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微信朋友圈裡有個消息被數十萬人轉發閱讀:當今國內小學語文界偶像級人物——曾開創「詩意語文」教學流派,在全國語文老師、教研員中有數以萬計「崧」粉的特級教師、浙江省小語會副會長、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王崧舟辭職了,跳槽至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擔任教授。
昨天,記者分別聯繫上了王崧舟和杭師大教育學院院長童勇富,他們都證實了這個消息:王崧舟將於年後以教授身份前往杭師大教育學院報到。據介紹,王崧舟的到來,杭師大實施教育部2014年起部署的"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改革項目的重要一步。
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讓小學名校長成了大學教授
小學校長也可以被大學聘為教授?王崧舟要去杭師大的消息傳出後,非教育界人士不必說,連不少小學教育一線的老師都在感慨:原來小學老師還可以走得更遠。
「小學老師到大學任教其實不新鮮,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就在家鄉紹興做過國小教員。只是按現行的職稱來比較,一個小學老師的最高職稱是小中高,相當於大學裡的副教授,好像和教授還有距離。」童勇富說,但眼下大學已經擁有自主招聘教師、職稱評定的權利。大學教授分教學、科研、教學+科研三種類型,對教學型教授的最重要評定要求是教學水平好,受學生歡迎。而王崧舟等來自小學教學一線的名師,完全符合這一點。杭師大對於這樣的特聘教授,也將原對教授課題、科研成果的要求轉變為將一線的經驗傳授給未來的老師們,培養出浙派名師。
在童富勇看來,王崧舟的到來,只是杭師大在"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培養"上走出的全新、也是既定的一步。2014年,教育部啟動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杭師大申報的《師德師能師藝並重的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項目,經過教育部審核批准後成為這個計劃的一部分。 《計劃》明確要求,建立高校和中小學教師專兼職結合的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共同體,鼓勵高校與中小學探索「協同教研」「雙向互聘」「崗位互換」等教師發展新機制。
「如何培養卓越教師?我認為身傳重於言教。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現在最好的小學老師去培養未來的卓越教師。」童富勇表示,在向教育部申報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培養項目時,杭師大提出了一種突破性的全新模式:『U—S—S』(大學、學校、學科)實踐類教師教育課程的協同共建模式。具體說來,U—S—S模式下,大學教師,學科教學專家與小學一線名師名校長共同組成實踐教學專家團隊。把大學課程直接搬到一線中小學課堂中,也會將中小學一線教師請到大學課堂。
「王崧舟有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人才。接下來,我們還要在國內繼續搜羅、招聘數學、科學、學前教育等學科的小學名師,加入我們的隊伍。」童富勇說,他們還會把大學教授、博士生等送到小學裡作為學科老師,象普通中小學教師一樣從事1-2年的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
他想集合全國最好的小學語文老師編最好的語文教材
一個本應「五十知天命」的小學的名校長為何要去大學當教授?這是大家最為關注的,也是王崧舟這幾天被問及最多的問題。「我已經當了32年小學語文老師,好像已經到了倦怠期,想尋找精神成長的新突破口。」王崧舟說,讓他下決心的另一原因是,國內基礎教育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師資,去師資的源頭,優化和改變師範育人模式的意義會大於他在一所小學裡所能作出的貢獻。
年後,王崧舟將以教授身份前往杭師大教育學院報到,教授杭師大小學教育專業的本科生。而他也已經計劃好了在新崗位上最先要做的兩件「大事」:杭師大成立小學卓越教師研究中心後,把自己在一線的教學經驗融入對未來小學老師的培養中。而第二件大事,他更是已在心頭醞釀許久。「現在的小學語文教材有很多問題,有了高校的平臺後,我希望能把全國最好的小學語文老師集中在一起,編一本應該是最好的小學語文教材。」
王崧舟是誰?
