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眾測
作者:科技來客
引言
因為新冠狀肺炎病毒的肆虐,我和大家一樣從年初一到現在都沒有怎麼出過門,而我所在的城市還算是疫情比較輕的,可想而知在疫情比較重的地區,大家出門更是不容易,而宅家幾乎成為了2020年中國人集體「迎接」新年的新禮儀。在文章的開頭,還是希望疫情能夠儘快得到治癒吧,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渡過疫情。
作為數碼愛好者來說,其實對於我個人還是比較適應「宅」的這個狀態,因為我本身平時除了工作之外,大多數時間也是宅在家裡,左右鍵盤、右手滑鼠,玩玩模型,拼拼樂高,男人的快樂其實就是這麼簡單。不過,對於很多平時喜歡外出的朋友而言,「宅」卻實實在在有些難為大家。這兩天經常會看到樓下有大哥走來走去看手機的,無奈啊。
好了,廢話就不多說了,下面為大家推薦一些我覺得宅家必備的好物吧,相信有了他們,大家的宅家生活也會不那麼無聊了。
數碼產品類
作為數碼愛好者,第一個推薦的必然是一些好玩的數碼產品啦,這裡推薦的產品相信很多朋友也玩過,我們一起看吧。
Switch
之所以首推Switch,除了其本身出色的可玩性之外,健身環的出現為Switch又進一步擴展了應用——健身。而對於宅家來說,除了無聊之外,安逸的生活對於身體的消磨也是比較厲害的。
Switch全稱是Nintendo Switch,是大名鼎鼎的任天堂公司發布的一款集掌機、家用機、大屏遊戲機於一體的新式遊戲機。至於任天堂公司本身,大家一定不會陌生,著名的紅白遊戲機、掌機Gamboy就是來自這個公司,可以說承載了很多80後的遊戲樂趣。而NS的火爆程度更甚,在NS上市之初,就在2017年的《時代》雜誌「十大數碼產品」中獲得頭名,足見其火爆。
而這次的NS卻是任天堂的推出的集大成者。其不僅能夠作為掌機日常攜帶打發通勤的無聊時光,而且也可以將兩側的手柄拿下,投在電視或者投影儀這樣的大屏幕上,和家裡人或者朋友一起玩。更重要的是,NS還加入了體感功能,兩個Joy-Con手柄可以作為體感遊戲器,搭配體感遊戲或者前面提到的健身環套件之後,在遊戲的同時還能起到健身的作用。
而價格的話,NS目前的價格大約在1900元左右,搭配健身環套裝的價格為2600元左右,幾乎只相當於一部中端手機的價格,但是體驗和樂趣嘛,要好了很多很多。
如果又想要快樂遊戲,又不想做個肥宅的話,我5星推薦NS。
Switch Lite
Switch Lite算是縮水版的Switch,相比完整版NS,Switch Lite將兩側手柄集成在了屏幕上,整機尺寸更小,續航時間也要少了大約2個小時。但是,相比NS,Lite版本的整機尺寸更小,日常攜帶更加方便,價格大約在1400元左右,適合喜歡玩遊戲,但是對體感沒有需求的朋友,這裡就不做過多的介紹了。
Xbox和PS4
如果你是大型主機遊戲的愛好者,那麼NS顯然沒有辦法滿足你對於遊戲影音體驗的需求,那麼你可能就需要Xbox和PS4這樣的遊戲主機。
Xbox和PS4應該算是目前主機遊戲的兩個「王者」,兩者佔據著主機遊戲的絕大多數份額。如果硬要對比的話,我和許多的遊戲玩主一樣,覺得PS4會比Xbox好一些,倒不是說硬體方面有多大優勢,而更多的是在於遊戲生態方面,PS4的生態會更好一些。
Xbox作為微軟的遊戲主機,大作當然少不了,但是你會發現,很大一部分遊戲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PC上變成一款PC遊戲,讓Xbox本身的「主機」特性少了幾分價值。而反觀PS4,獨佔遊戲還有用戶就要好很多了。
當然,對於玩遊戲來說,抓住自己的喜好其實更重要,比如我就喜歡足球類的遊戲,那麼PS4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投影和雷射電視
如果你和我媳婦一樣,並不那麼喜歡玩遊戲,那麼看電影和追劇也是不錯的選擇。而傳統電視由於受到自身屏幕尺寸的限制(目前絕大多數的家庭電視尺寸還在55英寸-60英寸之間),想要擁有類似電影院的視覺體驗,顯然不太可能。而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就是投影和雷射電視這類可以投出100英寸畫面的「巨無霸」。
那麼,你可能會問,那到底是選擇投影還是雷射電視呢?
