燮27日與荷蘭駐臺代表紀維德會面時,紀維德當面告知荷蘭駐臺代表機構「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自當天晚7時公告更名為「荷蘭在臺辦事處」。紀維德稱,2019年荷臺貿易額激增41%,荷蘭躍升為臺灣全球第十大貿易夥伴;辦事處將配合荷蘭改變全球識別形象,發表專屬識別標誌、更新網站等。
  • 鄭成功復臺後臺灣土地的開發及其歷史意義
    臺灣,包括澎湖列島及其他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大陸人民來往臺灣日益頻繁。到明代以後,大陸人民開發臺灣已初具規模,奠定了清代全面開發活動的基礎。以下就這時期有關幾個問題做一粗略的探討。
  • 《康熙王朝》魏東亭的禮物,是一筆被大清「糟蹋」的強國財富
    魏東亭連夜進京,稟報康熙自己已經親自將全部銀兩押運抵京,而對方掠走的銀車是空的。隨後,魏東亭又向康熙呈上一件特殊禮物——明鄭小朝廷的戰船模型。大開眼界的康熙立即明白,大清應當借平臺之機,建立一支強大的水師。其實,劇中的魏東亭是虛構的(其原型是歷史上的曹寅曹棟亭),但是禮物卻是真的。
  • 略談明末清初荷蘭對中國臺灣的侵略
    若論外國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最早當屬荷蘭。1588年,七個省份聯合起來,宣布成立荷蘭聯省共和國,這是一個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國家,共和國第一次出現在人類歷史之中。雖然直到1648年西班牙才正式承認荷蘭的獨立,但是,荷蘭自從獨立起,就迅速走向了霸權。最早,1624年,荷蘭開始侵略中國臺灣。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荷蘭殖民者為建立與中國、日本貿易的據點,開始侵入南臺灣,時間長達38年。在其中,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佔北臺灣,後被荷蘭人驅逐。
  • 鄭成功兒子困守臺灣想要徵服菲律賓,最終沒能創造歷史
    鄭成功攻下了臺灣之後他就死了,他的兒子鄭經接替了延平王國的王位,開始了對臺灣18年的統治生涯,他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讓臺灣變得越來越中國化,到1667年的時候臺灣島的生活水平基本上已經趕上了中國大陸,一片欣欣向榮,經濟強大了就想對外擴張,鄭經有兩個擴張目標,一個是徵服菲律賓,另一個就是反攻大陸。
  • 臺灣歷史大事記
    1623年,明朝禁止船隻航行臺灣。1624年9月,荷蘭殖民者侵佔了臺灣。1625年,荷蘭殖民者建築熱蘭遮城(今赤嵌城)從此開始在臺灣近38年的殖民統治。1626年 ,西班牙艦隊登陸雞籠(今基隆)。1629年,西班牙軍在淡水建造聖多明哥城(淡水城)。1629年,荷人出兵徵服小琉球。
  • 臺灣漫遊,到臺南看300年歷史變幻,世事浮沉
    小編的這一站在這段臺灣趴趴走的旅程中時間比較雞肋,前前後後的目的地都很明確安排好了,剩下中間兩天不知道去哪裡好,所以就把臺南提上了日程。臺南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沒有大城市的喧囂,只有寧靜的安逸和那些撫慰人心的美食。
  • 康熙被洋人治好病後,下了一個極度錯誤的命令,電視劇裡都沒記錄
    清朝眾多皇帝中,康熙皇帝可謂是其中最有威名的君主了。康熙一生文治武功開疆擴土,少年時就挫敗權臣鰲拜,成年後又削三藩;戰沙皇俄國;擊敗臺灣的明鄭政權;三徵噶爾丹,並取得勝利,給我們中國留下了如今的板塊。
  • 呼叫康熙,臺灣的那些綜藝咖們現在還好嗎?
    其實康熙就是臺灣綜藝咖們的人生劇場。我們在這個劇場裡,看著她們從少女變成媽媽,從戀愛談到結婚,從小咖進化成巨星。康熙十二年,就是這些來賓們人生中最精華的十二年。康熙停播已經二年多了,很多網友調侃自己「跟臺灣娛樂圈失聯了」。不過最近,小S和康永哥即將在優酷的新節目《真相吧!花花萬物》中合體,我們除了期待康熙的新節目之外,也忍不住想問:臺灣的那些綜藝咖們現在都怎麼樣了,他們的人生又上演了什麼新的劇目?
  • 荷蘭駐臺機構「更名」,我使館嚴正交涉:涉及中方核心利益
    臺灣「中時電子報」對此發文表示,乍聽「荷蘭在臺辦事處」,所有人一定以為這個「臺」是指「臺灣」,結果一看英文名稱,才恍然大悟,原來此「臺」非稱「臺灣」,而是指「臺北」。  文章進一步說,這次荷蘭以「在臺辦事處」名義混充雙方關係升級,實在有點「投機取巧」。文章還稱,其實不用「在臺」也沒關係,硬要用「在臺」,也算讓臺灣人見識到,原來「臺北」也可以簡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