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家原本好端端的上市公司,突然一下就被ST,來得那麼突然!
因為實際控制人侵佔上市公司資金,「群興玩具」一夜之間變成了「ST群興」。
突然是突然,但要說防不勝防,還真對不起媒體中國網財經的良心報導。
就在本月14日,中國網財經發布調查文章《九次方高管自爆公司資產多為空殼 曾被包裝為大數據獨角獸》,裡面列示了群興玩具、實際控制人王叄壽、王叄壽控制並擔任兼董事長和總經理的九次方公司的種種異常情況。
報導出來之前,一切都是那麼光鮮靚麗,特別是九次方公司,儼然一副中國大數據行業的獨角獸形象,在中國創投界幾乎無人不知。
報導出來之後,當事方立即進行反擊,用詞為「不實傳言」,稱「已訴諸法律程序」,還立下投名狀,要「貢獻大數據公司社會力量」。
好在監管機構深交所極為負責和敏感,4月16日向群興玩具下發了關注函,要求對媒體報導的情況進行解釋,並在4月20日前進行回復。
昨天,群興玩具公布了回復情況,市場一片譁然。
第一,承認實際控制人取保候審
資料來源:群興玩具公告
第二,承認實際控制人佔用上市公司巨額資金
資料來源:群興玩具公告
第三,承認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違規減持上市公司股票
資料來源:群興玩具公告
第四,承認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股份被凍結
一次性爆出四大違規事項,太少見了!
更少見的是,我們從未見過一家上市公司在爆出重大問題時,信息披露還這麼的強詞奪理。
在描述實際控制人因涉嫌偷稅漏稅取保候審時,用詞為:
王叄壽先生已經不參與此公司經營和管理工作接近10年,但始終擔任法人職務,協助調查是每一個公民和公司法人的義務。
請問,涉嫌偷稅漏稅難道不是法定代表人的責任?不參與經營管理,擔任法定代表人幹嘛?有這樣推脫責任的嗎?
「協助調查是每一個公民和公司法人的義務」,描述得跟個英雄似的。
在描述違規減持上市公司股票時,用詞為:
北京九連環員工於2020年3月26日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125.56萬股公司股份。
在公司後面加了「員工」,請問,違規減持究竟是公司還是員工的行為?
真的噁心到我們了!
犯了如此大錯還如此行徑的公司,建議對其嚴懲!
放牛塘認為,群興玩具及其實際控制人極有可能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因為在新證券法背景下,證監會加大了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力度,而立案調查是最主要手段。
像群興玩具這樣的違規行為,有一個都可能觸發立案調查條件,何況是四個!
再說,如果不進行立案調查,就無法進行行政處罰,損失慘重的投資者也無法提起訴訟。
我們再來看群興玩具實際控制人的另一家公司,九次方大數據信息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九次方」 。
在官方網站,九次方把自己核心優勢描述得爐火純青,不愧是做IPO諮詢出身。
做個調查,中國投創人士,誰手裡沒有九次方的融資商業說明書?
根據天眼查,九次方股東已經達到了公司法的上限50名,知名創投雲集,再加上創投股東背後的大量LP出資人,實際參與的投資人更多。
九次方股東中,還有兩家上市公司和一家IPO企業,分別為安妮股份、榮科科技和東莞證券,具體可見我們之前文章《群興玩具因九次方收關注函,要當心另外三家上市公司也躺槍》,相關公司是否該出來說兩句,不然當心也構成信息披露違規。
根據上市公司榮科科技對九次方的投資,九次方在一年前的估值就已達到110億元。
估值超過70億人民幣的未上市公司就被稱為「獨角獸」,毫無疑問,九次方是一頭標標準準的獨角獸。
但中國網財經在調查文章中提到:
據爆料高管表示,其實九次方是不可能裝入上市公司群興玩具裡的,也沒有單獨上市的可能,因為九次方的「水分」太大,其體系裡的很多關聯公司都是「殼」。
此次爆出「四宗罪」之後,放牛塘認為,九次方上市將難上加難!
首先,由於群興玩具和實際控制人涉嫌重大違法違規,實際控制人很可能面臨賠償責任,如果實際控制人的個人財產不足,會以其持有的九次方股權代償,造成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從而構成上市障礙。
其次,由於群興玩具和實際控制人涉嫌重大違法違規,實際控制人很可能面臨行政甚至刑事處罰,而實際控制人在九次方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會給九次方的上市帶來障礙。
再次,由於群興玩具和實際控制人涉嫌重大違法違規,可能會破壞實際控制人的形象,可能連累九次方的經營;
最後,根據九次方官網,其實際控制人是國家信息中心「中國大數據領域十大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可竟然在所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犯下如此低劣的信息披露錯誤,不僅讓人懷疑,他們的大數據真的靈嗎?
來源:放牛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