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敏一邊哼著小曲一邊擺動著方向盤,她計劃開著自己的小polo遊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年輕人自駕旅行大多為了欣賞美景。而在蘇敏眼裡,一場說走就走的自駕旅行不僅僅是為了欣賞大好河山,更是對壓抑生活的逃脫。她一步一步地,開向那個名叫自由的烏託邦。
她從鄭州紅專路開車左拐,一路向北,上了連霍高速。
「管他的,先出發,再說!」蘇敏這樣告訴自己。
她沒有想到,不管不顧一路出發之後,56歲的她成了全國網紅,這是她繼女兒、妻子、母親和外婆之後的第五個身份。
2020年12月,ID為 @50歲阿姨自駕遊 的旅行博主意外走紅,網友紛紛稱讚其逃離生活桎梏的勇氣,而鄭州人蘇敏就是這個博主。
為什麼要放下家、放下羈絆,一意孤行去自駕遊?
「再也不想給他們幹活了!」
圖為蘇敏
中年旅行博主意外走紅
這天是12月8日,蘇敏一大早坐飛機去了北京。迎接她的是閃爍不停的鎂光燈和蜂擁而至的媒體。
「阿姨你為什麼要自駕旅行啊?」
老生常談的話題。蘇敏擺出了職業式的微笑,耐心回答一個個她不知道回答了多少遍的問題。意外走紅讓她的旅行計劃被迫中斷,不過這樣也好,「至少有關注度就有錢可賺,可以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一點。」蘇敏心想。她深諳這一點,所以不管哪個媒體來採訪都積極配合,儘管她有時候也疲於應對。
蘇敏此行是受邀參加一個分享會。在分享會上,她講自己、講婚姻、講老友、講旅行,主旨是「一個退休人員在遭遇家庭困惑之後如何活出自我」,司空見慣的正能量。
她的措辭大同小異,但聽眾的熱情卻絲毫未減。「阿姨真佩服你的勇氣!」「阿姨我也要向你學習!」現場掌聲雷動,讚揚聲不絕於耳,結束之後還有粉絲在現場求合影。
累了一天的蘇敏回到酒店,她心裡盤算著,「結束這個活動我就返回雲南,先休息兩天,之後接著玩。」蘇敏打了個哈欠,揉揉眼睛,給女兒打了個電話報平安,就準備洗漱就寢。
「阿姨您睡了嗎?不好意思打擾您休息了。是這樣的,我們是××電視臺的,聽說您來北京了,想對您做一個採訪,明天早上會派車去接您,很快的不會耽誤您什麼時間,您看方便嗎?」陌生的號碼,意料之內的對話,不容拒絕的語氣。類似的電話蘇敏又接了兩三通,都是採訪邀約,蘇敏一一應下,歸期被迫推遲。
12月10日下午,蘇敏回到西雙版納。採訪形式從現場面對面變成了直播連線,各個媒體的直播邀約從晚上7點排到了凌晨11點。而蘇敏自己的帳號因來不及剪輯許久沒有更新,她有些分身乏術。
蘇敏接受直播連線
蘇敏對自己的走紅頗感意外。她把旅行的視頻發在了短視頻平臺上,本意是想藉助網友「投幣」、「打賞」等方式賺取旅行經費,攢攢錢或許能買輛拖掛式房車,這是蘇敏一直以來的夢想。後來視頻不知道被什麼人轉發,蘇敏突然漲了幾千粉絲。後來她才知道,那條視頻正好趕上了熱點:一些中老年女性捲入了「假靳東」騙局,大家突然對她們的愛情感興趣起來。
現在的蘇敏,是網絡紅人,是旅行博主,是大家眼中的獨立女性。而在短短三個月前,她還被禁錮在生活瑣事的叨擾與丈夫喋喋不休地爭吵之中,表面維持和平,內心波濤洶湧。她鮮有地沒有理會所有挖苦諷刺的聲音,她在計劃一場盛大的逃離。
婚姻生活遭遇不幸
蘇敏18歲之前的人生在西藏度過,父母從事的都是援藏工作,下面有兩個弟弟。之後父親突然被內調回去,蘇敏進入了父親工作的化肥廠做了化驗工人。
父母對蘇敏管教嚴厲,同齡的女孩都住在員工宿舍,而蘇敏必須回家住。每月賺的工資要悉數上交——弟弟們還沒工作,作為長姐,她要為家庭做貢獻。