王崧舟,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堪稱當今中國小語界標誌性人物,其成就和影響力屬數十年來小學教育界罕見,曾獲全國勞動模範、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鋒等殊榮。因其課堂的無窮魅力,更是追隨者無數,全國各地的「崧粉」不計其數。
如此業內人人仰慕的「偶像」級人物離開小學教育戰線,不乏朋友和「粉絲」的祝福、讚譽和期待,但更多的是譁然和惋惜……
其實早在去年年底,記者就收到報料:杭州師範大學(本部)2015(秋季)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擬聘人員在網上公示,王崧舟就在這份擬聘人員名單上,擬聘崗位是「教育學院教師」。
只不過,當時許多人都把這當成「兼職教授」。今天下午,記者聯繫上王崧舟本人,得到的答覆是,其人事關係已全部轉到杭師大,下學期起,就要給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課了。
「我的職業沒變,還是老師,以前教的是小學生,今後要教師範生,未來的老師。」電話那頭傳來王老師字正腔圓的普通話,聲音也和以前一樣,激情澎湃有磁性,讓人回想起他帶著小學生念詩的畫面。
追問一:他為什麼選擇離開
在浙江甚至全國的小學語文界,王崧舟給大家的印象是這樣的: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堪稱當今中國小語界標誌性人物,同時也是知名校長,其成就和影響力屬數十年來小學教育界罕見,曾獲全國勞動模範、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鋒等殊榮。因其課堂的無窮魅力,更是追隨者無數,全國各地的「崧粉」不計其數。
像這樣的 「偶像」級人物離開小學教育戰線,自然不乏朋友和「粉絲」的祝福、點讚和期待。
他同事,一位拱宸橋小學的老師在朋友圈裡留言說:「他走了!不能再低調了!他帶領我們學校,在拱墅區目標管理考核中連續6年獲得一等獎!本年度又是一等獎第1名!他說,他走了,文化不能走!文化是什麼?做最好的自己!我們每位老師都追尋著做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學生!最好的學校!」
他的粉絲們說:「王校長儒雅且勇敢!祝福!現在一切皆有可能,千萬別被條框束縛。」
當然,也有許多人因為他的離開而惋惜,認為這對未來師資培養是好事,但對小學語文界卻是遺憾。很多老師說,這是小語界一大損失、小語界少了領路人。
因為消息來的突然,網上對於王老師為何要跳槽,還引發了各種猜想。包括工作瑣事多,無暇專心研究教學;自由時間少,條條框框束縛多;學習交流機會要靠「恩賜」;缺乏可以激勵團隊的資源等等。
昨天接受採訪時,王崧舟對網上這些猜測一一否認。他向記者坦言,這次工作調動,和名利無關,就是想換個活法。
這位已經有32年教齡的老師表示,隨著年齡增長,更想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到底喜歡什麼。去給未來的老師上課,這個崗位可能更適合現在的自己。剛好杭師大有卓越人才引進計劃,就去了。
「我去國外不少學校考察過,說實話,國內的基礎教育在硬體方面,真不比國外的遜色,最大的問題是人(教師)的問題。」王崧舟琢磨了很久,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從源頭,師範生的教育開始。在師範教育階段,決定師資專業和精神的底色。因為改變在職教師很難,而師範生要容易得多。這比在一所小學裡教孩子,意義更大。
換句話說,王崧舟老師離開小學教師隊伍了,但應該並沒有離開小學語文教育戰線。他本人表示,他將更加專心於小學語文的教學與研究,更加專心於對年輕教師的培訓。想在培養小學教師的精神成長方面能有突破口,在小學教育的源頭上繼續發揮光和熱。
「我特別感謝拱墅教育,這15年來創造條件,成就了我,現在又有這樣的氣魄和格局,能理解我的選擇。」王老師感慨,這將是他的又一次精神生命的飛躍。
到了新崗位,王老師有兩項重任,一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我的教學肯定和普通大學老師不同,會用新的視角來解決師範教育,改變師範育人模式,除了專業指導,我也會讓師範生傳承職業精神。」王崧舟說。二是學術研究,開發「卓越老師課程」,這也是他的一大愛好,到大學後更加如魚得水。
對於未來,王崧舟充滿期待:「今後杭州少了個名校長,但多了個名教授,未來的浙派名師會誕生在我的學生當中。
追問二:名師離職潮還將繼續嗎?
