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保鏢會說外語對歷史發展的重要性 | 一帶一路語言交流極簡史

2020-12-16 新京報

看《西遊記》無數遍之後

心中難免生出一個疑問

唐僧走了許多國家

遭遇許多妖魔

為何大家都同他一樣

張口就說大唐普通話

吳承恩先生寫小說

自然可以忽略這個問題

但高僧玄奘要取經天竺

難道溝通真的全靠比劃

▲其實如果語言不通,唐僧可能輕鬆度過女兒國一劫。

資深絲路驢友都不帶「文曲星」

在一個沒有「文曲星」的時代

真的勇士

就是不管會不會外語

都敢走出國門的人

且不走則已

一走就是橫跨多國

這群勇士中

應該也包括張騫

據史書記載

張騫出發時隨行者百餘人

其中一人名叫甘夫

此人善射箭

通匈奴語

對於要深入匈奴腹地的張騫來說

甘夫既是保鏢又是翻譯

但對於最終要去的大月氏

張騫一無所知

帶一個會說匈奴話的人真的夠嗎

據後來的專家們考證

張騫走過的那一帶

要接觸三種以上語言

所以他一路上

要不斷尋找土著嚮導和翻譯

比如從匈奴逃到大宛

大宛派了會翻譯的驛站工作人員

陪張騫到了康居

然後又在土著譯員幫助下

抵達大月氏

事實證明

會外語的保鏢、地陪、導遊

對人類歷史的進步

功不可沒

回到長安的張騫

認識到外語的重要性

向領導匯報說

要好好翻譯

把漢語譯成多種語言

才能傳播漢朝的文化

且誠得而以義屬之,則廣地萬裡,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史記·大宛列傳》

對於唐朝的玄奘

學者們認為

他很可能也找了

當地僑民、商人做翻譯

但打鐵還需自身硬

玄奘不滿足於依賴嚮導和翻譯

天竺苦心學佛之餘

他認真學習梵語

最終成為一代翻譯大家

玄奘翻譯的經文

多達75部1335卷

▲長安的大慈恩寺是當年玄奘譯經傳法的地方,這裡如今也是絲路遺址上一處世界遺產。

深度中國迷都自創「拼音」

中華兒女學外語

勤學苦讀

外國夥伴不甘落後

當年利瑪竇被上級調到澳門

立即著手苦學漢語

聰明好學如他

總結出用拉丁字母

給漢語注音的方法

一本《西字奇蹟》(1605年)

就是他用這種方法寫的文章

此後再接再厲

更將《四書》翻譯成拉丁文

寄回義大利出版

▲大膽猜測一下,當年利瑪竇用拉丁語學中文的方式大概與此類似。

利瑪竇的同行

法國人金尼閣專門寫了書

幫助外國傳教士學中文

他主筆的《西儒耳目資》(1626年)

就是第一部漢字文法工具書↓↓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字典,還對中西兩種語言的語音系統進行了比較。

各國同學比學趕幫

更有人活學活用

古時的日本、朝鮮和越南

都曾引進漢語典籍

也使用過漢語

後來乾脆在漢語基礎上

創製了自己的文字

最著名的就是日本的假名文字

來學漢語的都嘗過痛與樂

時至今日

學外語幾乎是

每個中國學生的必修課

苦讀十餘載

其中苦樂酸甜

恐所學之外語仍難以言盡

可喜的是

一帶一路

連通數十友邦

學漢語的人越來越多

幫外國人學漢語的孔子學院

最早就在韓國掛牌

2004年至今

全球已建孔子學院500餘所

想上中國大學

得考中文

想在中國工作

要中文說得好

曾經中關村某企業招聘

明確要求外國應聘者

漢語水平考試達到5級

5級是怎樣的概念呢↓↓

▲自從有了HSK考試,中國同學就大呼「英語四六級大仇得報」。

另一個驚喜

是「漢語橋」節目的誕生

這檔競賽類節目極妙

讓大批中國觀眾目睹一眾外國人

對著中文聽說讀寫冥思苦想

實在大快人心

前年和去年的聽力比賽部分

出現兩道「舅舅題」

其逆天程度

一起來感受下↓↓

2015年:

我大舅去二舅家找三舅說四舅被五舅騙去偷放在八舅柜子裡的1000元。

請問:是誰偷走了1000塊

2016年:

大舅拜託二舅寫了封三舅需要在四舅婚禮上致辭感謝五舅借給六舅還欠七舅一千塊錢的感謝信。

請問:感謝信是誰寫的?

