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終結詐騙
冒充公檢法詐騙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臺灣。因其劇本設計完美、話術與時俱進,製造出無數驚天大案,被譽為詐騙之王。特別是近期,這類詐騙在經歷一段時間沉寂後又開始反彈,無數人被騙後痛不欲生。終結詐騙通過不斷研究,受一篇心理學分析文章的啟發,找準了這個詐騙的「七寸」。看完這篇文章,只要你記住一個詞,就不會再被騙。
1、先看一個電影片段
你還記得《讓子彈飛》這部電影嗎。
電影裡姜文飾演的「縣長」,與周潤髮飾演的「黃四郎」一直在明爭暗鬥。有一次,黃四郎的心腹胡萬,卻僅用幾句話就把縣長兒子六爺給逼死了。
情節其實很簡單。在一家米粉店,六爺吃了一碗涼粉準備付錢走開,胡萬卻聯合米粉店老闆,硬說他吃了兩碗。並聲勢浩大製造輿論,說六爺付一碗粉的錢吃兩碗,是在用縣長兒子的身份搞特權,欺負老實人。
六爺年輕氣盛,在輿論重壓和道德綁架下,用一把刀把自己的肚子劃開,從裡面掏出一碗粉,給大家證明他確實只吃了一碗粉。而這時,看客們卻已作鳥獸散。六爺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最後,胡萬笑咪咪地告訴六爺:「你上當了」。
如果你想回味這個視頻,請看連結(4分09秒):
2、強大的心理控制術
六爺為什麼死呢?微博用戶「@劉昭在路上」揭秘了這個威力極大的心理控制術:自證。
這種控制術的邏輯非常簡單:
第一步:站在審判者的制高點。胡萬和六爺一樣,都是米粉店的顧客。但偏偏胡萬就能用幾句話就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審判者的角色,逼迫六爺必須有個交待。
第二步,強行貼上一個不能接受的標籤。六爺遵紀守法,吃了一碗粉並準備付一碗粉的錢離開,但胡萬非得說他吃了兩碗,只付一碗的錢。並說:「縣長兒子帶頭不公平,縣長說的話就是個屁」。
第三步,對你的反駁證據視而不見或繼續找茬。胡萬用完全不符合邏輯的話,繼續站在審判者的角度,激怒六爺。
第四步,引誘你自證清白,實現控制。最後六爺被逼無奈,要自證清白,可他不知道,在他想自證清白那一刻,就已經上鉤了。
3、冒充公檢法的心理邏輯
冒充公檢法為什麼興起30年來,每年都讓無數人上當受騙,其話術的核心也是利用了心理學上的「自證」控制術。他的話術雖然不斷演化,其實邏輯和上面六爺之死的分析是一樣的。
第一步,站在審判者的角度。騙子拿起電話,開門見山就說自己是警察(說自己是快遞、是通管局的一般也會轉接到警察),這樣他就把自己推上了審判者的高度,因為警察是對公民違法犯罪行為進行調查的主體,表明了身份就自然站在了審判者的角度。
第二步,強行貼上一個不能接受的標籤。騙子介紹完身份後,一定會說你涉嫌某項犯罪,比如洗錢、比如郵包藏毒、比如販賣兒童,這些罪名一般人是絕對想都想不到的,因為他們根本就沒做過。這個時候,很多受害者基於對審判者的敬畏,就會有一種強烈的委屈感。就像胡六被人冤枉吃了兩碗粉而只吃了一碗粉的錢一樣。
第三步,對你的反駁視而不見或者繼續找茬。當受害者條件反射似的說自己沒有涉嫌犯罪時,騙子會視而不見,反而會引導你,是不是之前身份證複印件流失?身份信息洩露?讓你有一種是被人栽贓陷害的感覺。而且還會把電話轉到檢察院、法院,讓其他冒充檢察官、法官的騙子繼續找茬,甚至給你發通緝令,加深你的委屈感,讓你自證清白。
第四步,引誘你自證清白,實現控制。當你受盡千般委屈,想要自證清白的時候。騙子就會告訴你一個自證清白的通道,實現控制。比如可以把錢劃到安全帳戶,可以到指定網站下載軟體(其實是個木馬),甚至轉完帳還要求貸款……而你一旦要自證清白,按照要求操作,錢就沒了……
4、如何才能不上當?
其實,自證心理不但用在冒充公檢法詐騙上,還用在其他詐騙中,比如在保健品詐騙中,有的「醫療專家」裝模作樣診斷一番之後,就會告訴你「大病將至」,你就會陷入一個「我要怎麼做才能長壽」的死循環中,不停地用他們推薦的能長壽的產品和藥品,維繫自己的生命。當然生活場景也會用到,比如有的父母會「永遠」說,你不努力/不孝順/不愛媽媽/...,這個時候子女就會陷入一個「我怎麼做都不被承認」的死循環中。
那麼,遇到這種「自證」控制,該怎麼辦呢?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不和對方玩——
你愛當你的審判者就當審判者,你愛給我扣什麼屎盆子我都不管,我就是不給你玩,我就是不按你的套路產生委屈感。
因為你一旦參與,就會陷入套路,必輸無疑。要麼去和審判者搶那把交椅,最好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要麼就陷入自證的套路,身心俱疲,錢財盡失。
所以,學習防詐騙知識的同時,你還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不但能防止受騙,還能少很多生活上的煩心事。二弟就教你幾招吧!
騙子:我是緝毒警察,在你的快遞裡發現了毒品,快到我們大隊說明下情況。你:查到毒品快來抓我啊,我在家裡等著(掛電話)。
騙子:你被通緝了,我給你個網站你去看看自己的通緝令。你:通緝我還要告訴我啊,我信了你的邪(掛電話)。
媽媽:你真是不上進,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又考了100分/又生了一個孩子。你:我還行吧。他們愛咋咋,我覺得自己也不錯(關燈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