我個人覺得,可以根據你的使用場景來選擇,如果位置相對固定或者戶型較小,那麼我會更推薦雷射電視。雷射電視目前有很多超短焦產品,20釐米即可投出100英寸畫面,相比許多投影儀需要的幾米距離要好很多。而且從畫質來看,雷射投影儀配合專業幕布的效果也要好於投影儀產品。當然,由於雷射投影儀本身體積較大、幕布大部分為固定形式,所以便攜性很差,並不適合移動。
而投影儀的優勢則在於,入門門檻較低,千元投影儀一抓一大把,而且在暗光環境下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另一方面,便攜性更好,投影儀尺寸相對較小,幕布大多也是可移動的,所以有很好的可移動性,客廳、臥室隨心所欲(當然,如果你把投影儀吊起來就當我沒說);最後,哪怕沒有幕布,白牆也能投!
至於看什麼……你們隨意吧。
遊戲類
娛樂,怎麼能少得了遊戲。
王者榮耀
《王者榮耀》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應該算是目前最火的手遊之一。這個遊戲最多可以10個人一起玩,分為兩方,一方5人,可以隨心選擇英雄(不過有一部分是需要在遊戲中購買的),以打爆對方的水晶為目標。
作為移植遊戲,《王者榮耀》相比PC端的Dota和英雄聯盟入門要更加容易,當然,更多的還是考驗大家的配合,算是宅家團隊遊戲的代表作。
和平精英
前身刺激戰場,在前身PC端遊吃雞,和《王者榮耀》一樣,是目前最火的手遊之一。當然,本質上和《王者榮耀》不同,屬於即時射擊遊戲,臨場感更強,遊戲多元性不足。不過,這並不妨礙眾多的吃雞遊戲愛好者的喜愛。
同樣,該遊戲最多4人組隊,也是大家朋友之間宅家溝通感情的必備良藥。
跑跑卡丁車
喜歡玩賽車類遊戲的,我推薦《跑跑卡丁車》。保留了PC遊戲《跑跑卡丁車》的遊戲畫面和元素,並且開拓了更多的玩法。
魔獸爭霸Ⅲ
之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來紀念《魔獸爭霸Ⅲ》,暴雪借著重製版也在2019年重新為War3拉了一波熱度,雖然相比熱門遊戲而言《魔獸爭霸Ⅲ》仍然是Dead Game,但拋開遊戲畫質,《魔獸爭霸Ⅲ》依然是目前我覺得遊戲性和可玩性都非常棒的一款遊戲。
目前《魔獸爭霸Ⅲ》包括三種玩法,分別是戰役、對戰和第三方RPG地圖。戰役類似於單機遊戲,其介紹的是整個《魔獸爭霸Ⅲ》的主線故事,適合入門玩家來了解魔獸爭霸Ⅲ的故事和操作。而對戰則是常規的1V1、2V2或者NVN的對戰,每位玩家選擇一個種族,通過英雄和兵來毀掉對方的全部建築即為勝利,也是目前《魔獸爭霸Ⅲ》主要的賽事類型。
而第三方RPG地圖則要單獨拿出來講,可能有很大一部分《魔獸爭霸Ⅲ》的遊戲玩家是通過RPG認識的這個遊戲,我也是其中之一。RPG能夠徹底擺脫《魔獸爭霸Ⅲ》的故事,地圖編輯者會根據主題編輯各種模型(更恰當的話應該是「皮膚」),比如火影忍者RPG地圖裡面就全部是火影的角色、守衛雅典娜則全部是聖鬥士的角色形象、海賊王就全部是海賊王的角色形象,可玩性非常之高。入門玩家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認識《魔獸爭霸Ⅲ》。哦,對了,Dota最早也是《魔獸爭霸Ⅲ》的一款RPG地圖哦。
當然,RPG的優勢更多的還體現在更多的遊戲玩家以及對於團隊配合的需求,恰恰符合大家宅在家又想和朋友玩遊戲的需求啦。另外,我也買了重製版,但是整體體驗下來,目前並不建議大家購買。
桌遊類
如果不想接觸電子產品,那麼桌遊同樣能夠帶來不錯的遊戲體驗,甚至更好玩。
