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科研基地揭牌儀式在029藝術區成功舉行。鹹陽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郭群星、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天恩共同為「基地」揭牌。市文旅局副局長龐聯昌主持儀式,市考古研究所所長謝高文介紹基地情況,市文化稽查隊、市文保中心、市鑽探管理處主要負責人出席儀式。
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進程加快,基本建設考古工作持續開展,發掘項目接踵而至,向考古和文物保護、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科研基地的建設彌補了鹹陽市在文物存放、整理、研究等基礎建設方面的不足,為鹹陽市未來的文物考古工作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鹹陽市文化和旅遊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多次選址、裝修改造、資源調配、人員整合等系列工作,基地於12月投入使用。
考古所所長謝高文介紹鹹陽考古工作概況和基地建設基本情況,該研究基地位於029藝術區,面積500平方米,配備辦公室、監控室、會議室、文物庫房、攝影室、文物修復整理間和相應的生活設施,不僅可以開展文物修復、資料整理工作,亦可舉辦短期文博人員培訓班或小型學術研討會,是集文物存放與修復、文博培訓、文物宣教為一體的綜合科研基地。鹹陽市考古所將嚴格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更好發揮以史育人作用,傳承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
鹹陽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郭群星指出,鹹陽是全國文物大市,文物資源分布廣、等級高、體量大,科研基地的成立將為考古學子的實踐研究提供廣闊平臺,是做好鹹陽歷史文化研究,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現實需要,也是推動鹹陽文物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學術層面做好考古成果的研究、整理、闡釋工作。充分發揮好考古科研基地的示範帶動作用,深入挖掘文物遺存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激活文化遺存的生命力,講好鹹陽故事,真正讓文物「活」起來、「火」起來。要積極培養人才,多出研究成果,進一步壯大學科隊伍。通過引進人才、舉辦學術講座等方式,把這個科研基地同時建成人才培養基地,加強考古能力建設,為我市文物事業發展儲備力量。希望市考古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周秦漢唐考古為生長點、以中國考古為大視角,堅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之路,走紮根田野、利用科技、輔以文獻、追溯歷史、服務社會的考古之路,為講好鹹陽故事、服務大眾、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市貢獻新的力量。
揭牌儀式後,在基地內舉辦了「鹹陽考古大講堂」第一期,由陝西省考古院研究員張天恩主講。鹹陽文物系統40餘名工作人員參加了講座。
【來源:鹹陽文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