▲外國同學的此種表情,在中國聽力考場也屬常見。

學漢語的外國人

要是能參加一次漢語橋

就如我等中國學生參加奧數比賽

是件很拿得出手的事

「漢語橋」上名次好

好處可能超乎想像

這個俄羅斯小夥名叫大衛

勤奮好學愛中文

2014年「漢語橋」奪魁

第二年被中國某電視臺選中

錄製一檔外國人談話秀

從此人氣爆棚

綜藝節目邀約不斷

這檔談話節目

捧紅了好幾個

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漢語通

大衛在中國成名

連老家俄羅斯的媒體

都邀他上節目當嘉賓

伊朗小夥普雅

接到駐華使館電話

誇他在節目裡表現好

這些小夥的經歷

告訴每個在中國的「歪果仁」

學好中文

是走向人生巔峰

多麼重要的一步

▲這檔外國人談話節目中的嘉賓。

編輯陳璐製圖許驍實習生楊可校對範錦春

資料來源;《絲綢之路全史》、《試論張騫通西域時的語言翻譯》、《學者新論:漢語拼音運動的歷史回顧》、陝西日報、世界青年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科學確定一帶一路沿線關鍵土著語言
    關鍵土著語言是實現「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媒介。隨著「一帶一路」合作不斷走向深入,關鍵土著語言的意義日漸凸顯。對此,我們應以維護國家利益為核心,兼顧各種國家戰略因素,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科學確定與我國國家戰略和發展需要緊密相關的「一帶一路」沿線關鍵土著語言。
  • 白剛:「德不孤必有鄰」思想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性
    5月10日晚,由教務處、宣傳部、人事處聯合舉辦的「一帶一路」戰略研究專題系列講座第六講在電教300人禮堂舉行。原中國駐日本使館公使銜參贊、我校前副校長、我校絲綢之路研究院顧問白剛作了題為「『德不孤、必有鄰』的思想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性」的講座。講座由副校長賈文鍵主持。
  • 河南省教育人才學會「一帶一路」外語專業委員會 於河南師大附中...
    2020年8月6日下午,河南省教育人才學會「一帶一路」外語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於河南師大附中雙語國際學校隆重召開。努力實現「省內一流,國內有影響的民辦精品學校」的發展目標。  王紅奎主任強調,我國對漢語全球化的教育正在推進,培養國際人才,不僅是推進「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體現,也是增強國際交流,促進我市的涉外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大量的培養和儲備既熟悉「一帶一路」文化語言,又了解其他國家國情的高端文化人才,可以更好的將世界介紹給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 西安外國語大學:用語言溝通「一帶一路」的未來
    作為西北地區唯一的一所主要外語語種齊全的普通高校,西安外國語大學依託區位資源優勢,以語言為核心競爭力,以「人才培養」「語言服務」「智庫建設」作為三大著力點,發揮自身優勢,培養出了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助力國內一流企業走向世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用智庫促進「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實施,促進沿線國家之間跨文化的交流、溝通與經濟貿易往來,助推「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就。
  • 「一帶一路」大背景下 複合型外語人才緊缺
    語言能力是一個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而外語能力是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外語能力日益成為一個國家助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參與國際事務、開展國際合作等方面的關鍵要素。  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往來日益密切,經濟文化活動開展頻繁,對於外語人才的需求也更為緊迫。  那麼,當前我國外語人才數量和質量如何?是否能滿足「一帶一路」國家開展經濟文化活動的需要?高校在外語人才培養方面應如何改革?
  • 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英語變體 增強語言服務能力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並實施,截至2018年底,我國已同122個國家、29個國際組織籤署了170份政府間合作文件。中國的「朋友圈」遍及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溝通交流使用的語言涵蓋數十個語種。其中,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之一,是沿線國家進行政治、經貿與文化交往的主要語種。
  • 餘光武等:「一帶一路」沿線阿拉伯國家語言國情及相關建議
    本文全面分析了「一帶一路」沿線13個阿拉伯國家的標準阿拉伯語、阿拉伯語方言及外語的使用情況,梳理、介紹了阿拉伯國家多元化的語言格局以及阿拉伯國家語言教育情況和漢語教育概況。(四)阿拉伯國家的外語使用情況由於歷史上殖民因素的影響,「一帶一路」沿線的阿拉伯國家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前宗主國語言的影響,其中英語影響最為廣泛,法語次之。
  • 有自己的專業 會流利的英語 還懂中東歐國家地區語言:「一帶一路...
    據悉,「一帶一路」語言學院依託浙江萬裡學院,由該校外語學院整合捷克語言文化中心、中東歐文化與教育研究所等校內外優質資源,在寧波市教育局、寧波市人社局等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的支持與指導下,整合教育、行業部門和企業資源,建成集「非通用語種普及教育、非通用語種翻譯人才培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情研究智庫」為特色的開放式的行業服務平臺。
  • 一帶一路 | 秘魯:構建雙語社會 推動經濟發展
    【主持人語】(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曄)鑑於全球通用語英語在「一帶一路」國家與地區的廣泛使用,全面把握其英語使用情況與英語教育的歷史與現狀,對於提升我國英語教育工作者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應邀與《21世紀英語教育》合作開設「一帶一路」專欄,助力「一帶一路」學術建設。
  • 《中國語情》選載 |「一帶一路」相關外語人才培養狀況調查
    (一)培養方式多樣(1)積極增設非通用語專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眾多、狀況複雜,許多國家的官方語言都是非通用語種,而我國高校外語專業招生中的非通用語種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其需求,自這一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各大院校「響應熱烈」,不斷完善外語非通用語學科內涵建設,增設新語種專業。
