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大傳媒學院:打造西南地區高校一流新聞傳播學科品牌

2020-12-13 天眼新聞

貴州省第一個新聞傳播省級特色重點學科、全省高校第一家部校共建的新聞傳播類學院、全省高校新聞教育設備最齊全最先進的實驗中心、全省唯一一個新聞學進入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重點名單……從專業誕生至今25年的歷史,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銳意進取,堅持以特色學科建設為引領,立德樹人,守正創新,推動內涵式發展,積極為打造西南地區高校一流的新聞傳播品牌而努力,成績斐然,在社會引起了廣泛關注。

 教學新改:將課堂搬到第一現場  11月20日,冬季的寒冷已顯威力,一群「青澀記者」的到訪讓貴州省博物館從清早就開始熱鬧起來,他們兵分六路,在博物館內進行「信息大搜索」,每個小組需要完成不同主題的專題報導。並以獨家機會向省博物館館長李飛做集中採訪,過一把「專訪癮」。  這是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2018級、2019級學生在授課老師管倩的帶領下專程前往省博物館進行「找新聞」「採新聞」及「新聞報導策劃」的實踐學習。  類似的教學場景不勝枚舉。2018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特殊的「報導者」、貴陽市花冠路花溪湖大橋段和大將山隧道段頂著烈日採訪的「新聞人」、貴陽市軌道交通1號線全線體驗的「實習記者」……  將課堂搬到第一現場!這是近年來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實施的全新人才培養方案之一,通過把學生帶到新聞的現場,讓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相結合,提升同學們的專業技能水平。  「事實證明,親身體驗要比書本來得深刻。每一次實踐課都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在實踐中,學生們更加積極主動和投入,出來的新聞產品也更加生動和客觀。讓學生走出教室,逼近新聞,他們才知道腳踩泥土究竟有多重要。」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教師管倩說。

貴州民大傳媒學院教師管倩(左)在貴陽市花冠路施工現場指導學生新聞採寫技巧。

貴州民大傳媒「新聞實驗班」學生赴省博物館開展新聞實踐活動。人才新培:「新聞實驗班」成效初顯  提到「謝六逸新聞實驗班」,傳媒學院的師生眼睛裡馬上就有光。  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院長蘭東興說,傳媒學院「謝六逸新聞實驗班」自2017年設立,從全校範圍內遴選30名2016級本科生,以後每年選拔30名優秀學生進入實驗班,將研究生教育的導師制下沉到本科。  「我們的『新聞實驗班』有三個三分之一:三分之一以上的專業課授課教師來自宣傳部門及傳媒行業,三分之一以上的課程以實踐為主,並且三分之一的教學時間在學校的教室之外。這樣的教學模式完全區別於傳統,真正把教學搬到『新聞現場』,讓理論與實踐『觀照』,不斷錘鍊學生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蘭東興說。  「能考入新聞實驗班我感到特別幸運,老師們豐富的實戰經驗轉化成了精彩的教學案例,老師講起來繪聲繪色,我們聽起來津津有味。一堂生澀的理論課立刻變得有趣了。」2019級新聞實驗班學生宗靖然說。  「業界的老師會直接為我們打通實踐的平臺,帶我們去省博物館做專題報導、到貴州日報中央廚房參觀,推薦我們到貴州廣播電視臺、貴州日報、多彩貴州網等單位實習,讓我們真正開眼界、得鍛鍊。掌握了真本領,就有底氣成為一個『專業記者』。」2018級新聞實驗班學生李傑說。  「這是傳媒學院提升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一種嘗試,成效是明顯的。」蘭東興表示。  學生在2018年度推出新聞作品數百篇,2019年夏學期課程作業集結成冊。令人更興奮的是,新聞學本科專業進入2019年度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重點名單,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進入2020年度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重點名單。2020年7月,首屆「新聞實驗班」學生畢業,學生就業(含考研)率達到100%。