聽王崧舟說完了此次離開的前前後後,仍不能滿足大家的好奇心。因為這次引發教育界關注的,不止是他一個人跳槽,而是越來越明顯的「名師離職潮」——在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的特級教師,近一年來紛紛離開公辦學校體制。所以,有人聽說王崧舟跳槽,第一反應是——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
記者了解,僅杭州主城區,除王崧舟外,去年至少還有兩位知名特級教師「跳槽」。一位是美術特級教師章獻明,章老師曾在西湖小學、三墩小學擔任校長多年,目前在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工作。另一位是從事幼兒教育的特級教師蔡偉玲,原杭州安吉路幼兒園園長,去年離開杭州,去了一所民辦幼兒園就職。
不止名師,選擇「跳槽」的,還有名校長。例如,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前任校長邵陽,去年也辭職了。
名師名校長是如此,其餘在職老師也如此。杭州市某主城區教育局人事負責人透露,自從養老保險並軌之後,在職教師辭職率有明顯上升。比如,教師流失率一般來說每年都穩定在0.5%左右,但2015年數據達到了1.2%,是往年的兩倍。包括名師名校長在內的在職教師流失率,正在上升。
「離職潮」背後,是老師們的吐槽,主要分兩類。一是現在當老師,越來越不容易。尤其是公辦學校的在職老師,自2009年實行績效工資後,幾乎沒有漲工資。二是別看老師有寒暑假,其實過得並不瀟灑。工作時間上課,休息時間備課,還要處理好來自家長的各種壓力,完成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安排的各項「規定動作」,即使是寒暑假,也要培訓充電等。
有人預言,對公辦中小學老師來說,這股「離職潮」在今後可能會更猛,依據是即將實施的《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民辦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鼓勵教師在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間有序流動。按照相關規定,如果老師還要回到公辦學校,可以不參加公開招聘,可以進入直接考核聘用環節。
以前,杭州的公辦教師流到民辦學校後,如果打算再回到公辦學校,需要通過公開招聘。這意味著,這些老師要跟剛畢業的大學生競爭,面臨筆試、面試等環節,耗時耗力。這個規定顯然安了這些老師的心。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是讓公辦中小學老師「動了心」。
追問三:能否給基層教師更多生長
地球離開了誰都照轉,小學教師隊伍少了一個王崧舟,還可能出現更多的「王崧舟」。但是,王崧舟老師畢竟是小學教師中的「大咖」,他這樣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如魚得水的人物,如今都跳起了「龍門」,讓很多普通教師情何以堪?難怪,很多老師說,這是小語界一大損失、小語界少了領路人。
很多中小學名師,已經到了不要名、不要利、不戀權的境界,他們最需要什麼?我想,應該是需要更多的自由:有自由的時間,可以自由地行動、自由地思想,去自由地實現有可能實現的理想!
現在,中小學教師已經有「教授級」的正高職稱,我們應該是不僅給他們「教授級」的職稱,更要給他們享受「教授級」的研究與教學環境。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喬光輝教授認為,王崧舟老師轉身為杭州師範大學教授應該屬於正常現象才對,民國時期很多大家都是小學教員出身,朱自清、豐子愷、錢穆、葉聖陶、唐圭璋、任中敏都長期擔任過國小教員;隨著學術資源的數位化,小學教師「教授化」正成為可能。
看來,如何應對中小學教師的「教授化」,教育行政部門亟待考慮,以便給更多中小學教師提供永無止境的發展天地、生長空間。
掃一掃,關注大浙教育,了解更多教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