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守道,祖籍福建泉州,廈門大學中文系畢業。先後在國家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現供職於全國人大。兼任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五、六屆理事,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第九屆全國文代會代表,全國人大機關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北京世紀名人國際書畫院副院長、《名人名家書畫報》總編輯。
在全國書法競賽中獲金、銀等多項獎。書法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中國美術館、釣魚臺國賓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國家奧運體育場(鳥巢)收藏;著有《中國書法史話》,出版有《朱守道書法作品集》、《朱守道書法藝術》等。1998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德藝雙馨」書法家,多次獲評中國書協「先進個人」稱號。
2008年9月,朱守道書法作品搭載「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經歷太空飛行後返回,作品為國家收藏。
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央數位電視書畫頻道、《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藝術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書畫報》等主流媒體和專業報刊介紹其書法藝術。
朱守道書法 大德興業
兼收並蓄自成風範
——朱守道書法藝術淺析
張坤山(中國書協理事、著名評論家)
書法家的創作,能夠植根傳統,浸潤經典,吸取古人法則而任情恣性一展風華已屬不易,然而在此基礎之上能兼收並蓄,融會貫通,自立風格面目者當更為之可貴。朱守道的書法當屬此列,他在當代書界有著重要的影響,受到廣泛讚譽。
書法藝術浸透著中國古典主義的哲學思想和源遠流長的脈絡傳承,諸體皆備流派紛呈,或雄強大氣,或清新閒逸,或開張寬博,或妙造自然,當代中國書壇有相當多的書家追求平和靜氣中庸散逸之風。朱守道思維獨到,見解深入,另闢蹊徑,在文人風和時代感中尋找自我定位和方向。他以漢隸為根基,以魏晉為源頭,以明清為示現,創造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藝術樣式而廣為流傳。
朱守道書法 風華正茂
朱守道在個人書法作品前留影
朱守道題寫精忠報國
朱守道的書法陶古熔今,深得古人要旨,有著深邃的修養工夫。其用筆厚重,溫潤自然,線條豐滿圓渾,中鋒運送,看似柔綿實則剛強勁健,中規有矩而力透千鈞。結體別開生面,字勢形態似取法明清黃道周、倪元璐,妙造自然天真生動,起伏迭宕錯落鮮活,打破平正媚俗理念,尋求勢態的變化萬千。他把每個獨立的字都視為類似音樂的符號,在字勢長短,左右揖讓乃至構築系列的矛盾關係中辨證思維,努力在字構中尋求一種特殊而又異於他人的對立統一。他將古老的法度融化為一種生命動態,將書法推崇至理想的絢爛之極。因此,我理解曾擔任過教師的朱守道思想中蘊藏著著無比生動的情感元素,以及如遠古文人士大夫般的高尚情懷。觀其作品,則有令人耳目一新駐足良久的感觸。感嘆其作存古人風,有文人氣,有古代經典的印跡,亦有時代風格的凸現以及書法創作中跳躍性思維的情懷。
朱守道書法對聯 陽春開物象 麗日煥新天
朱守道的書法源於古人立於當代,品格獨立,自成家數。有了這般的思維,我以為書法對朱守道而言,他在努力實現李可染先生的至理名言:「用最大的工夫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書法創作的兩個重要階段,他已經進行了艱辛的嘗試,所創作已非同於那些照貓畫虎般的看似精緻的臨作了。他的書法沒有被古人籠罩,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鼓足著勇氣在勇敢地實踐著精進地「打出來」。這是李可染先生的名言,也是一代宗師的教誨,是對書法傳統與發展的總結判斷,是古今有作為的書法家必須完成的過程實踐。朱守道在繼承發展中步入書壇,有著不凡的睿智與令人嘆服的創作實踐,為當代書壇注入了重要的活力機緣,我們期待他的書法創作會有更高境界的提升和不斷的完善。
朱守道書法 鷗波萬裡
朱守道送藝術到校園
在萬古神遊中品味快樂書法
朱守道
公務之餘,從事書法藝術的創作實踐和理論探討一直是我的首選。沿著藝術的園林小徑一路走下來,樂趣無窮。記得有位老書法家曾說,搞藝術的人終身感到幸福!想一想,很有道理!