貴州民大傳媒學院非線性編輯實驗室場景。

貴州民大傳媒學院實驗室採訪場景。

 隊伍新引:打造科研核心競爭力  翻開傳媒學院優秀校友錄,中國民族報社唯一採訪過「5.12」汶川特大地震、「4.14」玉樹大地震、黨的十八大等重大事件的記者李寅,創下「第24屆中國十佳紀錄片」欄目的央視綜合頻道《中華民族》欄目製片人韋燕燕,曾獲中國新聞獎的貴州日報報刊社黔東南記者站站長熊誠,入選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的《中國文化報》貴州採編負責人董金黃,長期堅守新聞一線的央視貴州站記者陳春曉等,一大批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的畢業學子,活躍在中央和地方各級媒體、文化創意等領域,成為骨幹力量,以出彩的人生向母校致敬。  莘莘學子,英才濟濟,背後必有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的「大先生」。  從2014年至今,傳媒學院引進資深傳媒從業者教師6人,引進國外學歷學位教師5人,在職考取博士研究生的教師10多人。迄今傳媒學院專職教師63人,其中正高職稱的教師7人、副高職稱的教師29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佔56%;博士17人,在讀博士13人,接近50%。「這樣的傳媒師資,在貴州高校當中是走在前列的。」蘭東興說。  「想方設法引進人才、千方百計留住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這是民大傳媒壯大師資隊伍的法寶。」蘭東興表示,為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是關鍵。  2014年7月,媒學院成為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第一家與我省高校共建的新聞傳播學院,榮耀的背後是壓力。部校共建以來,全院師生以只爭朝夕的不懈勁頭,佔領一個又一個傳媒高地:2014年獲批貴州省第一個新聞傳播學省級特色重點學科,新聞傳播學卓越人才計劃項目列入省教育廳名錄。2015年,經國家學位辦正式批准的新聞與傳播專碩、藝術學廣播與電視領域專碩正式招生。2017年,申報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18年獲得國家學位辦批准,2019年正式招生。同一時期,經貴州省委網信辦同意成立貴州省網絡生態建設研究中心,貴州省廣播電視局確立在傳媒學院建立全省廣播電視從業人員培訓基地,與多彩貴州網共同建立「眾望大數據學院」,集全院力量打造「多彩貴州傳媒大講壇」……  蘭東興說,有了這些高規格的平臺和資源,就可以形成「以項目為牽引,科研團隊抱團出擊,同時打造科研梯隊,全力提升我院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新發展格局。  數據顯示,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的教師科研成果在全省新聞教育系統一直領先。近年來榮獲省部級科研獎10餘項,國家社科項目立項4項、國家藝術基金課題1項、教育部課題立項3項、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課題立項1項、其他省級課題近10項。出版專著4部,其中一部列入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並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搭建平臺的同時,還要為教師謀發展。」蘭東興說,部校共建以來,民大傳媒先後推薦4名教師到國外訪學,6名青年教師到國內著名高校訪學。同時,大力開展與媒體『互聘互掛』。一方面邀請資深媒體人為傳媒學院學生授課,為人才培養方案把脈;另一方面,選派專業教師到省內主要新聞單位(部門)掛職學習,以此推動教學和科研高質量發展」。

當代先鋒網編輯向民大傳媒學院學生演示現場智能寫稿。

2016年7月,2016第七屆全球傳播論壇在貴陽舉行,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為主辦單位之一。交叉融合:打造西南高校一流新聞傳播學科品牌  從專業誕生至今25年,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見證著傳媒業的變遷。當下傳媒正在加速轉型和裂變,傳媒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行業將不復存在。媒體融合時代下,如何培養複合型、創新型的融媒體人才?如何找準民大傳媒的定位?攸關未來。  蘭東興認為,隨著媒體的高度融合,「新聞無學」的理念體現得更加深刻。新聞無學,並不是說新聞沒有學問,而是說新聞不能拘泥於某一學科,更應該注重學科交叉融合,發揮特色學科優勢,實現多學科優勢互補,培養智能媒體時代所需要的具有融合跨界能力的高端傳媒人才。  民大傳媒學院由此形成「三適應,兩並重」的辦學特色:適應媒體融合發展、適應信息產業發展、適應民族文化傳播發展,文理學科並重,傳播技術與社會能力並重。  「在傳媒學院,學科交叉是一種常態。」2014年起,掛靠學校的民族學碩士點招收民族地區新聞傳播學術型碩士、掛靠社會學碩士點招收傳媒社會學學術型碩士、掛靠法學碩士點招收傳媒法學學術型碩士,正是民大傳媒加強學科交叉融合的有力舉措。  剛剛出爐的《傳媒學院「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討論稿)》中提到:適當壓縮本科專業,由現在的8個專業調整為5個專業。對此,蘭東興表示,高校傳媒學科建設的關鍵不在專業設置的多少,而在專業設置是否符合國家需求和社會需求。從媒介形態演變的趨勢來看,作為訊息的媒介總是不斷迭代更新、融合發展的,因而現有新聞傳播類的專業也必然走向更多的交叉和融合。

