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過心臟「咯噔」一下的經歷。感覺心臟突如其來的停跳一拍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心內科醫生說,這是早搏的現象。什麼是早搏?是身體出什麼毛病了嗎?要看醫生嗎?人的心跳就像音樂節拍一樣勻速規律,即便心率有快有慢,每次心跳的間隔也大致相同。但有時心跳提前發生,就像搶拍子一樣,這就是早搏。
為什麼會發生早搏?
早搏是因為心臟內某一部分的興奮性過高而引起,根據早搏起源部位的不同將其分為房性、室性和結性。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見,其次是房性,結性較少見,作心電圖檢查可以將其分辨出來。
目前認為室性早搏主要是人的部分心室肌細胞興奮性增加而致。正常人和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都可以出現室早。早搏在正常人中十分常見,如果用心電圖對正常人作24小時的連續觀察,可能記錄到早搏的人會達到70~80%。健康人發生早搏往往有一些人為的誘因,情緒緊張、激動、焦慮,過多地吸菸,大量地飲酒、喝濃茶,甚至便秘皆可引起。
另外,早搏可見於正常人許多疾病可引起早搏,如甲狀腺機能亢進、貧血、低血鉀、發熱等非心臟疾病。早搏約40%發生於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肺源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等。
有早搏的情況要看醫生嗎?
南方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王月剛介紹,雖然室早絕大多數是良性,但他提醒,有些頻發室早可引起心慌、胸悶、疲勞及體力下降等明顯症狀,某些室早可觸發嚴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室纖顫、猝死等。長期頻發室性早搏還可引起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因此,一旦發現室性早搏,應及時就醫,進行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以判別室早是功能性的還是病理性的。
功能性室早屬於良性病,一般不需治療。早搏較多或有明顯症狀者應尋找並消除那些促使或加重室早的誘因,比如疲勞、抽菸、飲酒、喝濃茶或咖啡、熬夜或失眠等。但是,如果室性早搏屬於病理性,患者常常存在心臟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等,則應首先積極治療心臟基礎疾病同時對早搏進行積極治療。
早搏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什麼?
早搏患者日常需要注意:早搏本身並非嚴重疾病,所以病人應消除思想顧慮,保持樂觀情緒,積極配合治療。注意勞逸結合、使睡眠充足。不吸菸,不飲酒,飲食不過飽,少吃刺激性食物。活動後早搏不增多的慢性病人應適當參加文體活動。伴有嚴重心臟病或有明顯症狀者,須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責編:曾璐、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