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都在講續航講加速,卻往往忽略了電池壽命的介紹。其實對於燃油車來說整車壽命可以達到15年以上,而按照裡程計算則可以達到30萬公裡。如果私家車的各項指標都能夠通過檢測,就基本可以做到無報廢年限。然而對於電動車而言,電池成為最容易影響使用感受和使用年限的部件,因此大家都非常在意。
朋友曾不止一次問我,究竟電動車的電池靠譜嗎?會不會開三年就得換電池啊?換電池的費用不就把省的油錢又還回去了嗎?
目前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一般為三元鋰電池或者磷酸鐵鋰電池,前者能量更大、後者的壽命會更長。影響電池壽命的主要因素有幾點:充電循環次數和時間。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除此之外,還有充放電平均功率、電池儲存及工作環境溫度以及充放電深度。
1、充電循環次數
在理想的狀態下,充電循環次數可以達到1000-2000次,在此之後電池仍能夠保持70%的可用容量。按照純電動車比較保守的350公裡續航裡程來計算,1000次充電循環,則理論可用壽命能夠達到35萬公裡。如果以私家車每年2萬公裡的使用習慣計算,相當於可以使用17.5年。這個數據非常樂觀,實際上還要考慮到以下幾個因素。
2、使用習慣
充電方式的區別將導致電池壽命的不同。直流快充雖然在充電效率上要比交流慢充快幾倍,但卻是以高於電池電壓對動力電池的耐壓性和保護能力有更高要求。電池放電是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而充電則是逆向化學反應。過於激烈的化學反應會更快消耗電池內部的可還原部分,因此降低電池的充電次數和壽命。這在絕大部分新能源車說明書上都有註明。同樣的原理,如果你開車習慣猛踩電門,也降低電池活性。
3、工作溫度
電池的工作溫度將直接影響電池壽命。如果在不適宜的溫度下使用,例如0攝氏度以下或者40攝氏度以上,將會加速電池老化及容量減少。且這種老化是不可逆的,這點在手機使用上應該不少人有體驗。不過目前不少汽車廠商都會為電池包提供溫控系統,保證電池在一個相對適宜的溫度工作。為了讓電池在合適的溫度工作,在北方地區,熱車仍然是不可缺的步驟。
4、充放電深度
影響電池壽命的因素還有充放電深度問題。第一個是過度充電現象,就是電量在達到100%後任然充電,且長期保持100%。這樣的高能量狀態就像是長期技能的彈簧,時間久了,彈簧就會失去原本的彈性。但新能源車基本不會長期存在100%的狀態,因此可以忽略。但深度放電卻是幾乎所有電動車都有可能面臨的問題。深度放電是只電量用到5%一下,甚至到達0%。長期經歷深度放電也會損耗電池壽命,因此建議充電區間是10%-20%之間。
為了打消用戶的對電池的顧慮,各大廠商還是在電池品質上進行了一定程度承諾。例如特斯拉對於電池有8年不限裡程的質保、寶馬i3宣稱汽車壽命可以長達15年且對三電提供8年或10萬公裡的質保,而比亞迪則提供8年15萬公裡的質保。最誇張的是威馬汽車,對動力電池進行終身質保。在Freedom CAR等美國新能源部的發展計劃中,要求電動汽車電池的靜置壽命應能達到15年,就是要求電動車的動力電池在不使用的狀態下可以維持15年以上。
因此不管是以裡程算還是按靜置年限算,其實車企以及相關行業協會都有周全的質保政策和嚴苛的標準。既然車企都承諾了質保年限,那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