貴州民大傳媒學院學子赴2019中國.貴陽國際特色農產品交易會開展新聞採訪實踐活動。

融媒體時代,人人皆媒,此時作為民大傳媒人,定位在哪裡?蘭東興說:「民大傳媒學院,姓『貴』姓『民』。新時代的民大傳媒人,首先應該是時代的記錄者和傳播者。此外,更應該思考如何用網際網路思維、用融媒體手段,要講述貴州好故事、傳播時代好聲音。」  近年來,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在貴州省委宣傳部指導下成立「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傳播研究基地」,在本科生課程中開設「多彩貴州民族文化專題」,讓學生深入了解貴州民族文化,參與貴州民族文化傳播產業發展研究,成果喜人。由蘭東興主持的《貴州少數民族村寨文化傳承研究》獲評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得到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資助;傳媒學院師生負責的《「多彩貴州」與貴州形象建構研究》獲貴州省「改革開放40年」重大專項招標課題;多彩貴州文化協同創新中心第三批「貴州民族民間文化項目研發及產業孵化」系列項目之《貴州仡佬族消費文化民族志》《貴州水族傳統思維與論證》紛紛結項,獲評優秀。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進入「十四五」時期,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立足貴州,緊盯西南,放眼全國,立下「確保在貴州高校同類學院實力最強,在西南地區同類學院中處於領先,在全國同類學院中有較大影響」的五年目標。   「立德樹人初心不改,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使命恆在。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將堅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貫徹新發展理念,培養師生愛國主義情懷,做好『貴』字文章,講好『民』之故事,在『守正』與『創新』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打造西南地區高校一流新聞傳播品牌而努力奮鬥。」蘭東興如是說。

