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
八月是整個愛丁堡最受歡迎的時候,城市中心的公園會被打造成一個村莊,裡面臨時搭建了各種建築。大家會找一本好書,買一杯茶,或者吃個雪糕,在草地上席地而坐,享受閱讀享受生活。
愛丁堡國際圖書節總監尼古拉斯·巴爾利
在11月1日到3日舉行的「2019成都國際書店論壇」上,愛丁堡國際圖書節總監尼古拉斯·巴爾利分享了這樣的節日場景。在這次國際書店論壇上,「地方創生與節日都市」是一個重要的主題。「地方創生」的英文是「Rejuvenation」,這個單詞也有恢復活力的含義。對於一個城市來說,大概沒有比節日更具活力的事情了。
當書變成一個節日
正如作家楊照所說,我們今天好像終於不必擔心書店會不會消失,我們更進一步要探討的是,書店可以為當今的生活、尤其是城市的生活多增加一些什麼?「一個有書店的城市,書變成了一個節日,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書跟書店可以幫助一個城市找到它特殊的風格,而且給予它非常特殊的個性。」
討論書與節日的關係,愛丁堡顯然是最具代表的城市。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稱號的首個「世界文學城市」,愛丁堡一直以濃厚的文化氣息聞名,而這裡舉辦的國際圖書節,更是極具影響力的文化盛事。
尼古拉斯·巴爾利介紹,每年八月都會有藝術節慶在愛丁堡舉行,愛丁堡只有五十萬人口,但是每年八月人口數量會翻一番,大約五十萬的遊客會來到這個城市享受節日。
作家楊照與尼古拉斯·巴爾利
1983年,在第一屆愛丁堡圖書節舉辦之時,只有30位作者在花園的小帳篷裡閱讀自己的作品,英國其他地方也還沒有類似的圖書節。如今,英國已經有1000個這樣的圖書節,而全世界目前可能有大約3000多個圖書節日。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曾在愛丁堡國際圖書節舉辦了她首本書的籤售會,當時只有三十來位讀者參加。現在J·K·羅琳再回到愛丁堡國際圖書節,全球不計其數的報名者蜂擁而來,以至於主辦方不得不在全球各地選出五百名讀者代表出席。
在巴爾利看來,圖書節主要吸引人們的原因在於,這裡不僅能看到自己喜歡的書,擁有作者的籤名,還能和那些他們欣賞的人面對面的交流。在這裡你經常會發現,某個著名作家、音樂家或者政客,就坐在你的旁邊喝酒。
「我相信圖書節能夠讓每個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不論他們的種族、宗教、背景是什麼樣的。我們也非常希望,通過很大的努力,我們的圖書節能夠方便每一個人,尤其是那些殘疾人。」
中國作家殘雪第二次參加愛丁堡圖書節時,送給尼古拉斯·巴爾利這本書
全民參與的可能
「對話」也是愛丁堡國際圖書節最重要的部分。從權力轉移、英國「脫歐」公投到難民危機,這裡每年的議題並不局限於文學和藝術,時事和經濟也是討論的焦點。
巴爾利認為,圖書節希望所有人都能參與進來,不僅是高收入的人群,還有低收入的人群。以英國「脫歐」問題為例,低收入的人群更傾向於脫歐,高收入的人群更願意英國留在歐盟當中。這種時候所有人的加入就尤其重要。
「傳統的文學節一般吸引的都是收入高、年長,或者是中產階級的人。但是我們努力想要改變這樣的人口結構。」 巴爾利說。
為此他們來到貧困或偏遠的地區,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對話,告訴他們為什麼社會發展對他們來說同樣重要。「我們還會去吸引其他公眾,尤其是年輕人,現在我們每年都會吸引1.4萬的學生,還會為不識字的兒童舉辦活動。」巴爾利說,「我們還想要打破更多的障礙。」
不僅僅是討論和演講,圖書節還會邀請政客發表觀點。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在圖書節講道過他對蘇格蘭公投的意見,這個演講在當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甚至影響了公投的結果,最終他說服了很多人投票,讓蘇格蘭留在英國。
切爾西·柯林頓也來過圖書節,參加了慶祝勵志女性的活動。J·K·羅琳最近一次她跟一位年輕的巴基斯坦女性一起出現在圖書節,這位女士在學校遭受了恐怖主義的槍擊,但是她最後活了下來。
在巴爾利看來,圖書節不僅是推銷圖書,也是慶祝文化,以及努力讓人們參與公開討論。「不管你的階級、年齡、種族、性別,甚至於傾向是怎樣的。這就是我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