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圓中秋,舉國歡慶。10月1日,「長壽時代大家說·首屆泰康居民節特別沙龍」在泰生活App上線開播,來自泰康之家全國六地長壽社區的六位「大咖」居民齊聚雲端,共話家國情懷,展望長壽時代、百歲人生。
長壽時代大家說·首屆泰康居民節特別沙龍錄製現場
這是本屆泰康居民節的首場思想盛宴,邀請到燕園居民——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譚得伶,申園居民——海南大學教授張本,粵園居民——中國輕工業設計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董光武,吳園居民——原「東方紅一號」衛星總體設計組副組長潘厚任,楚園居民——矽鋼技術專家方澤民,以及蜀園居民——「手性化學」專家蔣耀忠。他們分別來自航天、熱能、鋼鐵、教育、化學、海洋等各個重要領域,都是共和國的建設者。
長壽時代大家說·首屆泰康居民節特別沙龍錄製現場
而今,長輩們不約而同來到泰康之家,不僅作為服務對象享受高品質的醫養融合服務,更在社區專業團隊的支持下持續激發內在活力、持續積累銀髮智慧、持續創新,享受價值再創造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在「共享、共創、共建」的社區文化中,每一位泰康居民都把社區當作自己的心靈港灣,相互激勵、相互引領,為社區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打造健康基地 泰康之家給長者最大的安全感
作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第一批留蘇學生,譚得伶女士當年心裡想的只有一件事——建設祖國。學成歸國後,譚女士便參與創辦刊物《俄羅斯文學》,同時執教於北師大,將一生奉獻給了祖國教育事業。今年初,譚女士和先生王梓坤住進了泰康之家·燕園。
譚得伶和王梓坤在泰康之家·燕園
之所以選擇泰康之家,譚女士看中的是醫療條件和照護服務。今年四月份,譚女士的老伴兒王梓坤先生得了腦梗,得益於泰康之家「醫養融合」模式,王先生得到了及時救治。之後的康復過程中,又得到了由個案管理師、社工、醫療、護理、感控、營養、康復等組成的 「1+N」多學科團隊全方位的精心照護,王先生在6月份就病癒出院了。這次治療照護,讓譚女士感受到極大的安全感:「我們是一月份來的,但是五月份我們就定下來了,要永遠在泰康之家住下去了。非常高興我們找到了最好的養老的地方。」生活在國外的子女們都很放心、很滿意。
隨著健康基地的成熟打造,泰康之家正在取得越來越多長輩的信任和依賴。張本是海南大學水產養殖省級重點學科責任教授,在工作崗位上率先提出建設「海洋強省」和「生態省」的新觀點,已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決策作為海南省國土整治的指導方針,且已產生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張本及愛人參加申園社區集體外出活動
從2012年起,張本就開始選擇養老方案,經過幾年考察,最終入住安全有保障的泰康之家·申園。兩年多的時間裡,在醫養融合模式的照護下,張本每天清早走路一小時,健身15分鐘,遊泳 1000米,身體健康,無憂無慮。園區舒適優雅的環境和持續的鍛鍊,讓張本感到了「逆生長」,正如他所講:「我不是來養老的,我是來享受健康快樂的晚年生活的。」
「矽鋼男神」辦畫展 泰康之家激髮長者價值再創造
矽鋼技術專家方澤民先生,幾十年投身科研一線工作,與矽鋼打了一輩子交道,獲得一系列國家獎項,可謂是「矽鋼男神」。退休後,他從「理工男」變成「文藝青年」,成為一個水墨丹青愛好者,而且慢慢地把愛好變成了專業。
方澤民畫展在楚園社區舉辦
入住泰康之家後,楚園解放了方澤民和愛人的雙手,五花八門的文娛活動和樂泰學院課程、俱樂部,開啟了他們精彩生活的新篇章。方澤民還在社區的協助下與幾位友鄰合辦了畫展,他還陪老伴兒參加數獨課,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享受品質生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價值的再創造。用他的話說:「老年朋友們要根據自己的愛好,打破固有思想束縛,充分享受精神生活,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同樣愛好書畫藝術的還有泰康之家·粵園的董光武先生。董光武曾是中國輕工業設計院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在專業領域做出突出貢獻。功成身退後,董叔叔選擇來到粵園,成為一名泰康居民。在泰康之家文化養老、活力養老的氛圍中,董叔叔開始練習書法,他在沙龍現場展示了墨寶。
董光武在粵園第五屆文化藝術展上揮毫潑墨
董光武坦言:「泰康之家是老人的幸福歸宿。」粵園是個和諧的大家庭,居民經歷愛好各有不同,但享受同樣的高水平服務和居住環境,彼此以先生、女士、老師、同學相稱,沒有所謂高低貴賤之分。大家充分運用自身經驗、智慧,彼此激發創造力,擁有比退休之前更精彩更充實的24小時,共同創造屬於自己的百歲人生。
共建心靈港灣 讓泰康之家成為長壽家園
今年是「東方紅一號」衛星在軌五十周年,曾擔任衛星總體設計組副組長的潘厚任,將一生獻給了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建設。如今,潘先生落葉歸根,回到蘇州入住泰康之家·吳園。雖然才入住5個月,但因為一件小事,他就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
有一天,吳園一位工作人員突然問潘先生:「叔叔,你怎麼把衣服穿反了?」這讓他大為吃驚,在他看來,這樣的細節是家人才會留意到,而且家人才會提醒他。「我特別感動,吳園的工作人員沒有把我們當作客戶對待,而是當作自己家裡人」,潘先生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笑容。
蔣耀忠在蜀園社區新年舞會上
同樣選擇泰康之家作為歸宿的還有蔣耀忠,在加拿大養老15年後,他最後選擇歸國入住泰康之家·蜀園。「養老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心情愉悅,做自己想做的事。」入住蜀園兩年多來,他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與他們一起遊泳、打桌球、打牌……共同創建長壽家園。蔣叔叔講道:「在蜀園最大的體會就是——住得好,吃得好,耍得好!所以我們還要住下去!」
一直以來,泰康之家非常重視和長輩的溝通,搭建多層次的溝通機制和社區共建平臺,支持長輩們作為主人翁發揮才智、參與社區發展建設,同時倡導共享、共創、共建的文化,營造溫暖與愛的氛圍,成為長輩心靈的港灣。
曾經,祖國百廢待興之際,共和國建設者投身各條戰線,在一窮二白中發憤圖強、無怨無悔;而今共和國繁榮昌盛,泰康之家接過前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旗幟,用專業、勇氣、愛心和耐心,為中國長者打造泰康居民體系,築造健康基地、創新中心和長壽家園,通過長壽時代的泰康方案,推動三支柱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商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