  • 「一帶一路」背景下涉外法律人才培養問題探究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推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與交流日益加強,各種涉外活動日益增多,涉外法務活動空前頻繁。適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國家對外開放的需要,國家需要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法律事務和國際競爭的涉外法律人才。
  • 語言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
    語言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 加快構建語言服務和人才培養應急體系  今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進一步推動了「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展現了將「一帶一路」建設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
  • 上外學子進行跨國田野調查 以青年視角觀察「一帶一路」沿線地區
    近日,觀察團在校園裡以成果分享會的形式,交流收穫和感悟,並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為號召,呼喚更多的上外學子一路向西且行且思,勇當新時代青年的「絲路擔當」。  置身其中 「一帶一路」不再是簡單的概念  寫意版的「SISU」,在上外藍的背景前蜿蜒成沙丘與河流,伴著駝鈴升起的,是廣袤大漠上的一輪朝陽。那朝陽向四周散射光芒,像極了一隻眼睛。
  • 【「一帶一路」通天下】中國義大利語教學的成長之路
    新中國的義大利語教學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始終與中意雙邊關係發展同步,成為中意雙邊關係發展的最好見證。今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也是中意籤署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1周年,在此背景下,回顧義大利教學的發展歷程,分析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展望未來廣闊前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一帶一路」倡議下翻譯教育亟待優化
    協調語種結構失衡彌補語種單一短板「一帶一路」倡議勾勒了中國與沿線國家長期發展、共同繁榮的圖景。然而,單一的語種結構往往會滯緩翻譯服務水平的提升,非通用語翻譯的缺位,難以滿足多語種翻譯服務需求。目前,國內高校多語種翻譯課程開設情況不容樂觀,部分已開設者因其獲批時間短,教育教學體系不完備,對應語種的翻譯服務難以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快速發展同步。
  • 陝西國際商貿學院舉辦中尼「一帶一路」作用及其發展學術交流講座
    12月3日,陝西國際商貿學院舉辦中尼「一帶一路」作用及其發展學術交流講座。講座旨在為學校師生們講述「一帶一路」對中尼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強兩國的文化交流與互動,促進學術交叉與融合,拓寬學校師生的國際化視野。 Rajiv Kumar Jha(拉吉姆)教授從地域、文化、教育維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中尼兩國的差異。
  • 「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現狀、問題與出路
    關鍵詞:國際化人才;培養;「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戰略是促進亞非拉各國在基礎設施、投資貿易、人文交流等方面開展互利合作的宏大經濟願景,對中國和沿線各國家都會產生深遠影響。對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的思考如果說國際化人才培養是時代產物,是基於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與國際秩序調整中的需要,那麼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國際交流合作領域的拓展與深化,對國際化人才的理解需要重新置於當前國際關係和中國發展境況中去考量。
  • 【「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甘肅牽手「一帶一路」共論現代絲路...
    農業合作論壇在隴南市舉行  中國甘肅網12月23日訊(本網記者 宋芳科 程健 )12月23日上午,作為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重要內容之一的農業合作論壇在隴南市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嘉賓共同圍繞「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合作交流」發表主旨演講並進行交流。  論壇上,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李剛在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農村發展前景廣闊,發揮農村5億多人口大市場的巨大優勢,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關鍵一環。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對農產品流通提出更高要求。所以要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構建現代農村市場和農產品流通體系。
  • 多國專家:以人文交流消除隔閡 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
    受訪機構供圖  新華社廣州12月13日電(記者楊淑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智庫論壇(2020)12日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舉行,各國與會專家為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增進文明交流互鑑建言獻策。  本屆論壇設置了13個平行論壇,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經濟治理、新冠疫情下太平洋島國的社會經濟與對外關係、國際移民治理與發展趨勢、人文交流等議題展開,來自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20餘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個大學與機構的約300位代表出席。
  • 「一帶一路」催生「英語+」時代!
    「一帶一路」催生外語學習進入「英語+」時代。 一位外語學校校長直言,我們在國家層面忽略了戰略性外語人才的儲備,在國際交流日益深入廣泛的當前,特別是在國家「一帶一路」大戰略下,語言問題已成為對外文化傳播、新絲路建設的瓶頸之一。 世界上幾千種語言,使用人口超過100 萬的語言有140多種,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多達40種,優先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