文 | 任潔 何春

編輯 王琳

編審 楊儀

相關焦點

  • 四川傳媒學院位列2019西南地區民辦大學排名位居首位
    誰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最好民辦大學?哪些民辦大學的綜合實力最強、辦學水平最高?西南地區哪些大學晉升2019中國頂尖民辦大學和中國一流民辦大學行列?2019年3月,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Cuaa.Net)編著的《2019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校友會版)》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報告全面收錄2019年中國本科高校的綜合實力排名、本科專業排名、各省市區大學及專業排名等系列排名,旨在為2019年全國高考考生填報志願提供權威指南。
  • 日新月著 博聞多識 | 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歡迎你!
    ,是全國新聞教育常務理事單位,浙江省新聞與傳播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和秘書長單位,浙江省屬高校中唯一的新聞傳播學省級一流學科單位,現設廣播電視學、新聞學、編輯出版學、傳播學4個本科專業,其中廣播電視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編輯出版學入選浙江省一流本科專業。
  • 南京傳媒學院_華禹教育網【原中國高校網】
    榮獲「全國本科生綜合滿意度50強高校」「全國校園環境滿意度50強高校」(教育部學信網評價報告)、「全國十大品牌獨立學院」榜首、全省平安校園、全省「五一勞動獎狀」、全省民辦高校黨建考核優秀等級等諸多社會榮譽。
  • 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介紹
    3 新聞與媒體管理 管理學院 新聞與媒體管理方向依託省級重點學科平臺,主要研究大眾傳媒經營管理活動及其規律,重點包括媒介發展戰略、媒介產業政策與產業規劃、媒介策劃、媒介品牌、媒介營銷等多個方面。依託長期形成的與各類品牌的有效合作,研究具有學科前沿性、專業貼近性和內容實用性的特點。作為新興交叉型學科,研究體現新聞傳播學與管理學、經濟學的交叉融合。
  • 雙一流名單公布: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21日,教育部官方網站公布了《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 哪些「雙一流」高校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沒有一個A+學科?
    首先我們說一下「雙一流」,指的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簡稱。我國2017年公布的首批雙一流高校共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我們通常說的雙一流大學指的 是42所世界一流建設高校,就是我們熟知的39所985高校加上鄭州大學、新疆大學、雲南大學。其次我們了解一下A+學科,A+學科是教育部在學科評估中所使用的一種等級稱呼,是學科中的最高級別。我國有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一流建設學科共465個,其中A+學科數量只有210個,也就是說,一流學科不等於A+學科。
  • 全國各高校院長手寫寄語:我在新聞傳播學院等你
    來自全國多個高校的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們為2020高考學子送上祝福,希望他們取得優異成績、實現夢想。學院首批獲得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學位授予權,擁有新聞學、傳播學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依託機構。在教育部開展的四次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科蟬聯第一或評為「A+」。2017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科進入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序列。
  • 西南地區各省市高校前五名,你的高校上榜了嗎?
    盤點了西南地區各省市高校前五,幫助有需要的人了解高校,排名供學生和家長參考。四川省四川大學 985,211工程,雙一流大學,工科,口腔基礎學科很強勢,西南老大哥電子科技大學985,211工程,雙一流大學,信息領域,兩電一郵的標兵地位是無法撼動的,實力強悍西南交通大學211工程,雙一流高校 建有國家實驗室,軌道交通領域全國第一
  • 西南地區大學排行榜:川大位居榜首,貴州大學、重慶師大進前二十
    雖然目前我國一共擁有112所211雙一流大學、39所985工程大學,但是,大多數高校都是位於中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較發達的大城市。當然,西南地區仍然擁有多所實力強的高校,在西南地區大學排行榜上,四川大學仍然位居榜首,貴州大學、重慶師範大學都進入了前二十。
  • 【傳真】鄭州大學舉辦第四屆新媒體公共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推進新聞傳播學一流學科建設發展論壇
    >第四屆(2018)新媒體公共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推進新聞傳播學一流學科建設發展論壇在鄭州大學主校區舉行。第四屆新媒體公共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及師生合影中國教育電視臺總編輯、國務院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傳媒大學原校長胡正榮教授,臺灣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臺灣《中國時報》原總編輯倪炎元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系主任李喜根教授,韓國中央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傑出教授DONGHEE SHIN先生,美國ABPent國際公司製片人柯粵川先生,復旦大學
  • 西南地區全國性大學,貴州大學和西南石油大學
    貴州大學是一所綜合性高校;而西南石油大學則是一所專類高校。貴州大學涉獵的學科和專業要更廣一些;而西南石油大學在專精方面更強一些。兩所學校各有特色,總體來看貴州大學要勝過西南石油大學一些,雖然兩所2017年同期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同期被評為全國重點大學。
  • 70+所高校新聞傳播考研難度比較
    難度係數:★★★★   浙江傳媒學院   浙江傳媒學院有「北有北廣,南有浙廣」之稱,雖然學校既非985也非211,但是我國第二大傳媒類專業院系,十大影視學院之一,其發展勢頭非常強勁。   難度係數:★★★★   暨南大學   暨南大學新傳專業就業出口就在南方傳媒業發達的廣州,即南方幾大傳媒體系,因此暨大培養出來的新聞學子質量也是很高。暨南大學是招生人數相對較多的高校,學碩有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專業招生人數在20+,專碩新聞與傳播每年招生人數下降,但人數仍然有50+,廣播電視也招20+。
  • 2019高考:西南地區實力最強的四所高校,知名度與實力都很強
    雲南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貴州大學均是西南地區以省命名的大學,如果對這四所大學進行個別評價的話,筆者認為四所學校的實力還是比較強的,但如果在他們之間進行內部評價的話,筆者認為肯定還是有很大的區分,而且他們之間的差距還是不小的。
  • 尹韻公任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尹韻公任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網站 2018-01-25 18:00
  • 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李珮在第十屆(2017)中國新聞學年會...
    人民網11月8日電 2017年11月3日至5日,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新聞學組主辦、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承辦的第十屆(2017)中國新聞學年會在重慶成功舉辦,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
  • 新聞傳播學科最好的是,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還是復旦大學?
    然而無論媒體行業怎麼發達,應接不暇,新聞傳播學作為一門嚴肅的學科,在我國的大學裡都是一朵盛開的玫瑰花,吸引全國各地才子佳人們來到大學裡,系統地學習新聞傳播學的理論,通過大學的培養,成為公眾可以信賴的媒體人。今天筆者與讀者,還有廣大家裡有參加高考的家長,還有喜歡新聞傳播學的同學一起分享,把新聞傳播學建成頂級學科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還是中國人民大學或者復旦大學,哪所大學的優勢更適合你的選擇?
  •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轉設進入教育部公示名單,南京傳媒學院將至
    2017年,國內高校中最早開設藝術與科技專業,同年創辦國內本科院校第一所電競學院。2019學院啟動轉設為民辦普通高校,擬申請新校名為南京傳媒學院。2020年2月教育部發布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名單,學院位於其中,轉設進入實質階段。
  • 院長手寫寄語@高考學子:我在新聞傳播學院等你
    來自全國多個高校的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們為2020高考學子送上祝福,希望他們取得優異成績、實現夢想。△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使命是發揮清華大學的綜合優勢,創建一流的新聞與傳播學科,培養優秀的新聞與傳播人才,探索先進的新聞與傳播理念,努力推動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水準的新聞與傳播教育和研究的發展,為國家培養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的專業能力和高尚的職業道德的高素質 新聞與傳播人才,把學院建設成為兼有教學、科研、培訓和諮詢功能的一流的新聞與傳播學院
  • 2021考研,西南地區高校實力排名,有你想報考的學校嗎?
    1、四川大學四川大學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南地區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毋庸置疑,是公認的西南地區高校扛把子,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大學;現有「望江校區,江安校區,華西校區
  • 2020年中國西南地區大學十強排名
    近日,校友會公布了2020中國西南地區最好大學排名十強,入榜的公辦大學有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等;民辦大學有四川工商學院、四川傳媒學院等;獨立學院有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四川大學錦江學院等,下面帶領大家詳細盤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