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雷式太極傳人雷雷20秒被KO,今有太極大師馬保國4秒被KO,他們都是敗在現代搏擊手手上,其過程和結果難免令人唏噓。相比較其聲譽,都是赫赫有名的圈中大師,開館收徒,追隨者諸多,網上也大有其視頻流傳,其弟子在他們面前簡直不堪一擊,沾衣十八跌,其無形之氣已經能隔空打牛。就是這麼厲害的太極神功,在影視作品中,乃至在古代被傳得神乎其乎,在近代更是得到大力推廣,大有國粹之術的味道。
事實上太極作為武術的一個分支,一直都是伴隨著傳說而來。從張三丰悟道,發揚太極神功,擊敗武功高深莫測的壞人,開山創堂,太極神功就與武當派聯繫在一起,也成為道教文化的一種。這種傳說我們並不會去質疑真實性,科學性,他是和輕功之類類似的武俠功夫而已,誰也不會當真,反而感覺張三丰武功高強,絕對是高手中的高手。其聲譽和地位和其武功為人名副其實。
至近代,楊露禪的出現,真正把太極和實戰結合起來,此時太極不再是一種傳說中的神功,而是一種能強身護體,甚至保家衛國的武功。楊露禪除去武功了得,打遍天下無敵手之外,最值得炫耀的是驚動了朝廷,進京傳授貝勒爺習武。正因為這些王公貴族不重基本功,身體素質堪憂,根本不可能從力量乃至苦練功力入手,於是他把前人的太極進行了創新,把依靠力量的太極基礎去掉了,只留下花式慢動作。這種改良的太極,動作優美,運氣渾圓,非常適合觀看演練,實乃修身養性健身的不二之選,於是被逐步進入上流社會,成為一門學派。此後其後代和弟子進一步發揚光大,創立楊式太極,而新中國成立之後,正是以楊氏太極為模板,進行精簡,成為一套有固定招式,固定流程的「花拳繡腿」。
可以看出,太極這門功夫是逐漸從實戰武術,慢慢演變為一套「練習操」。只重招式,不重招式背後的力量。而現代搏擊除去技巧,靠得就是力量,在絕對力量面前,你招式再熟練再完美也會不堪一擊,被幾秒KO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但至現代練習太極者,其中不乏大師級人物,始終沉迷於傳說,沒有力量也要創造力量,如閆芳大師般隔空打牛,沾衣十八跌大行其道,欺騙了自己也欺騙的他人。
說白了,不是太極不行,而是這些打著太極名義的大師,根本不去練武術的精髓——力量。甚至還真相信自己能以柔克剛,而以柔克剛的本質是內在的力量,一個體能超強的人,就算沒有招式照樣能把人幹趴下,即所謂無招勝有招。這些個案並非證明傳統武術不行,而是練武術的人太虛了,不明白武術的精髓是體能,其次才是技巧,而招式只不過是一種演練方式,絕非致勝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