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草案一審宣判,應該告訴孩子們社會既美好也很危險
撰文丨墨黑紙白
一、我們應該從李心草身上再看到些什麼?
時隔一年之後,該案件有了一審判決,審判結果的好壞似乎已經不能再是人們討論的點了,那麼人們應該從李心草身上再看到些什麼呢?
9月21日,李心草溺亡案一審公開宣判,被告人羅秉乾因過失致人死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附帶賠償63257元。李心草母親表示,將會繼續上訴。
辦案機關認為:羅某為安撫李和讓其醒酒,對李實施俯身貼近、掌摑行為,主觀上沒猥褻,侮辱意圖,客觀上沒接觸李隱私部位,不構成強制猥褻、侮辱罪。
這個相關判決我們了解下就行了,無論是滿意的人,還是不滿意的人,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已經離開了我們的社會,她本該更好的為我們社會貢獻。
但是社會也是殘酷的,雖然我們的書本或者我們的媒體總是會把它描述得很美好,但事實上我們仍未構建一個完全美好的狀態。
二、有些細節我們已不能在去梳理,只能梳理一些脈絡
至少我們應該梳理的脈絡中能讓我們更深認知,從該案案發後「草率定性」到現場辦案人員「不夠走心」,再到該案一審宣判。
我們已經很難從李心草案上會得出更多有益於社會的可能性,雖然她的母親依然表示會上訴,而這可能是紙白君今年行文中情緒最低落的一篇。
那麼讓我們繞開這個案子吧,我們回首下我們的社會,我們只說普通人之間都沒有太多的彼此認同與寬容,也沒有建立很好的溝通與解決問題的渠道。
也就不必說與普通人完全不相同的非普通人群體了,這不應該只看做是一種社會現象或者人情世故,而是應該被我們納入到社會生存成本中。
因為這些成本可能要高出賺錢過日子的成本,因為它帶來的可能是一個家庭的破碎,可能是一個人生的消亡,這都是無法挽回的損失。
我們有社會各機構,我們也有司法,我們還有輿論,但是這些都不解決根本問題,即無法挽回一個逝去的生命,尤其還是花季之齡。
去年紙白君在為此事撰文時,就談到女孩需要小心的並不只是毒閨蜜,而今年紙白君還是要堅定這個觀念希望提醒更多人,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
三、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你需要深知你經不起任何折騰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你是經受不起任何一種折騰的,哪怕只是很小的事件,都會讓你心力交瘁去處理,這種狀況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如果是天大的事,以後可能真的很難會有諸多圍觀了,所以還是儘量避免讓自己陷入天大的事,為人謹慎小心點,這是在各方面仍需進步時自我必須保持的。
所以還是要積極的告訴我們的孩子們,社會有它美好的一面,但也藏滿了殘酷的一面,為人做事一定要把握在自己能處理的範圍之內,避免失去自我掌控。
有些不必要的局千萬不要強赴,我們中國人對飯局最耳熟能詳的就是鴻門宴這個典故了,以紙白君對酒局的揣測,任何一種酒局多多少少都有鴻門宴的影子。
當然和自己家人的基本可以除外,有些人在利益與權欲的薰陶下成長起來的,他們不會懂得什麼是尊重生命與人格,他們生來就是踐踏他人的生命與人格的。
四、有些人是在利益與權欲薰陶中成長起來的,需要普通人深度防備
這些都是必要了解的,不要總覺得這種思維太過黑暗,任何一種生物都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進化,一旦停止進化也就停止了繁衍的生命特徵。
有句話是紙白君在大學時就聽到的,現在依然很適用,身處劣勢怎能不攻於心計?至少對於普通人來說,大家都處於劣勢狀態,多些思考也就多一份保障。
紙白君一直都很反對那些身處劣勢的人,還整天沒心沒肺,認為一切都很美好,無視社會所帶來的無常,然後還要求身邊的人都一起歲月靜好中做無知者。
時代一直在變化,我們大多數人也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並不解決任何問題,相反有可能會被逆淘汰出環境進化。
當然上述這條非世界性規律,總之多些為自己和家人保底的思考吧,那些非普通人,他們的人生經得起折騰,善良的大多數普通人折騰不起也玩不過人家。
落筆之際紙白君再囉嗦一句,李心草的媽媽為保護李心草一直以灌輸自我保護意識在教育她,但即便如此她仍未能逃過此劫,或許防備意識缺乏深度思考吧。
2020—9—22落筆於墨辯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