狼人殺
《狼人殺》和《三國殺》算是經典的桌遊,而經典則更多意味著遊戲更加平衡,也更容易入手。
《狼人殺》與其說是遊戲,更多考驗的是在座的各位的演技。看過《愛情公寓5》的話,相信對某集中的狼人殺小哥哥一定有深刻的印象,而為了在狼人殺中獲勝,這位小哥哥更是練就了「狼人殺標準臉」,很有趣很有趣。
當然,建議人多一點玩,人越多越好哈!目前有手遊版本。
三國殺
《三國殺》真的很經典很經典,也是第一個由桌遊演化為手遊的桌遊,好像有些繞口,反正就是很經典。
我記得自己第一次接觸《三國殺》還是在大概十年前吧,那時候周末或者法定節假日大家的娛樂項目都比較少,也沒有現在那麼好玩的手遊,更多的會選擇麻將啦、撲克啦這些。而《三國殺》的出現則讓很多撲克、麻將玩家無縫過度到了桌遊。
價格的話,現在基礎版也才20-30元,算是便宜的。當然,如果並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歡,也可以先在手機上玩玩手遊,喜歡了再入手!
矩陣潛襲
《矩陣潛襲》是一款來自國外的卡牌式桌遊,與前面兩款不同的是,這款桌遊對於遊戲玩家數量有限定,只適合兩人玩,相比前面的兩款更適合小兩口玩。
遊戲性方面,《矩陣潛襲》與前兩者不同,是一款成長類卡牌遊戲,遊戲雙方分別代表公司和潛襲者,公司已擴張為目標,而潛襲者則以竊取和破壞為宗旨。遊戲整體節奏略有些緊湊,遊戲雙方都會有壓力,當然,《矩陣潛襲》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會左右遊戲的成敗。從目前口碑來看,《矩陣潛襲》的好評度還是非常高的,可玩性也不錯。
當然,《矩陣潛襲》也有一個不太友好的地方,那就是價格有點小貴,相比前兩者幾十塊錢的售價,《矩陣潛襲》需要至少800多元才行,並且一個擴展包也需要200元,小貴小貴。
卡卡頌
與《矩陣潛襲》的賽博朋克風不同,《卡卡頌》要更加輕鬆愉快一些。遊戲適合2-5人一起玩,每個人都會扮演君主,親自管理額開拓疆土,從而贏得勝利,是不是有些像早起的大富翁?而從桌遊的難易程度來看,《卡卡頌》要更加簡單一些,版圖拼放的形式也非常直觀,適合之前沒有玩過的朋友入門。
遊戲不會有殺死的情況,而是當最後一塊牌被放下時,合計分數高的玩家則獲勝。人少的時候,會更燒腦一些,到了4人及以上的時候,就會歡樂的不得了,哈哈哈!
另外,《卡卡頌》也有手遊版本,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先試試,在考慮是否購買。
傳統娛樂項目
作為中國人,居家娛樂怎麼能少了撲克、麻將和象棋?
詳細的我就不做介紹了,相信屏幕前的各位應該都會吧,大家玩好。當然,僅限居室內成員一起哈。
寫在最後
我們誰都沒有想到那個在12月還被官方說問題不大的新冠狀肺炎病毒現在會嚴重到這個程度。以前,我每天起來,手機上的第一條消息時百度的天氣預報。而在最近的很長一段時間,我的手機上早上會有很多很多的消息,不是天氣、不是笑話、也不是朋友的祝福,而是XX月XX日,確診XX例,疑似XX例,新增XX例。
直覺告訴我,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更不是那些已經離開的人想要的與世界告別的方式。但是,現實就是這樣,社會不需要更多的抱怨,我們需要的是宅在家,做正確的事,給那些在前線的醫護人員、記者朋友和官員更多的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