蘇敏開始渴望婚姻。她像所有未婚少女一樣對婚姻生活有著不切實際的憧憬。在她當時的判斷裡,結婚等同於可以永久終結父母的管教,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金錢,擁抱她久違了的自由。在中間人的介紹下,蘇敏同只見過兩次面的丈夫結了婚,她如願搬離了父母家,住進了員工宿舍。
結婚當年她就懷了孕。不久後化肥廠倒閉,蘇敏做了一段時間全職媽媽。一家三口住在丈夫單位的一居室宿舍裡,三個人擠一張床。到了每月要給生活費的時候,丈夫就拉著她盤算上個月的錢都去哪兒了——每一筆花銷都得找到依據、知道去處。
蘇敏覺得這對自己是種羞辱,她開始自己打工賺錢。這些年來,她做過裁縫、掃過大街、當過服務員,送過報紙。一開始她想證明自己有賺錢的能力,想要獲得丈夫的尊重,沒想到那只是個開頭,兩個人後面變成了徹底的「AA制」婚姻。丈夫沒有因此而更尊重她,金錢上的算計和分割讓兩個人的關係更加疏遠。
蘇敏和兩個外孫(圖源微博)
年輕時候的蘇敏和丈夫一言不合就開打,芝麻大的小事都能成為夫妻倆大戰一場的由頭。砸東西、掄拳頭、摔凳子,似乎每一樣家具都能利用為「武器」。女兒在旁邊急得哇哇大哭。年歲漸長,蘇敏和丈夫不再打架,但也不再交流。夫妻倆的戰爭並未就此停止,丈夫開始使用「冷暴力」。挖苦和打壓是常見的手段。「這個不能說,那個不能說。」蘇敏覺得自己過得憋屈極了,「你在自己家說話都不自由。」
最讓蘇敏受不了的是娘家人被污衊。丈夫一包煙不見了,聲稱是蘇敏弟弟偷的。蘇敏氣急,大聲和丈夫爭吵起來:「為什麼東西不見了你不考慮你放錯地方了?」「我記得我放桌子上了,就是沒有。下午你弟弟來過。」蘇敏百口莫辯,懷揣著「解釋不清我就死給你看」的孤注一擲,她嘗試用自己的死換取娘家人的清白。還好女兒女婿及時阻攔,蘇敏的生命被拯救,但留下了頭痛、時常暈倒等後遺症。在家人的陪同下蘇敏去了醫院,確診抑鬱症。
蓄謀已久的逃離
帶外孫的閒暇時刻,蘇敏喜歡看穿越小說,那是她繁忙生活中的點滴快樂。
去年冬天的某一個下午,她一如既往地上網查找穿越小說,不知怎麼點進去一個連結,是一位博主在分享自駕遊經歷。蘇敏瞬間被擊中了:居然還有這樣的選項?蘇敏心想,自己有駕照,且在五年前貸款買了一輛車,像這樣自駕遊自己也可以。蘇敏暗下決心,「等明年外孫一上幼兒園我就走。」
為了這場逃離,蘇敏默默準備了將近一年。表面上,她照顧外孫、洗衣做飯一切照舊;暗地裡,她搜攻略、買裝備,為自駕旅行做準備。蘇敏每個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元,為了賺取路費,她在各個平臺發布短視頻:做菜的,擀麵條的,做辣椒醬的,並且自學剪輯。
蘇敏在某平臺發布的製作辣豆醬的視頻
帳篷、小冰箱、路由器……蘇敏只要看到有用的裝備就加進購物車。快遞一件一件地往家裡送。準備過程少不了丈夫的挖苦和諷刺。蘇敏罕見地不再爭執。她一聲不吭,只顧著收拾自己的行李。
蘇敏從沒那麼盼望過一個春天,今年3月是約定好送外孫上幼兒園的時間。不料被一場蔓延全國的疫情打斷,幼兒園延遲入學,蘇敏也不得不困守在家裡。9月,終於把兩個外孫送進了幼兒園,蘇敏覺得自己「任務完成了」,她告訴女兒,孩子最難帶的時候我都給你們帶過來了,以後我要出去玩。
車裡被塞得滿滿當當:各種食物、可攜式小瓦斯、行李箱,甚至還有過冬的棉服。她打算冬天也不回來了。2020年9月24日,蘇敏開著車駛出地下車庫,開上高速,開離鄭州,她越開越快。她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她覺得自己終於解脫了。
