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運動從1970年代誕生於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區,歷史淵源也是很深的,起初的目的是美國黑人群體尋找自身的身份認同。
在美國嘻哈誕生地的紐約布朗克斯區,很多都是紐約下層黑人和拉美移民,當地黑幫盛行,毒品泛濫,又加上1970年代中後期美國經濟不景氣,主要靠政府救濟的黑人青少年群體更加窮困潦倒。在摩擦、生存、毒品、黑幫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便誕生了幫匪說唱(Gangsta Rap),可以說是為了「平事兒」而採取的一種音樂方式,相當於要文鬥不要武鬥,通過MC組織大型的街區派對,來緩解青年幫派之間的矛盾,疏解壓力。後來衍生出各種不同的版本,便有了如今自成一派的嘻哈。
很多人說起我國嘻哈,會想到《中國好嘻哈》,不得不否認,《中國有嘻哈》打破了中國嘻哈歌手的困境,成了那年夏天的現象級話題,真正把嘻哈帶到了大眾面前。可是當吳亦凡與pg-one選擇合作演唱《以父之名》的時候,其實也反映出一件事,被我們忽略了很久的事情——中國的嘻哈已經發展了很長一段時間了。
1980年前後,霹靂舞的引入算是開啟了我們的嘻哈時代,在1990年末至千禧年初這一輪全球嘻哈浪潮中,我國很多青少年受到日韓的影響,也開始接觸嘻哈文化,中國第一批本土嘻哈團體、歌手也就是在這一時期開始出現。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周杰倫。
在那個時代,鄧麗君的歌曲被稱之為靡靡之音,整個華語樂壇流行的是吳儂軟語的小情歌,而15歲的周杰倫已經開始接觸黑人音樂,而後一首全程說唱的《雙節棍》發行,打破當年樂壇平淡無奇的音樂風格,正式打開了中國歌手接觸嘻哈的大門。
雖然,各種爭議就隨之而來,批判、辱罵不絕於耳。更有個別樂評專家調侃道:「真想送他一個熨鬥,把他舌頭捋直。」
但周杰倫從來沒有理會,一直堅持著自己的音樂,他從未自稱過Rapper,卻十多年前就在摸索中文說唱文化的,在國內的說唱歌手們都在努力模仿黑人說唱的時候,他就用他的無數張大賣專輯告訴你:說唱,用中文也行。
你的心中有沒有最喜歡的說唱歌曲?
1. 周杰倫《以父之名》
如果說《雙截棍》是周杰倫打開嘻哈之門的敲門磚,那麼《以父之名》就是一曲封神的嘻哈代表作。歌曲電臺發布盛況空前,全亞洲超過50家電臺同步首播這首歌,超過八億人同時在線收聽,而也因此,每年的7月16日被定為「周杰倫日」。
這首歌就是非常典型的一首融入了復調,說唱,美聲,又有很濃鬱宗教氣氛的敘事歌曲。前奏開始播放曲裡的底語男和女高音的結合,如同電影主題曲一般開始進程,到女高音的吶喊和魔性一般的曲序幕,非常完美。而歌詞不僅做到了談吐工整,還以堆疊式的傾吐做到了完美的押韻,融進了深刻的哲理。
哪怕放到今日,這首歌都是音樂界的上乘之作,永不過時。
2. 派克特&功夫胖&熱狗&張震嶽-再見HipHop
這個陣容,真的是近年來難以匹敵的作品陣容了,很多人沒想到張震嶽會把自己最出名的單曲《再見》拿出來Remix,畢竟原曲的高度實在是難以匹敵,做不好就會覺得不太討喜。
然而沒想到節目組居然加上派克特和中文說唱最火團體爆發擔當功夫胖,編曲也著實下了苦工,令人澎湃的Snare,如進行曲般堅定豪邁,莊嚴宏偉。
3. 哼哼是李韓宇《GOD》
李韓宇大多曲風都是抒情藍調,然而一首《GOD》重磅首發,也告訴了大家,優秀的詞曲人,能夠接受百變風格。
頂尖的製作團隊搭配李韓宇斯文內斂的氣質,加上節奏感十足的詞曲碰撞出來的火花,瞬間讓人期待值飆升。舒緩的hook,撩人的歌詞,加上李韓宇略帶雅痞磁性的嗓音,洋溢的曖昧氣息渲染出了一幅誘人的情感獨白。
4. GAI《苦行僧》
如果說《火鍋底料》是GAI的成名曲,那麼這首《苦行僧》是他的巔峰之作。
在《中國有嘻哈》的第10期,一首《苦行僧》炸街,7位音樂人投了6票給他,甚至有人說,這一期誰遇上GAI都只有一個字——「輸」!當現在很多rapper還在炫技的時候,GAI的詞曲已經跨過了這個階段,有點在向周杰倫靠攏,在用嘻哈表達更大的世界觀、人生觀。
把國外的說唱以中國風的形式表達,不再表達暗黑的喪風,而是感嘆芸芸眾生。
不知道你心中最佳的中國說唱是哪一首?
趕緊在評論區給大家安利一下你的愛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