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的孩子亂發脾氣,作為父母,你們都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是當場指責孩子,責罵孩子,甚至是打罵孩子,還是等事後再跟孩子進行溝通,還有一部分家長在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的時候,總是會當面訓斥孩子。
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之前有分享過一個觀點:
一個人的情商高低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就是情緒敏感力。而決定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是看小時候孩子釋放情感時,就是別人對他的態度。
之前在《奇妙的小森林》節目中,在這個年齡段裡孩子們都不懂事,需要明星嘉賓去正確的引導,然而當時的鄭爽的做法卻引起了熱議。
很多專家都剖析過鄭爽的言行舉止之間,展現她的不耐煩。
導演組告訴鄭爽要去哄這些小朋友睡覺,可是他們小孩子的情緒很是高漲,只是一門心思的想要玩並不想睡覺,因此鄭爽便用了冷暴力的方式去讓那些小朋友乖乖聽話,可是孩子的叛逆心理是非常重的,當場就哭了出來。鄭爽沒有哄他們,最後還講「我對別人哭不感興趣」。
鄭爽當眾帶娃不耐煩引熱議:不懂情緒帶「刺」的人,究竟有多無知
還有一次,鄭爽還在節目當中對這些小朋友們倒計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3字足以傷害了孩子,那就是倒數321。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最讓孩子感覺到發脾氣的直接原因。因為像這樣的倒數321,會讓孩子們覺得這是一種警告,時間一久的話是可以讓他們在心裡會有一點的陰影,大多數家長威脅的不適當的時候,就能引發孩子的脾氣問題,等到孩子年齡再大一點,就會產生叛逆的心理了。
其實孩子發脾氣很正常,多數時候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掌握的不得當,實際上孩子的年齡小,根本不懂得情緒是什麼,這時候家長不妨給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不輕易發脾氣。
孩子的情緒成長是孩子們內在的一個成長,《情緒智能》的作者丹尼爾戈特曼博士覺得:
孩子情緒表現最強烈的時候,也是情緒管理訓練的最佳時機。孩子常常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情緒,家長要儘量準確地解讀,顯然並不容易,因為行為是顯而易見的,而情緒卻是隱藏在行為背後的。
鄭爽當眾帶娃不耐煩引熱議:不懂情緒帶「刺」的人,究竟有多無知
高層次的父母在孩子亂發脾氣的時候,都會抓住孩子的這個時期 ,幫助孩子養成好的情緒管理和行為習慣,讓孩子做自己的情緒的小主人。
大家也可以給孩子看一下這套《兒童情緒管理圖畫書》,利用小動物之間發生的生動有趣的故事來引導孩子學會處理情緒問題,是孩子感興趣的。
特別是針對3-6歲的孩子,改善他們的壞習慣和缺乏自控力所引起的壞習慣也會是最重要的一點。
最令孩子驚喜的是,全書一共20冊書,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單獨的主題:再見了,壞脾氣、關心別人朋友多、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最幸福等等,賦涵的只是面廣,這樣孩子學會的就不僅僅是一個好習慣了。
書中的插畫精美,健康閱讀,顏色飽滿,符合孩子們的閱讀習慣,書中的內容貼近生活,都是選取了生活中跟孩子們息息相關的故事,故事中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子,與孩子共同進步。
高層次的父母,都會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的壞脾氣,教會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地責罵孩子。
這樣的一套有聲繪本,孩子可以自己去閱讀,父母也可以當做睡前故事讀給孩子聽,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不再亂發脾氣了,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