蘇敏車後備箱被塞得滿滿當當
蘇敏開著小polo一路向西。從鄭州開到小浪底、三門峽,又到了西安、成都、大理、西雙版納,她下一站的目標是海口。「要去溫暖的地方過冬。」
女兒擔心她的安全問題。起初,蘇敏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在家庭群裡發定位、錄視頻;時間一長,女兒逐漸放心,兩人就每天通電話報平安。出行這麼久以來,丈夫一句話也沒有問過。關於丈夫的情況,蘇敏也並不清楚,「兩人非必要不聯繫」。因為小時候沒少見丈夫打人,長大後父女關係疏離。女兒覺得「既然他不說,就證明生活的挺好」,也不過問父親的近況。
「初步打算明年外孫生日回去一趟。如果離家遠的話就不回去了。其實沒計劃什麼時間回去,走哪兒是哪兒。爭取這幾年逛遍祖國大好河山。」蘇敏覺得現在這樣是最好的狀態。不再被挖苦,不再被打壓,不用想家庭瑣事,連治療抑鬱的藥物都停用了。她根本不想回去。
「這個地方太詭異了」
自駕行,蘇敏最擔心的就是找不到營地,為了找營地走錯路可以說是常有的事情。
有一回在雲南某個小鎮,因為一路上沒有找到合適的露營地,蘇敏在網上搜了一個生態度假山莊,聲稱可以停房車,可以搭帳篷,有水有廁所,蘇敏就導航去了。50多公裡的路程且都是盤山公路,蘇敏開車1個多小時才抵達,到的時候已經將近晚上9點。
蘇敏的車頂帳篷
為養精蓄銳也為保護自己,蘇敏從不走夜路。她看到前方黑黢黢一片,一個車燈都沒有,只有自己小車子的車燈在黑夜裡顯得格外突兀。她心裡開始打鼓。「這個地方可能比較生態比較遠,人家可能都在基地,路上沒有人也很正常。」蘇敏繼續往前走,越走人煙越稀少。
「您已到達目的地,目的地在您的右側。」
右側什麼也沒有,連間破茅草屋也沒有。映入眼帘的只有幾個泛著亮光的小水坑和肆意生長的雜草。蘇敏扭頭向左邊看,發現了兩間房子,她覺得有希望。一間房子黑燈瞎火一片,沒有亮光也沒有人;另一間房子有亮燈。蘇敏心想,山裡日落早,村民們可能會普遍早睡,也許黑著燈那個房間會有人。
「有人沒有?有人沒有?」蘇敏朝內喊了兩聲。
無人回應。蘇敏也不敢繼續往裡走,轉而走向另一間房子。
亮燈的房子門是虛掩的,蘇敏推開門,房間裡陳列一張圓桌子,幾把椅子,再無其他。蘇敏嚇了一跳,沒敢進門,也不敢出聲。她倒退著往回走,大氣都不敢出,一步一步退向車子的方向,快到了就趕緊跑回車內,拉開車門上車。
「這個地方太詭異了,得趕緊離開這兒。」
來的時候還可以導航,回去卻一點信號也沒有,蘇敏只能順著記憶中的路往回走。「管他對不對呢,只要離開這個地方就好了。出去有信號就能導航了。」過了將近一個小時,蘇敏看到了一個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她打開導航,發現有信號後上了高速,在服務區住了一晚,到達服務區時已經是晚上11點。
蘇敏從沒跟家裡人說過這段經歷。她覺得這些都是小事,都能解決。她認為雖然在外旅行有種種風險,但比起困在家裡被挖苦還是要好得多。
蘇敏用小瓦斯做飯
「跳出這個坑又進下一個坑」
漫長壓抑的30年婚姻過去了,蘇敏始終沒有決心離婚。
忍耐似乎是蘇敏婚姻生活一以貫之的主題,她強調自己是為了女兒才這樣的。蘇敏認為離異家庭的孩子內心有「缺失感」,她不想讓自己的女兒也有同樣的遭遇,在女兒小的時候選擇了忍耐。女兒長大後,為了讓女兒有個完整的家,結婚時不至於被婆家瞧不起,蘇敏依然沒有選擇離婚。