作為一名國家公職人員,是應該有一點高雅的愛好,八小時之內,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八小時以外,可以選擇一項或兩項愛好,如從事書畫藝術的學習,可以調劑情緒、修養心性、豐富生活、美化環境,是對本職工作的促進、協調和補充。
朱守道書法對聯 題品雲山歸畫卷 收羅風月入詩篇
人的興趣空間是有排他性的,沒有一兩項高雅的愛好作依託,就容易被低級趣味來填補。事實也證明,人有一點高雅愛好,能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或成為這一行業的專家。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能與書畫藝術結伴,可以讓自己生活得更加充實和美好。
朱守道書法 千秋筆墨驚天地 萬裡河山入畫圖
在藝術審美上,我比較喜歡雄健豪放、峻偉古拙的風格,自己也以創造獨特的美學品格和文化意蘊為樂事。在品讀歷代經典碑帖時,北魏時期碑刻所表現出的剛健、雄渾的風骨,以及宋代文人「尚意」書風所展示的「八面出鋒,沉著痛快」的瀟灑大氣,我尤其喜歡,常常獨自沉浸於碑帖的墨香之中,心靈充盈感動而久久不忍釋卷。相反,一些表現過於纏綿、甜膩,風格偏重柔弱、沉悶的書體,我不太喜歡,常常翻翻而過,不加駐留。久而久之,在藝術欣賞的取捨上,就有了自己的判斷和保留。在書法創作上,我常以漢魏碑刻的雄強、古樸為本色,取法古遠,借鑑晉唐以來儒雅灑脫、隨意賦形的文人書風,追求一種雄強高古、氣息醇雅的藝術風格。尤其是在創作擘窠大字時,注重氣勢的連貫,包容、涵養雄強奇拙之態,任情恣性,非盡興盡墨而不肯罷筆。從中國傳統美學角度審視,偏於陽剛壯美的藝術形態,如粗獷的線條、古拙的意態、豪邁的力感,能使人們感受到藝術表現的博大、雄偉和壯觀,並由此產生振奮、鼓舞、愉悅等情感交融,共同來感受書法的快樂和魅力。
朱守道書法 家和萬事興
朱守道為濟公活佛故居「永寧村」題匾
朱守道題寫 鴻禧
藝術創造的過程是快樂的,提筆寫出一件好作品,左觀右看,快樂感油然而生,心境頓時心曠神怡。據西方學者研究成果表明,人在快樂的時候,免疫力最高,人也越健康。品味的高雅脫俗可以影響人的思維,在平時,書畫家的心境一般來說比較平和,在藝術創作時經常保持著一種愉悅的狀態,對身心十分有益。從事書畫藝術的人們還有雅聚交流的習慣,謂之「筆會」,好友們歡聚一堂,擺出長條大案,倒上濃濃香墨,擼起袖子,每個人濡墨揮毫,欣欣然來幅字,互相欣賞和點評,以書會友,筆墨傳遞友誼。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把寫好的作品分送給同事和朋友,分享藝術學習的新成果,在其樂陶陶的氣氛中感受風雅和斯文!
欲書先散懷抱,快樂如影隨形,在中國古老藝術的園林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書法藝術的精彩和博大,在快樂書法的悠揚歡歌中向前徐行!
朱守道書法對聯一幅
網民集評「朱守道網絡書法展」
(共五則)
網民評論(一):
朱先生的行書有很大的容量,可以在草書與楷書之間自由揮灑。他比較少有純然的草書,也比較少有純然的楷書,因為這兩種書體都有一定的成規和戒律,有悖於他的寫意精神。朱守道老師熔鑄百家,神與古會,形成飄逸雄健、俊美險絕,溫潤凝重中賦予遒勁,秀美跌巖中顯灑脫的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
朱守道書法唐詩一首
網民評論(二)
朱先生的書法,我喜歡!
其書注重藝術創新,將並不為常人關注的漢代簡書、唐人寫經、敦煌墓誌、魏晉殘紙等民間書法作為研究方向,進行反覆學習和臨摹,不斷調整研究角度,熔鑄百家,神與古會,深入汲取其精華,融入自己的藝術探索,進行深層次的書法創變,尋找一種屬於自己的書法藝術語言,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朱守道題寫壽
網民評論(三)
朱守道先生作品古雅質樸,用筆流暢輕鬆、平和、自然,章法自然,線條優美,作品雍容和雅,結體持重,筆墨溫潤,字裡行間充溢著勃勃生機;典雅蘊藉,搖曳多姿,得魏、晉、唐、宋、元、明、清各家精髓,而又迥出時流。可見作者紮實的功底以及對傳統技法的理解。深植傳統,作品中透露出濃鬱的書卷氣息,祝更上層樓!
朱守道書法 唐韋應物 詩
網民評論(四)
朱老師改變了古典書法程式化的面貌讓書法生動起來、活躍起來、清新起來、親近起來。並給書法賦予更多的性情抒發。他把作品章法布局的觸角往個人性情的方面延伸,字距、行距一一突破古典書法章法布局舊貌。使我們體驗到作品章法布局的生動性、多樣性、突破性──這樣一來,朱老師便以嶄新的面貌與我們同唱一首自由歡快的歌。
朱老師厚重自然不盲從前人追風今人的書風都使我們面對他的作品時心情激動起來、蕩漾起來、怡然自適起來。這就是朱老師獨一無二的藝術個性魅力所在!
朱守道書法 宋米芾詩
網民評論(五)
很早就知道朱先生,因為他的書法。
就像是交朋友一樣,有些人見3、5次也未必記得,有些人只1面便終身難忘。
朱先生的字就是這樣,
為什麼?
鮮明的個性,獨特的魅力
可以說很早朱先生的字便確立了這樣的面目,尤其大字,撲面的氣勢,偉岸的氣象,讓人過目難忘。
石開先生講書法要有防偽性
我看朱先生的字,防偽係數就很高,高在哪?
高在奇絕的藝術造型,就是字法。
高在渾厚的線條質量,就是筆法。
兩者水平的高超,註定了
想要模仿他的字,很難。
即便造型像了,線條不行,也是支黃瓜架,單薄。
而這樣的藝術
更多的是取決於書家的藝術天賦、藝術氣質
所以在他的書法裡,技巧也不再是主要表現得對象了,因為篆、隸的質樸,簡書的自然、明清的味道、碑版的體式,隨處可見,拿來就用,他更注重的是他自身情緒、情感、人生哲學的一種體現。
朱守道到軍營慰問部隊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