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餘姚市民兵戰「疫」號角第一時間吹響,在高高飄揚的民兵戰旗下,活躍著一群美麗的女子身影,她們當中,有退役女兵,有軍嫂,更有社區、鄉村的女民兵。她們用「半邊天」的勇敢擔當,書寫著「巾幗不讓鬚眉」的抗疫事跡。
故事一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這是陳毅元帥的一句名言。自從姚謝菲參軍入伍,這就成為了她的人生信條。姚謝菲是一位年輕的95後,家住餘姚市臨山鎮臨浦村,曾經服役於戰略支援部隊的她,2018年9月退役復學後,在台州學院就讀體育師範專業。2020年的春節,本應該是普天同慶的傳統佳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考驗,對於一位曾經是軍人的女大學生來說,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忠實地執行了在部隊養成的人生信條。
春節放寒假,姚謝菲主動配合村裡做好春季徵兵宣傳,防疫開始之後,她又及時「轉變」成了一名防疫志願者。她在「一級響應」之初就參加了防疫宣講和排摸工作,剛開始,由於防疫觀念的缺乏,一些群眾都以一種看熱鬧的心態在觀望,不理解不配合,有的還開玩笑,對此種情況,姚謝菲挺感到委屈,但她還是耐心的勸導,仔細的詢問。終於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配合。
「退役安置費是退伍時國家發給我的,現在國家有難,我要從中捐出2000元,回贈給國家,為防疫儘自己的一份心意。」防疫開始之後,姚謝菲親眼看到防疫物資的短缺,小小的一隻口罩,也成了稀缺物資,於是她想到了捐款。她把這個想法跟父母交流了一下,同是退役軍人的父親謝鐵鈞鼓勵她說:「你還在讀大學,退役軍人學費有所減免,現在你從自己的退役安置費裡捐出一部份,我們大力支持你!」2月8日,姚謝菲專門來到臨浦村村委會,從自己的退役安置費裡捐獻了2000元。
隨著餘姚市人武部的民兵動員令下達,臨浦村黨委積極響應號召,決定成立一支由退役軍人組成的民兵防疫突擊隊,以此來減輕防控壓力。經過村民兵連長姚國海的組織發動,謝鐵鈞和姚謝菲父女倆又是第一批響應。而姚謝菲的母親姚紅群也是一名黨員志願者,就這樣,她們一家三口奔赴防疫一線。防疫當中全家發動、「父女兵」齊上陣,這在餘姚市臨山鎮一時傳為美談,群眾紛紛豎起大拇指。
為了站崗執勤,她剪斷了自己心愛的長髮,恢復成了「女兵」模樣。按照排班,她每天都準時來到執勤卡口,不論晝夜晴雨都是從不延誤。攔截村內外出車輛,詢問外出原因、外地地點、返回時間,登記車牌號碼,身份信息和聯繫方式,對外來車輛嚴格控制,查看有效證件,籤訂自主隔離承諾書。那段時間,她們一家人,一天當中難得遇到幾次。
故事二
今天就排我的班
從餘姚市1月22日發現第1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並正式確診起,全市進入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一級響應」,到2月29日,餘姚市發現的1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全部治癒清零,再到3月2日「一級響應」下調為「二級響應」,這短短的40天,有多少人在背後默默堅守付出,有多少人經歷著跌宕起伏的曲折情節,承受著多少平常難以想像的壓力和困難。這其中就包括餘姚市泗門鎮的一名女民兵陳贊。
「好的,今天就排我的班!」,2月14日下午,餘姚市臨山鎮中心衛生院女醫生陳贊剛完成緊張的X光拍片工作,還沒來得及鬆口氣,就接到衛生院領導的緊急電話,要求她參加防疫應急值班。陳贊一口應下,並要求當天晚上就參加值班。原來,隨著企業復工返工潮的來臨,疫情應急防控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2月15日早上,陳贊值完後半夜班,跟領導和同事打了聲招呼,開車去寧波給襁褓中的兒子送凍奶和尿不溼。由於高速封道,她從329國道線輾轉兩個多小時才到了寧波公婆家中。為了不打擾家裡老人和小孩相對安全的環境,她把東西放在樓下,遠遠看了幾分鐘,毅然轉頭進了汽車,又返回了臨山鎮中心衛生院旁的宿舍,隨時待命。
陳贊說:我是黨員,也是民兵退役軍人,哪裡需要哪裡上,這是我目前可以為抗疫所做的事。其實,她還是一名軍嫂,更是一名哺乳媽媽。早在1月21日疫情發生不久,她就送別了在東海艦隊某部服役的丈夫,把不到4個月的孩子放在寧波公公婆婆家裡,自己也趕回了醫院。此後不久,臨山鎮區域內發現了幾名疑似病例,鎮內唯一的中心衛生院就成了抗疫排查的「最」前沿,做好就診病人的體溫檢測,流行病史調查和發熱病人的相關隔離轉診工作就成了一項繁重的工作任務。
故事三
忙碌的基層女民兵
「清晨6點,女兒還在睡夢中,我悄悄起床怕驚醒了她,來不及吃飯,匆匆趕到村委會對擬返姚湖北籍復工人員名單進行了梳理。8點到了,是正式工作時間了,開始一個個打電話再次進行了核實。10點,陸續接到電話,有重慶等地返姚人員,跟同事一起上門進行了核實,並作了相應的隔離措施。下午3點左右,鎮裡的電話一直催不停,需要上報各類統計報表了。晚上7點,參加村班子擴大會議, 防控轉入復工復產的下半場,會議對於「三返」人員,企業復工,巡防巡查等情況專題進行了討論布置;會議結束後,到辦公室又整理了相關資料,到家已23:00,洗洗就睡了。」
上面這段文字記錄,是餘姚市謝家路村女民兵張喜喜的工作手記,她既是民兵連黨支部的委員,也是這次謝家路村防疫辦公室的主任。防疫戰爭打響以來,她基本上每天都保持著這樣的工作狀態,忙得連女兒發燒咳嗽也無暇照顧,居家隔離群眾的「柴米油鹽」卻要事事操心。
同樣,在餘姚市陽明街道長安社區,女民兵連長俞迪聰也一直在忙碌著,「白天+黑夜」、「線上+線下」已經成了她的工作日常。隨著近日復工復產,全面撤除全市網絡公路防疫檢查卡點,復工人員日益複雜密集,精準管控更是需要嚴格落實。俞迪聰更是充分發揮女民兵特有的細緻和溫柔,真心做好防疫服務員,微信、電話、上門查訪,用一言一行,溫暖著外來復工人員的心。
(第1227期)
作者 | 鍾浩堅 鮑浩爾
編輯 |藍精靈
來源 | 錢塘兵事