事實上,比起離婚再找,蘇敏寧願這樣和丈夫「彼此將就」。她把離婚再找形容為「跳出這個坑又進下一個坑」。對於婚姻,現在的蘇敏有太多現實的考量。她認為美好的愛情在年輕時可能會遇到,老的時候機會非常渺茫。
旅途中的蘇敏
「在我這個年齡再去找一個,那就是比我年齡還要大。走不動路的那種。我一個人走路走得好好的,幹嘛要去伺候他呢?我的老公雖然不好吧,也過了一輩子了,伺候他不比伺候別人強?我老公是因為錢不給我生氣,再找一個人家會把錢給你嗎?人家有兒有女的,還想把錢留給人家兒女呢。所以你找那麻煩幹嘛。」
三個月的旅程中,蘇敏也見過離異的旅友想組建家庭,但她並不看好。「他倆目前來看挺好,真的躺到病床上的時候情況是不同的。」她曾經勸過一同前行的旅友,「他年紀比你大一點,又有病,你是想找一個老公還是去照顧病人?你想啊,他身體不好,現在已經這個年齡了,肯定會越來越不好。他越來越不好,你還比他年輕。到時候你們倆結婚了,你去照顧他?你要是真愛他那也可以。提不上的話何必自找麻煩?」
現在的蘇敏,已經把婚姻中的情感期待降到了最低。她認為只要搬東西的時候能搭把手,日子就能湊合過下去,畢竟兩人有感情基礎,「總比外人強」。但因為已經心存芥蒂,像以前一樣共同生活並不現實。
「我們分開一段看看。過了這一段時間,是不是還會再爭吵,還會不會看彼此什麼都不順眼。如果還是這樣,說明我們的分歧真的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真的分開也沒什麼遺憾。如果通過這一段時間我們分開,他感覺到還是有我在的時間生活好。不再挑刺,不再打壓,不再為難我,我想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蘇敏的帳號在某平臺有18.4萬粉絲
眼前的蘇敏神採飛揚、容光煥發,如果不是她主動提及,外人很難把她和那個悲情故事的女主角聯繫在一起。現在的蘇敏依舊會把自己旅行的視頻發到網上,為分享也為賺錢。她一路上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和關心,甚至還會有網友一路追蹤,問「現在在哪兒啊?怎麼樣了?」
在蘇敏的視頻下面,有網友評論,「你有沒有想過是自己的原因?肯定是因為你脾氣不好。」還有極端的網友評論,「像你這種不顧家、出去亂說的女人,我遇見你打你100遍。」蘇敏全當沒看見。
「真正的為自己而活」
其實蘇敏也想過,日子過成這樣,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蘇敏以為丈夫這樣對自己是因為自己長得不好看。有一回兩人吵架時,蘇敏實在沒忍住問了出口。得到的答案是:你以為你長得多好看嗎?她又猜想,是不是因為自己生的是女孩?蘇敏想不明白。同樣想不明白的,還有女婿。因為是長輩,女婿也不好對嶽父過多評價,只說「我爸這個人,很難理解他。」
在蘇敏的視頻下面,有很多有同樣遭遇的女性在評論區求助。遭遇家暴的,蘇敏建議大家說出來,互相評評理;離婚的,蘇敏回復「恭喜解脫」。
起初,蘇敏覺得丈夫可恨;出來時間長了,居然對他生出一絲同情。她還能跑出來自由自在,丈夫的身體狀況似乎已經不允許他瞎折騰了。在蘇敏離家之後,丈夫因高血壓、糖尿病在醫院治療了20多天。事實上,他飽受疾病困擾。
不過現在蘇敏不想去想這些了,她要真正的為自己而活。直播間的蘇敏精神飽滿、神採飛揚,她開著自己的小polo一路向南,漫無目的,沒有歸期。「走一步看一步吧,下一站想去海口跨年。」
正觀記者 楊澤雅 文/圖 發自西雙版納
編輯:石闖
統籌:石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